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巷遇·礼让巷:这里有一段“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佳话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05-23

巷遇档案

泉州鲤城区礼让巷,又称礼谅巷、马娘巷,南接义春后街,北抵上帝村巷,中间西至田仔墘巷。礼让巷在古代属于泉州古城南隅三教铺玉霄境,相传明代巷内两个世家,以礼让解决争地纠纷,留地成巷而得名。

礼让巷示意图。(陈慧芬制图)

“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古巷佳话

此处左侧的林姓与右侧的唐姓留下礼让故事。

在安徽桐城有一处“六尺巷”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清康熙年间,出生于桐城的礼部尚书张英,得知老家与邻居吴氏产生空地纠纷,写下一首《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主动礼让三尺,吴氏深受感动,因此也礼让三尺,留下了六尺巷的传说。温良恭俭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泉州古城礼让巷,同样有一个关于礼让的动人故事。相传在明代,巷中有林唐两家比邻而居,因一堵墙产生争执,打了3年官司,林家有人在朝廷任御史之职,唐家有人任地方官。林御史得知后让家人礼让三尺,唐家也礼让三尺,留下礼让的佳话。

礼让巷的礼让宫管委会成员郑燕辉在礼让巷土生土长,他介绍说,至今在礼让巷仍有林唐两家的后人隔巷而居。礼让巷自古民风淳朴,早年间礼让巷居民在建造新屋时,都会主动退后一点,家家户户门口就形成一个 “门口埕”,成为礼让遗风的见证。

礼让巷42号:妙手仁心一甲子的名医林禾禧

礼让巷42号林寓。

礼让巷42号是著名中医林禾禧的家,林禾禧曾任泉州市中医院副院长,是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导,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已有60多年。他专研中医经典,先后发表50多篇学术论文,撰写编辑了十余部中医学书籍。

林禾禧1942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林家是鼓浪屿上的望族,曾祖父林良英早年在新加坡留学,精通7门外语,回国后在鼓浪屿的一所学校任英文、音乐教师。当年鼓浪屿已沦为“万国租界”,岛上的法庭常要审问各国的犯人,于是请林良英做翻译,报酬丰厚,因此林家家境殷实。后来林良英承包厦门“亚细亚汽油池”建造工程和厦门第一条马路开元路的修建工程,为林家带来雄厚财力,在鼓浪屿日光岩旁的港仔建造了一座别墅,被称为“小八卦楼”,也就是现在的林巧稚故居。

鼓浪屿林家的小八卦楼。(林禾禧/供图)

林禾禧的祖父林振炎年轻时就打理家族业务,后来从菲律宾买来一辆汽车,当年在厦门很少见,许多朋友相借,林振炎看到商机,又进口了几辆汽车,在厦门江头开设振川汽车行,厦门许多社会知名人士都是座上宾。1926年至1927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曾与林振炎多有来往,林禾禧的二姑林心铿12岁时,家里送她到南京读书,在上海中转时,就住在鲁迅家中。

林禾禧的祖父林振炎在厦门江头开设振川汽车行,据说是厦门最早的汽车行。这是1935年《禾山旬报》上刊登的振川汽车行照片。(林禾禧/供图)

林家人才辈出,其中最有名的是林禾禧的三姑婆林巧稚,她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1956年我国第一个妇产专科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建成,林巧稚任第一任院长,195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她亲手接生了数万个新生命,被誉为“万婴之母”。

1980年林巧稚赠给林禾禧的医书。

1949年,7岁的林禾禧随父母和兄妹来到泉州,开始暂住在涂门街关岳庙旁的朋友蔡若水家,后来才搬到此处。受三姑婆林巧稚的影响,林禾禧走上了中医的道路,1961年进入泉州市人民医院中医学徒班开始学习,经过十多年在农村、水库、卫生院的工作,一直用林巧稚说的“过硬的医术是至关重要的”勉励自己,1979年参加全国1万名医师的选拔考试,成功考上后,正式分配到泉州市人民医院。

1983年,林禾禧参与组建了泉州市中医院,任门诊部主任,1987年任副院长。经过多年的刻苦专业古籍和前辈经验,写出了大量专业论文,研制了多种效果良好的药品。退休后,林禾禧曾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做过多年的健康顾问,广受欢迎,一次在德化山区的田间也被村民认了出来:“您是电视里讲《养生之道》的那位林医生吗?”

礼让巷17号礼让宫:铁罗汉妙月法师曾在此挂锡

境庙礼让宫,北侧是观音宫。

礼让巷17号是礼让宫,又称玉霄宫,是三教铺玉霄境的境庙,祀平天圣母(临水夫人陈靖姑)。2001年重建,西向,面积约50平方米。陈靖姑是唐代福州人,因扶危济难,民间尊为妇孺保护神,称临水夫人,至清代加“太后““圣母”称号。

玉霄宫始建未详,据郑燕辉介绍,在民国时期,这里曾陈列有肃静、回避铜牌剑印、凉伞、圣旨牌等,鼎盛时有菜姑9人,有“双拳铁罗汉,十亩老农禅”之称的一代名僧妙月法师曾在此挂锡。后来玉霄宫遭到破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工厂。玉霄宫北侧有一座观音宫,祀观音菩萨,兼祀三位王爷 (朱、王,另一尊未详)。

如今礼让宫有两处旧礼让宫的遗存,一个是孙步云题写的“礼让古地”石匾,镶嵌在观音宫门楣上,另外礼让宫的拜石,礼让宫重建后安放在原处。

礼让巷附近有不少宫庙,巷尾田仔墘有一座金紫杨氏家庙,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1年),为灵慈宫沟杨氏家族小宗祠,杨氏在明朝出了一位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杨景辰,在泉州度过晚年,至今惠安杨公坟前还有一尊2.7米高的石翁仲。

礼让宫内有一副楹联:举动邪念任汝烧香无益,心存正直见吾不拜何妨。与通淮关岳庙对联相似,劝导信众要心存善念,正直为人。

供桌下的拜石为礼让宫的旧物。

北侧观音宫门楣上有孙步云题写的“礼让古地”石匾,也是礼让宫的旧物。

礼让巷古井摄于2017年(许志荣/摄)

礼让宫附近的礼让巷18号门前有一口古井,方形井盘被时光打磨得接近圆形,井水充沛,在礼让巷的角落已少有人问津,郑燕辉说,当年居民们聚在这里打水聊天,是巷中的热闹场所。

古井后的18号老厝上,留有精美的脊坠(如图所示),为双股剑和书卷图案,右侧剑柄略有残缺,寓意祥瑞的同时,也有辟邪挡煞的作用。

在礼让巷老居民的印象中,曾经的礼让巷周围是一片田园风光,从巷尾的“田仔墘”巷名中就可以窥见一二,巷口曾有两个水池连接内沟河,孩子们在这里玩水戏耍,听老人们讲古。如今礼让巷地处闹市,旁边就是车水马龙的大道,走在巷中拍摄,有居民会主动打招呼介绍,令人感到谦和礼让的古风留存至今。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