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创精英 > 内容

吴文良吴幼雄:父子接力推开海交史研究大门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07-17

吴文良在研究石刻(资料图)

吴幼雄秉承父志,数十年孜孜不倦从事学术研究。(资料图)

人物名片

吴文良(1903—1969年),泉州县后街人。早年攻读于厦门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在泉州市区各中学任教。出于爱好,竭力抢救、收集了大量泉州宗教石刻,并进行研究。1957年,其编著的《泉州宗教石刻》一书出版,成为研究古泉州中外交通史、宗教史、华侨史、民族史、艺术史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1958年,成为筹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吴幼雄(1936—),吴文良之子。195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历史学系。先后在多所院校从事教研工作,并成为泉州师范学院教授。在吴文良先生故后,继承其遗志,于2005年出版《泉州宗教石刻(增订本)》。从事外来宗教史、地方史和民间信仰研究数十年,是著名文史研究专家、泉州市区民间信仰研究会原会长、泉州历史研究会原副会长、泉州市城乡规划建设专家顾问组成员。

抢救收集珍贵的石刻

吴文良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92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生物系。 从1928年开始,吴文良便对古代侨居泉州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中亚、西亚各国人和欧洲人遗留下来的宗教石刻进行搜集和研究。他利用课余时间,走遍泉州罗城各城门,在挖掘工地现场、石砾堆中寻找历史遗留下来的“宝物”。一旦发现宗教石刻便尽快完成清洗,并进行文字记录,为每块石刻附上详细的说明、考证。正是由于吴文良出手抢救文物,收集散落于民间的宗教石刻,才使一批珍贵的泉州历史文物避免毁坏和湮灭的厄运,并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传世珍品。

1954年3月,时任中央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到福建考察,特地来泉州看望吴文良,又介绍他与郭沫若、范文澜、夏鼐、尹达、陈梦家等专家结识。随后,吴文良把数十年辛苦搜集的100多方宗教石刻捐献给国家,郑振铎亲自书写《褒奖状》给他。1959年,他又捐献给国家20多方宗教石刻。吴文良还鼎力支持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增列泉州宗教石刻,从1953年到1956年捐献了数十件宗教石刻给厦门大学。虽然薪金微薄,吴文良从事石刻收藏有节衣缩食的无奈,但只要社会需要,他便会把自己珍藏的石刻无私地奉献出来。

填补研究空白之人

1957年,吴文良先生编纂的《泉州宗教石刻》一书由中国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全书8万多字,书中采录宋元时期外国人遗留在泉州的伊斯兰教、古基督教(景教和天主教)、婆罗门教(印度教)、摩尼教(明教)、佛教等的宗教建筑遗物和墓葬碑刻图片200幅,其中有阿拉伯文、古叙利亚文、古拉丁文和中亚、西亚古文字,是研究古代泉州中外交通史、宗教史、华侨史、民族史、艺术史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1958年,吴文良成为筹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主要负责人之一。1959年,他参与修缮东门外灵山圣墓,重修开元寺大雄宝殿屋架,参加莆田海外交通史迹调查。1962年,吴文良还参与泉州郑成功纪念馆的筹建。1963年夏,参加南安丰州九日山摩崖石刻的清理。1964年,写成10万字的《九日山摩崖石刻考证》(油印本),其中主要部分发表在《文物》杂志上。由于贡献卓著,吴文良被誉为“填补我国海外交通史研究空白的人”。直至去世前,吴文良都在呕心沥血地研究泉州历史,作为泉州海外交通史研究的开拓者,他的人生有坎坷,更有辉煌。

父子接力完成学术著作

《泉州宗教石刻》出版后不久,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一直鼓励该书增订再版。夏鼐是陆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权威专家,他十分看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前景。遗憾的是,1969年吴文良不幸辞世,尚未来得及完成增订。在夏鼐、黄展岳等前辈的鼓励与支持下,吴文良之子吴幼雄决定继承父亲的遗志,着手《泉州宗教石刻》增订工作。

吴幼雄受家学熏陶,童稚时便酷爱文史。195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历史学系。其父在日,他即襄助研治父亲收藏的宗教石刻,兼及古代海外交通史。父亲故去后,他愈加刻苦用心,决心要更加全面地破译出宗教石刻背后的海丝荣光。1980年冬,他专程到北京,为增订工作做准备。在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他得以近距离研究父亲当年捐出的部分珍贵石刻。石刻背后,涉及10多个国家的语言、文化与艺术,有古阿拉伯文、古拉丁文、古叙利亚文等,有融合希腊与埃及艺术,在印度形成的犍陀罗艺术。在专家和翻译帮助下,他一步步解读宗教石刻记载的千年往事。为了节省经费,他还买来相机,自学拍照、冲洗照片。2005年,在泉州市政府资助下,父子合著的《泉州宗教石刻》增订版终于面世,吴幼雄也已年近古稀。这本书,不仅记载了中国沟通世界文明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时也浓缩了半个世纪来,父子俩对泉州海丝文化研究工作的接力与传承。

依旧跋涉在研究之路

《泉州宗教石刻(增订本)》全书共有图片975幅,配以图说、文献资料及分析。其中收录有300多方古伊斯兰教墓碑,经翻译,得知墓主来自阿拉伯、也门、阿曼、波斯、叙利亚、土耳其、花剌子模、伊拉克、里海地区和布哈拉等地。他们的身份有贵族、传教士、官员、商人、技艺人直至一般平民和奴婢;在收集的70多方元代泉州基督教墓碑中,发现有古拉丁文、蒙古八思巴文、古叙利亚文、古叙利亚字母拼写的突厥语,回鹘文以及未被认识的文字。从墓碑文字和碑额形式判断,当时泉州的基督教有聂思脱里教派(即景教)和圣方济各会派(罗马的天主教);书中还收集大批文献无征的古印度婆罗门教雕刻,以及全国唯一的保存至今的元代摩尼教寺和摩尼坐姿雕像。一方石刻就是一方历史,这些都是吴文良父子足以载入史册的发现,他们可谓是奠定了泉州海外交通史研究的基石。

而今,年近九旬的吴幼雄,从事外来宗教史、地方史和民间信仰研究已达数十年时间,是著名文史研究专家、泉州市区民间信仰研究会原会长、泉州历史研究会原副会长、泉州市城乡规划建设专家顾问组成员。他依旧在学术研究之路上跋涉,试图将更多沉寂在历史风烟中的泉州底蕴展露出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泉州之美。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