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文化产业大讨论 > 内容

泉州歌舞剧团面临行业发展问题探索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3-04-24

  泉州歌剧团成立于1961年,在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过程中,有多少人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今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坚守在这块神圣的阵地,更觉责任重大、更应该为我们所热爱的事业努力工作。五十年来,侨乡歌剧在闽南地区深深扎根,深受广大侨乡人民的喜爱,创作演出的歌剧曾获得文华奖、梅花奖、百花奖等奖项,奉调晋京在人民大会堂为中央首长演出、为建国五十周年优秀剧目献演,并受到文化部的表彰。但随着全国歌剧的不景气,剧本创作的匮乏,观众欣赏习惯的改变,歌剧演出市场的萎缩,我团同样陷入困境。作为市财政差额拨款的单位,单纯靠歌剧的创作演出收入,剧团很难养活与生存。

  我市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工作受全国瞩目,在泉州建立海西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规划已经全面展开。在众多闽南文化种类中,闽南歌舞势必排在不可缺少的重要位置。闽南歌舞从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到成品展示演出,已成为我们团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把握好新的历史性机遇,推进剧团科学发展,我团与时俱进,调整战略,拓展艺术发展道路,增加闽南歌舞创作排演项目内容。经多方征求意见、慎重考虑、反复研究,并经上级部门批准,于2007年将“泉州歌剧团”更名为“泉州歌舞剧团”。这样,内容和机构名称上更贴切完整,有利于剧团今后更好的发展。2012年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有关精神,为进一步推动闽南文化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闽南文化保护基础设施体系,更名为“泉州市闽南民间歌舞传承中心”。转入传承保护,性质上不属于“文化企业”单位。

  近几年,我们在闽南歌舞方面做了大量的传承、保护、展示演出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品牌,曾应邀赴新加坡参加首届华人艺术节演出,赴阿联酋参加首届闽商大会演出,赴土耳其进行友好城市文化交流活动,应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菲律宾大使馆邀请,赴菲慰问乡贤演出,多次赴香港慰问侨亲演出,多次赴澳门参加妈祖文化旅游节演出,“欢乐泉州”赴金门演出,“泉州澎湖一家亲”赴澎湖演出等,无不受到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乡贤激动地说:想不到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能欣赏到如此精美的家乡艺术。以及以闽南文化为素材的大型主题歌舞《光明之城》的创演成功、闽南婚俗歌舞《古厝娶亲》被中央电视台选调北京参加2012年首届“亲情中华”录制演出,无不说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地方的才是自己的”,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而且,在市级五大专业剧团中,我团是唯一的现代戏剧团,因此,每年承担着许多政府中心任务的宣传演出任务。但由于以下原因,一直阻碍着剧团的再发展。

  一、演出市场问题

  有了好的艺术产品,但却很难找到市场,无法进入剧场商演,“有看点、没卖点”。我们也一度寻找演出市场,特别是旅游演出市场。大型主题歌舞《光明之城》(参加省会演获得优秀演出奖)、闽南婚俗歌舞《古厝娶亲》(参加省会演获得演出二等奖),就是时任分管文化的潘燕燕副市长主抓,由我团创演的旅游文化产品。当时在市文化局、旅游局联合打造下,寻求演出市场,多次召开全市旅行社、酒店旅游市场运作的研讨会,并到厦门,在厦门旅游局的支持下,邀请厦门市相关旅游单位进行推介,在厦门两千多名导游培训班进行宣传。本期待火爆的演出市场,结果也因没有游客、没有观众而告终。并几次以锦绣庄艺术园作为演出基地,进行市场运作,但也难以常态化,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其一,泉州旅游的大气候没有真正形成,旅游业不是单一靠一场好戏能吸引人的。泉州的游客量不大,旅游环境没有合理整合。结合泉州原有的旅游景点,还需打造现代的、好玩的、新的旅游景点,留下游客。学学厦门的做法。其二,泉州人没有掏钱买票看戏的习惯,大部分泉州人忙于搞经济,没有欣赏艺术的雅兴。其三,泉州缺乏文化市场营销队伍,缺乏文化经营人才、缺乏知名文化经营公司、缺乏关心扶持文化的大企业。

  因此,舞台艺术作品,难以化为商品。

  二、经费少、待遇低,造成人才流失问题

  由于剧团属差额拨款单位,差额部分得靠演出收入弥补(但这个空缺大,难以弥补),且每年承担政府中心任务演出占全年演出的一半。“五险一金”自己交、办公费用自己掏、临时聘任的年轻演员自己养,更甚的是没有艺术创作、艺术生产经费,经济负担大,常常捉襟见肘。演职人员工资少、待遇低、人心不稳定,吸引不了人才、留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目前,艺术创作人员奇缺,现剧团已经没有编剧、作曲、导演三大艺术支柱;舞美、灯光、音响、化妆等技术人员也面临着退休空缺;舞蹈演员老化,青黄不接,出现大面积的断层。其实,每年艺校毕业生,优秀者无数,但愿意从事艺术专业,报考剧团者寥寥无几。究其因,剧团待遇低,没有吸引力,随便去银行、移动、电信等单位,都远比剧团强。

  解决办法:增加艺术创作经费、提高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在这方面,异地采取了一些较为可行的办法。

  上个月在长乐召开了“全省艺术院团艺术创作暨院团建设研讨会”,省文化厅陈秋平厅长讲话中提到:为扶持省属六大院团,省财政厅拨给省文化厅1200万元专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要求每个院团每年完成100场下基层惠民演出任务,每场补助经费2万元,一年补助200万元。省院团团长们欢欣雀跃,无不拍手称快,真让泉州市直五大剧团的团长们羡慕不已,垂涎三尺。

  在演职人员的工资待遇方面,省属院团和其他地市剧团已转为全额拨款。就近而言,晋江市高甲戏剧团、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已率先转为“参公单位”,并发给13个月工资。两位团长高兴地说:“我们真正享受到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红利”。厦门歌舞剧院一个团的经费,比我市五大剧团的经费总和还要多。

 

来源:泉州歌舞剧团 责任编辑:阮李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