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泉州建筑: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8-12-04

中山路一角(王温萍 摄)

大象图案

喜上眉梢

鹿图案

喜鹊报春

陈嘉庚纪念堂

四个花瓣模型

四个花瓣工地

(资料图片)

泉州古建筑的表情里,深藏着历史的沧桑;而那新崛起的建筑里,展现的是奋进和新的辉煌。

近日,泉州多处特色建筑传出了多项喜讯,譬如《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华侨大学陈嘉庚纪念堂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以及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四个花瓣”本月底基本完工。本期《城事记》带您探访这些独具特色的泉州建筑,让您领略传统风格和现代气息在这个城市的对撞与融合。

传统: 特色建筑保护新进展

11月23日,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对泉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进行了审查,决定予以批准。

泉州的中山路可以说是泉州的一张文化名片,中山路原名七贤路,192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为现名。中山路全长约2.5公里,贯穿古城南北,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中山路贯穿古城南北,串联起自唐代以来泉州古城历次扩展所形成的朝天门、泉山门、德济门等各座城池的重要城门遗址或者旧址,街区中仍保留大量展示各个时期城垣形制的重要设施遗址。

中山路上富有特色的骑楼建筑俗称“雨脚架”,其呈现典型的民居和街坊特色,沿街面用柱廊式骑楼,高二层、三层、四层,高低错落有致。楼与楼相连,临街设店,里屋及楼上为居室或贮存货物。中山路街区经文物部门核定颁布的地上、地下文物保护单位共10处,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无独有偶,近日,“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在东南大学公布,华侨大学陈嘉庚纪念堂由于其突出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入选名录。

陈嘉庚纪念堂是华侨大学标志性建筑,为四层观演建筑,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外观采用闽南花岗岩石材装饰,整体造型典雅大方,细部构造精美,既体现了时代特色,又具有相当强烈的地方风格。设计单位为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后更名为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陈嘉庚纪念堂于1963年4月奠基,后因“文革”爆发,被迫停建。1978年,华侨大学复办。1979年秋,福建省批准华侨大学陈嘉庚纪念堂继续兴建。1980年5月,陈嘉庚纪念堂开工。1983年10月落成。

“此次陈嘉庚纪念堂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为华侨大学校园建筑文化增添了新的篇章,也是对当时捐资建设的海外爱国侨胞和港澳同胞、参与建设的学校师生们以及建筑设计师的褒奖和肯定。”华侨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代:

“四个花瓣”即将迎风盛开

据悉,今年12月底,省、市重点项目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四个花瓣”将基本完工,包括主体工程、幕墙、室内装饰、室外景观等,夜景灯光也将点亮。不久之后,市民就能在这里参观科技展示、进行图书阅览、欣赏文艺演出了。

“四个花瓣”进入攻坚阶段以来,施工方倒排工期、倒逼进度,不断加快施工速度,工地上有近千名工人在各自工位上忙碌着。据介绍,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位于泉州市行政中心轴线中段,北至滨海街、西至府西路、南至大兴街、东至府东路,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项目包括泉州科技与规划馆、泉州东海工人文化宫、泉州大剧院、泉州图书馆(新址)、市民广场和商业服务配套设施。

站在中央露天广场处,泉州科技与规划馆、泉州东海工人文化宫、泉州大剧院、泉州图书馆(新址)形成四个主花瓣,下沉广场及车行入口则形成次花瓣。“四个花瓣”上的“花”即刺桐花,细看效果图发现,中心广场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只“鲤鱼”,鱼尾是入口处,而“四个花瓣”仿佛和两只“鲤鱼”正在花池中嬉戏。这些仿生刺桐花和鲤鱼,使建筑与景观仿若刺桐之花,迎风盛开。

来源:泉州商报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