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相聚安平桥 鲤城文史学会与安海文史学者畅谈交流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09-10

活动参与者在安平桥水心亭旁的大榕树下畅谈

鲤城安海两地文史学者、爱好者合影

9月9日,来自泉州古城和安海古镇的文史学者、爱好者齐聚安平古桥,这座宋元时代的世界文化遗产点,成为连接两地文史交流的重要桥梁。

早上8点,鲤城文史学会一行30多人从古城出发前往安海,应邀进行为期一天的文化交流和走访。其间与安平桥历史文化研究会、五里桥中亭理事会在安平桥水心亭旁进行深度交流,同时也走访了草庵、龙山寺、霁云殿、南天禅寺等周边文保单位。

在安平桥水心亭旁的大榕树下,一行人围桌而坐。在交流之前,双方互赠各自的书籍,安平桥历史文化研究会赠送《安平桥志》《五里桥文化》,鲤城文史学会回赠《安平桥史料摭谈》《泉郡致仕名宦嘉言懿行录》。

福建作家协会会员、晋江文联副主席、晋江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晋江市地方志学会顾问高俊仁,水头埕边小学原校长高志良,福建民俗学会会员、安平桥历史文化研究会负责人颜呈礼,石狮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汉瑜,泉州市乡村休闲发展协会会长、“番薯伯”曾胜利,五里桥中亭理事会副理事长陈丽娜等代表安海古镇参与本次交流。座谈会上,安海方面的人士介绍安平桥的历史和文物保护的经验,水头方面的人士则介绍安平桥西之水头镇的人文故事和石产业发展成果。

鲤城区社科联主席吴湘霖现场发言,文史学会会长林德民、执行会长林建强、监事长黄真真等代表鲤城文史学会与对方进行学术探讨。鲤城文史学会执行会长林建强以“硬功夫与巧作为”为题,对安平桥工程技术智慧阐述自己的看法。林建强认为,泉州是花岗岩产区,是宋代桥梁建设的材料支撑。闻名于世的洛阳桥和安平桥,分别建于北宋和南宋。建于南宋的安平桥,在借鉴洛阳桥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造累址于渊、木桩基础等不同特点的硬功夫,也充分利用场地特点采取睡木沉基的巧作为,值得深入分析。监事长黄真真表示,古城和古镇的文化文史和文物保护学者们在安平桥畔展开热情漾溢的文化文史交流活动,她作为文管所原主任,当安平桥十余年的第一责任人(业主和法人代表),退休后还能为城乡文史交流和文物史迹考察牵线搭桥,很激动也很开心。

虽然本次学术交流活动行程较为匆忙,却让会员们深切体会到,无论是泉州郡城还是乡镇,对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都十分用心,有关人士的乡土情怀令人感动。正是这种情怀,才有东亚文化之都、世遗泉州等一系列城市名片,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