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文化产业大讨论 > 内容

惠安:惠安县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思考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3-04-20

  

  一、惠安县文化产业的重点及其现状

  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湄洲湾和泉州湾之间,拥有承北接南,直面台湾的天然地理优势,又有融滨海、民俗、雕艺为一体的丰富旅游资源,素有“海滨邹鲁”、 “建筑之乡”、“石雕之乡”的美称。雕艺产业和文化旅游业, 是惠安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惠安绵延141公里的曲折海岸线上,港湾密布、沙滩绮丽,“南方北戴河”──半月湾、“八闽第一金滩”──青山湾享誉海内外。百余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武明城名扬四海。富有传奇色彩的惠安女民俗风情,成为福建十大旅游品牌之一。目前,全县拥有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省级森林公园等各类特色景区(点)10多个,星级酒店8家,各类旅游餐饮业网点200多个,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游社2家,各旅行社门市部7个,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全面发展,旅游产业初具规模。2012年,全县接待境内外游客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收入32亿元。全县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保持年均10%—15%以上的增长速度。

  惠安雕艺源远流长,技艺精湛,产业集聚、规模庞大。千百年的积淀、现代科技的应用和文化创意的提升,使惠安雕艺发展形成“石雕、木雕、玉雕、砖雕、泥雕、瓷雕”等六大雕艺系列。产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独特的艺术性、丰富的表现性、广阔的实用性和不容置疑的代表性,促成惠安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雕艺之乡”,尤其是石雕和木雕技艺更是“天下一绝”。目前,惠安成为国内雕艺生产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先进、品种最齐全、加工能力最强的生产与出口基地。全县现有雕艺企业8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人,全县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中国石、木雕艺术大师8人,省工艺美术大师17人,省工艺美术名人48人,市工艺美术大师14人,拥有高中级工艺美术职称600多人。2012年实现增加值49.24亿元,出口交货值70多亿元,已形成闻名国内外的雕刻艺术品市场,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中东、欧美等100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被授予“中国石雕之都”称号、2006年,惠安石雕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惠安石雕”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二、 存在问题

  (一)雕艺产业

  我县雕刻行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由于行业固有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整体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1、企业分布缺乏规划,合力不足。全县雕刻规模企业主要分布在崇武、山霞一带,中小企业及家庭作坊则以黄塘、螺阳、涂寨、东岭等镇居多。由于缺乏规划,分布凌乱,全县800多家企业,“三无”企业占了近50%(三无指无营业执照、无申办土地征用、无纳税申报登记)。企业发展不平衡和生产成本的差异,导致行业内部互相杀价,特别是出口墓碑产品价格尤其严重,以致近年来碑石市场承接价格低靡不振。

  2、品牌打造意识薄弱,措施不力。由于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和意识,惠安石木雕刻、石材业仍然缺乏现代企业的规范管理,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缺乏创建名牌企业,缺乏整合有效资源全力打造品牌。以致作为惠安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石雕石材业,作为国内乃至世界上不可取代的重要雕艺加工基地,至今没有一个可供展示其南派雕刻艺术精湛工艺水平的平台。

  3、经营理念严重滞后,竞争乏力。目前,全县企业家庭式的管理水平导致企业在经营理念和产品创新上严重滞后,多数企业停留在以单纯加工为主的生产上,忽视营销环节,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意识薄弱,以致惠安石雕石材市场整体竞争乏力。

  4、行业之间互动互纳,发展不够。雕刻与建筑、雕刻与旅游、雕刻与经贸、雕刻与科技等互纳发展不够。生产技术落后,粉尘、噪音等环境影响制约生产发展; 而且深层次、高水准展示惠安雕艺的平台少,致走入惠安看点少,能深层次了解惠安雕艺的更少。

  5、后续人才培养断层,引进不足。雕刻技术制作人才大量匮乏,80后、90后独生子女较多,大多嫌脏怕苦,视雕刻技术工作为匠人之事,不愿拜师学艺;老一辈雕刻名人缺少有效宣传,没有树立典型,缺乏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懂得自己从事的雕刻工作也属艺术行为;加上我县至今没有建立专业雕刻技术培训基地,雕艺人才面临断层的危机,出现了有业务没有工人生产的窘况,企业面临着用工的问题,传统的技艺面临着濒临失传的窘境。

  6、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缺乏保护。雕艺行业,最具艺术价值和知识产权含量的当属雕刻作品。由于长期缺乏自主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重视自我保护,给外地一些厂家随意侵权、仿制、仿冒等违法行为留下空子,很多企业的精华作品往往一面世就被轻易复制仿冒。由于复制雕艺品的成本低而且鱼目混珠,不但扰乱市场秩序,还严重侵犯了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给惠安雕艺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文化旅游业

  虽然我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优势明显,但随着周边县市区不断加快赶超及我县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的突出问题,我县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

  1、旅游项目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在开发过程中受到用地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等刚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些项目建设进展滞缓,攻坚乏力。

  2、在旅游政策引导和扶持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开放发展的旅游市场机制还应进一步建立。

  3、旅游产品“包装”、推介形式手段不足。旅游资源、品牌和线路的宣传途径单一狭窄、声势不大,与国内外旅游发达地区、知名旅游企业之间的区域协作还不够等等。

  4、旅游要素不尽完备。特别是对照我县今年创建旅游品牌县的指标要求,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消费链条不够完善,仍需加强。

  5、文化与旅游融合程度不高、协调配合不够,旅游对文化的挖掘内涵不深等问题仍困扰着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思路与对策

  (一)雕艺业

  1、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坚持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意“两条腿走路”,形成大师经济。一是注重大师品牌打造,引导雕艺产业与文化、艺术、科技相结合,提升产品附加值,走个性化、差异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之路。评选命名大师文化企业,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优势文化企业集群。二是引导雕艺文化和工程装饰装修、园林古建、城市雕塑等建筑艺术相结合,推动雕艺产业由低端粗放型向高端创意设计型方向发展。三是走新型“智慧制造”道路,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将文化创意与设计研发相结合;以智能制造和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基础,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效率;充分运用电商模式,拓展国内外市场,打响雕艺品牌,推动雕艺产业创新转型。

  2、加速市场平台建设。规划建设惠安雕艺市场,集贸易、展示、交流、研发、培训、旅游、休闲、雕艺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个性化的雕艺产品展示和交易中心。

  3、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企业自主、个人自愿”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采用学费补贴、定向委培等办法鼓励初、高中毕业生报考雕艺类学校专业。积极吸引大中专工艺美术院校毕业生进入石雕行业,引进外地高技能的石雕制作人才;重视发挥工艺美术大师传承技艺的带头作用,发挥“师带徒”培养后继艺人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名人大师带徒授艺,就地培养人才;鼓励企业积极创作、多出精品,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工艺美术专业展会和赛事,为评选名人大师做好准备;组织引导雕艺人才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雕艺产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评定,加快雕刻艺术传承人的队伍建设;全力协助企业和雕刻世家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造就高层次和高素质的雕刻文化领军人物,为惠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加大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营销队伍的建设,通过三至五年培养一批企业管理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几千人的营销队伍,不但使惠安的雕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大幅度提升,而且也会让雕艺大师等专业人才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研发,专心创作,推动惠安雕艺水平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发展。

  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设立“雕艺专项基金”。建立长效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并将“雕刻艺术专项基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对到外地设立惠安雕艺展示中心、积极参加国内外展会、创意设计团队所需的建设及市场开拓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同时,积极开拓多种筹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民间艺术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立国有和民间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对建立大师工作室并给予帮助扶持。二是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鼓励扶持崇武等区域的雕刻企业“退二进三”,把现有的厂房搬迁到统一规划建设的石雕石材产业园区,这样既减少目前比较杂乱的产业布局现状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损害,还可以合理利用现有旧厂房的宝贵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收储和入股,发展商贸等第三产业。激发企业“二次创业”的激情。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的扶持,包括争取优惠的出口退税政策,把惠安雕艺作为福建的传统特色产品列入省级对外宣传推介的主要品牌之一,提升对外宣传展示的层次和力度。对惠安雕艺市场的建设和雕博会的举办给予专项的扶持帮助。

  5、加强行业规范管理。用好产业政策、做好行业规划、推行行业标准,开展行业技能培训鉴定,加强企业管理培训,培植标杆企业,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开展整顿和规范石雕市场经济秩序活动,使企业形成诚信守实、公平竞争的良好秩序。充分发挥行业公会的作用,通过制定行业公约,开展行业自律,协调监督与规范管理,防止互相杀价,无序竞争,确保石雕市场良性、健康、有序地发展。

  6、维护品牌知识产权。这些年,我县雕艺界艺术原创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些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为了促进雕艺行业健康发展,保护艺术的原创性和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增强工艺美术专业人士的创新意识和维权意识。必须加大力度开展雕艺行业的打假维权专项活动,广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雕艺行业队伍的法律意识,提高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贯彻实施《专利法》,由惠安县石材同业公会牵头制定行业维权公约,维护石雕创新作品的知识产权。

  7、加快雕艺技术创新。特别是石雕初加工产品及装饰石材加工方面要积极推广和采用先进技术。加快对石雕行业生产所产生的石粉尘吸尘设备,大磨基本自动化设备,雕刻机自动化、智能化设备,锯切机减少噪音的专项设备的引进应用,大力推广现代化成套工艺技术设备;采用智能化控制,改善劳动环境,减少用工成本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和产品附加值,让石雕石材行业成为既传统又现代化的极具投资价值的产业。

  (二)文化旅游业

  1、积极创建“旅游品牌县”。按照省旅游局2013年建设“人间福地”行动计划的要求,参照《中国旅游强县评定标准》,全力创建“旅游品牌县”。按照创建“福建省旅游品牌县”的要求,结合创建文明县城和美丽乡村建设,用好用活专项资金,加大旅游设施投入,统筹旅游发展体系,优化旅游产业格局,努力把惠安建设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旅游度假区、国际旅游目的地,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转变。

  2、重点打造“惠女”品牌。积极借助惠女的知名度,以惠女独特的服饰文化和民俗风情为特色,大力开发惠女系列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依托崇武镇、小岞镇“惠女服饰展馆”的建设,保护和展示惠女服饰和惠安传统民俗文化,进一步丰富惠女风情游的活动内容。继续组织策划“惠女风采”系列活动,通过“最佳风采惠女的评选”、“惠女风情摄影作品联展”、“惠女风情旅游商品设计制作大奖赛”等活动载体,深入挖掘惠女文化的丰富内涵。继续在惠安的旅游行业和窗口单位中推广惠女服饰。优化提升崇武古城风景区“惠女风情表演”节目的舞台表现形式,同时,在适当的时期,积极打造一台以惠女风情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大戏,丰富惠安的文化旅游内涵,培育壮大“惠女”旅游品牌,带动惠安旅游全面发展。

  3、适度开发崇武古城。在近期难以启动古城总体开发项目的情况下,坚持保护古城原生态风貌,因地制宜,加快城内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策划游览线路,把游客引入城内。重点是加紧启动城墙保护与跑马道整修工程,完善城内旅游标识系统,规划建设旅游公厕,对城内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有效制止“两违”行为,鼓励城内居民建设家庭旅馆、写生基地等旅游休闲接待点。古城外围现有的崇武古城风景区进行改造提升,对园区内石雕作品进行重新整合,引入历届国际、国内雕刻艺术大赛的精品。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及三个展馆的建设进度,提升景区综合品质。

  4、扎实推进精品建设。以崇武古城A级景区改造与提升、净峰寺、青山湾青山宫、聚龙小镇创建A级景区,葵花农业休闲观光园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为切入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高水平策划项目,使之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结合今年“中国海洋旅游年”主题活动,以规划建设“滨海路”为契机,重点策划推出一批滨海旅游招商项目,加快该区域滨海旅游项目的落地。在县城或崇武打造一条夜市街区,以旅游特色商品和伴手礼作为销售茶品,丰富“夜游惠安”的活动内容。

  5、全面加大宣传推介。建立区域间旅游线路对接、客源对流、利益共享的旅游联盟机制,探讨与厦门建发国旅深度合作,实施旅游线路品牌化运作,打造 “惠女民俗风情游”、“滨海古城休闲游”、“雕艺大师探访游”、“生态休闲度假游”等旅游精品线路。策划开展一系列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印制一系列的旅游宣传画册、旅游交通图、风光DVD等旅游宣传品,通过美景、美食、雕艺、惠女等载体,进一步吸引广大游客来惠旅游。

  6、加快建设旅游项目。对接泉州环湾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规划建设“滨海路”为契机,加快崇武古城开发项目策划、崇武山霞区滨海旅游项目规划策划步伐,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照规划找项目,重点策划推出一批滨海旅游项目,建设一批高品位的滨海度假酒店群和旅游综合体。有效推动聚龙运动公园、欢乐水岸、葵花农业生态园等一批在建项目的建设速度。全面加快崇武大型游客集散中心、世纪大酒店、五洲大酒店、伟华大酒店、前庄酒店、半月湾酒店等一批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速度。努力促进世纪长龙影视城、闽南农业大观园等大型旅游综合项目的落地生成。

 

来源:惠安县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编辑:阮李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