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传统工艺振兴的“泉州实践”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9-12-06

中国网讯 日前,安溪递出藤铁家居工艺产业靓丽新名片——世界藤铁工艺之都。这是继德化获评“世界陶瓷之都”和惠安获评“世界石雕之都”后,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泉州的第三张“世界级认证”。亮丽名片的背后,是泉州市始终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并举、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产业振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传统工艺振兴发展思路,加快推动传统工艺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促使传统工艺产业结构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泉州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技艺精湛,是奠定和支撑泉州当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东亚文化之都”的重要基石。全市现有陶瓷、石雕、玉雕、木根雕、藤铁、香制品、树脂、漆线雕等37项技艺品种。德化陶瓷、惠安石雕、江加走木偶头、李尧宝刻纸、泉州花灯、永春纸织画、安溪竹藤编等10项工艺美术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惠安木雕、泉州(杨氏)锡雕等23种技艺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泉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的振兴,相继出台了《泉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规定》《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认定规定》《关于加强工艺美术大师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泉州市抢救保护传统工艺美术濒危品种技艺三年行动方案》《泉州市工艺制品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我们还联合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共同开展‘加快振兴发展泉州传统工艺’专题调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传统工艺振兴的途径,推动传统工艺融合发展,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取得显著成效。”据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泉州工艺美术产业积极调整市场和产品结构,不断强化工艺美术与科技、创意、金融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并与建筑、家居、旅游、玩具、室内装饰行业等有机结合,逐步从传统手工为主的制造向数字化制造方向发展,实现批量化、产业化。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产业实力持续增强,逐步形成“雕刻工艺”“陶瓷制品”“藤铁工艺”“香制品”“树脂工艺品”等五大产业集群,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近200家。2018年泉州荣膺“中国工艺美术之都”荣誉称号,提前两年完成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超千亿元的发展目标。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是近年来泉州传统工艺振兴发展的新亮点。2014年以来,泉州市共投入研发经费50多亿元,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个、市级行业开发中心13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推动实施雕艺、陶瓷制品、藤铁工艺、香制品、树脂工艺品技术改造项目456个,开展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37项,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获国家专利奖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专利奖4项,获市级科学技术奖25项,获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67项。同时,各主产区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527项。

同时,泉州市还积极引导和推动具有竞争优势的传统工艺生产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争取更多的技术标准话语权。支持企业开展质量培训服务,推动质量强市建设,打响“泉州制造”品牌。

注重搭建载体,营造传统工艺发展的良好环境,是泉州市推进传统工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目前,泉州市已建成雕刻艺术、陶瓷制品、藤铁工艺、香制品、树脂工艺品等12个工艺美术产业园,组建了德化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15个工艺美术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了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等3个国际性专业博览会,培育了中国茶具城等7个专业市场,建设了安成网商虚拟产业园等6个专业电商园,成立了泉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等7个行业协会,逐步打造成为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雕艺、陶瓷、藤铁、香制品等工艺美术产品的集散中心。

在此基础上,泉州市进一步整理完善了传统工艺历史档案资料,扶持发展永春漆蓝、竹藤编2个技艺,抢救保护脱胎漆器、改良竹编、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李尧宝刻纸花灯、通草花画、纸织画等13项技艺品种。并建立了工艺美术资源数据库,准确掌握全市工艺美术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实现全市工艺美术资源信息全面、准确、实时、动态的管理和资源共享,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泉州传统工艺,抢救保护传统工艺美术濒危品种技艺,推动工艺美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泉州市还依托“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优势,深化泉州传统工艺“境外行”、“海丝行”,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参加境内外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近 4年来,泉州市先后组织8000多家次工艺美术企业参加海内外交易会、博览会200多场次,获评奖项累计1300多件,签约意向合同金额累计100多亿美元。

“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和振兴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工艺美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于人才。”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负责人表示,泉州市始终坚持人才优先战略,高度重视传统工艺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不断深化工艺美术人才聚集基地建设,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健全传统的大师带徒、家族传承培养模式。并通过举办泉州市工艺美术“天工奖”创新设计大赛系列活动,发现新人、培养传人,探索传统科学有效的保护传承和振兴发展途径。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全市共落实带徒授艺培训补贴近2000万元,完成师带徒1300多人,组织各类培训200多期,参训人员达10000人次。共培育8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225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306名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同时,命名了160个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评选了11个优秀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为传统工艺振兴发展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强的人才队伍。

经过多年的发展,泉州传统工艺产业不仅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传统工艺保护与产业化互动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成为泉州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再生的新引擎。

“2017年,《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振兴传统工艺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将积极推动‘加快振兴发展泉州传统工艺’专题调研成果的转化,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以匠心守初心,不断完善政策链、文化链、人才链、销售链、品牌链、创新链,努力实现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泉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泉州市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支撑体系,营造一个尊重传统、重塑经典、融会时代的传统工艺文化生态环境,搭建一批推广宣传、交流交易、传承创新的高品质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一套以人为本、分类落实、行之有效的保护发展机制,打造一个开放创新、资源整合、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商业模式,打响一块全国一流、特色突出、精品荟萃的“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品牌,走出一条紧跟时尚、场景拓展、创新赋能的传统工艺产业转型新路径等七个方面发力,使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行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以及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邱建华)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傅少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