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闽南宗教 > 正文
泉州多种宗教汇总
发布时间:2013-05-27 来源:泉州网

  摩尼教

  “摩尼”是光明的意思。摩尼教是三世纪古伊朗南巴比伦安息王族的摩尼所创立,摩尼教的哲学是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二元论,教徒崇拜大明神(摩尼教最高之神,被奉为“永远之父”),神的光明(日、月),神的威力和神的智慧(经典和教义)。教徒素食断荤,不准饮酒,劝人行善,实行裸葬。他们相信善人死后得福,恶人死后堕入地狱。

  六、七世纪摩尼教传到新疆地区。唐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波斯摩尼教高僧密乌斯佛多诞携带《二宗经》来至长安讲经。大历三年(768年)唐代宗准许回鹘在长安建造摩尼大云光明寺。不久在荆州、洪州、扬州、越州以及河南、太原等地也有摩尼教活动,并有汉人入教。唐会昌年间(841~846年)武宗灭佛,摩尼教也不能幸免,许多教徒转入秘密活动。当时有摩尼高僧呼禄法师避难来至福唐(福建福清),又到三山(福州)传授门徒,后来游方泉州,死后葬在泉州北郊清源山下。这是出现在泉州最早的摩尼教事迹。

  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波斯国王派遣摩尼教使者向宋朝皇延进贡珍珠,宋延对摩尼教徒优礼相待,准许他们与佛教、伊斯兰教一样可以公开活动。此后中国南方各地便出现许多摩尼教组织,摩尼教也开始汉化(包括佛化、道化),建有寺院,改称明教。南宋时摩尼教特别活跃,福州刻板摹印了许多“明教经”。到了元代,泉州住有波斯商人,也有摩尼教信徒。晋江安海港舶商往来频繁,摩尼教又从海路传入,在华表山建有摩尼寺院草庵和石刻摩尼光佛。近来草庵附近发掘出来的碗底阴写“明教会”三字的黑釉碗及残片六十多块,说明当时泉州摩尼教已具有统一烧制食具的规模。所以元朝政府管领江南诸路明教、秦教的“江南教务大总管”就驻在泉州。

  摩尼教信仰独特,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的教义很容易被群众接受。五代、北宋和元代的多次农民起义活动,都是借摩尼教或白莲教为号召的。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因明朝的“明”字上逼国号,便下令禁绝,“摒其徒,毁其宫”,摩尼教受到沉重打击。据清人晋江东石蔡永?《西山杂志》载: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安海明教徒举行起义,反抗朝廷官府。晋江县知县梗据守草庵镇压起义。到明末,加上佛教的排斥,摩尼教已不能复振。进入清代,摩尼教基本绝迹。现在只有泉州晋江县安海苏内村华表山还保存着元至元五年(1339年)建造的摩尼教草庵。这是一座依山而筑小寺院,室内摩崖石壁上刻有摩尼光佛坐相浮雕一尊,高1.5米,长发分披两肩,颌下胡须二络,身穿广袖冕服,双手舒掌相叠,置放在双腿上作修定相。身后刻有波浪形的四射光芒,造型奇特少见。原来离寺40米处的崖壁上刻有“劝念 清静光明 大力智慧 无上至真 摩尼光佛”的大字,下?刻“正统乙丑年九月刻字”,现在这块石刻已被毁没。最近在莆田也发现一块摩尼教残碑,上面“劝念光明”等刻字已断缺不全。由此也可见当时泉州摩尼教流行的范围。关于摩尼教在中国境内的文物遗迹,在今高昌吐鲁番遗址中只发现了壁画、丝画、残经、旗幡残片等物,唯有晋江安海华表山草庵是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教寺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备受中外学者的重视。摩尼光佛的石刻浮雕象还被首届世界摩尼教学术讨论会作为会标。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