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闽南宗教 > 正文
泉州多种宗教汇总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泉州网

  古基督教

  在泉州已经发现的大量宗教石刻中,还有属于古基督教景教徒和天主教方济各会派教徒的墓碑、石墓盖四十方。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五世纪时,叙利亚基督教神学家、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聂斯脱里,因反对基督的神性和人性的结合为统一的本体之说,受到以弗所公会议的“绝惩”,于公元435年被革职,流放到撒哈拉绿洲。原来追随他的信徒也都逃到东方,结成聂斯脱里派。

  唐初,聂斯脱里派传来中国,被称为“景教”,在长安建波斯寺,又称大秦寺。唐德宗二年(781年)镌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武宗毁佛,波及聂斯脱里派,二千多名教徒被驱逐,只有在蒙古、契丹地区继续流行。

  五百年以后,聂斯脱里派又随蒙古铁骑进入中原,以北京为据点向南方传布到泉州。此时聂斯脱里教徒被蒙古人称为“也里可温”,意是长老、有福缘的人。另外有一批身为商人的聂斯脱里教徒从伊朗出海,渡越大洋,来至当时著名的刺桐港。据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记述,元初忽必烈时期聂斯脱里已在中国许多地区流行,在北京有十二所教堂,在泉州有八所教堂,共有教徒三万余人,这两处是也里可温教徒墓碑记载,那时泉州已有聂斯脱里教的兴明寺和该寺的主持兼管理泉州也里可温教掌教官的名字。

  正当元初聂斯脱里教在中国传布的时候,又有一支意大利的天主教托钵修会的方济各会教士来至中国的北京和泉州等地进行传教活动。

  方济各会又译“法兰西斯派”,是公元1209年意大利阿西西呢绒商人的儿子方济各创立。方济各会派的教义提倡安贫节欲、托钵求食,不置恒产,会士之间互称小兄弟,麻衣赤足,步行跋涉,到各地宣传清贫福音。公元1291年,意大利方济各教士约翰.孟德维奴在北京建教堂三所;1307年任总主教,管辖远东方济各会,教徒有二万人。1313年方济各会派在泉州设立教区。当时一位富有的亚美尼亚妇女独自出资在泉州东门附近建造了一座“雄壮华丽”的大教堂。从此,由海路来泉州的方济各会教徒络绎不绝。1322年第三任泉州主教安德肋.贝鲁亚又在泉州的东门色厝建造一座教会。

  古基督教的聂斯脱里派(又称景教)和天主教方济各会派,在元时的中国活跃了数十年,最后随着蒙古帝国的失败才离开中国。但又一个五百年后,被发现的这二个教派的四十方墓碑石刻,无疑成为研究十三至十四世纪欧洲、中近东古基督教在泉州活动的十分珍贵的实物,从而引起海内外学者刮目相看。特别有一方石碑两旁边缘曲线分成尖拱形,在碑头之下,凿空为一个顶部曲线两旁斜直的几何形空洞,象征着天堂福地。在“天堂”之下是一位天使,头戴三尖冠,面庞丰满,双耳垂肩,背上却长着四张翅膀,趺坐在卷涡形的祥云上,身后披帛飘舞,富有动感。这方石碑可称是波斯、希腊和中国文化艺术交光互辉、相互渗透的结晶,至今在世界上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和地区也是罕见的。

  泉州留存的多种宗教文物史迹,是泉州历史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它们不仅丰富了泉州历史的内涵,而且至今仍然闪烁着迷人的魅力,成为各国学者研究中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向往之地。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