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刘以通:入无笔之境 创水墨幻象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8-11-14

刘以通

中国画家协会会员

福建泉州刘以通艺术有限公司顾问

□商报记者 黄贤材 张剑峰 文/图

受享誉世界的英国大英博物馆邀请,刘以通将于2018年11月25日至12月9日在大英博物馆举办“中国水墨幻象刘以通个人艺术展”,这是一场高规格的艺术盛宴,也是刘以通个人的至高荣耀,活动也将给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文化艺术增添浓重的一笔。

据悉,这是继1992年吴冠中等极少数画家后,又一位中国画家在举世闻名的大英博物馆举办个人大展。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成立于1753年,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拥有藏品800多万件。

刘以通自幼喜欢画画,擅长水墨、白描、素描、年画、木刻、雕刻。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

几十年来,在艺术上他追求走自己的路,专注水墨创新,不断探索、拓展手法,师法自然,无笔作画,结合娴熟的传统技艺,独创水墨幻象艺术。他的作品空灵飘渺、抽象写意、画风大度、气质独特,意境幽雅风趣,在画坛上自成一家。

2013年5月,他曾应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邀请,在法国戛纳世界电影节期间举办“刘以通中国水墨幻象艺术展览”,作品受到当地艺术爱好者的认同和喜爱,并引起了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多家媒体的关注,连奥巴马特使都邀其走红毯;为迎接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2017年7月10日至10月10日在厦门市博物馆举办的“艺术中国(厦门)国际交流展”上,刘以通创作的《根深叶茂》入选参展,获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好评。

刘以通是石狮祥芝镇大堡村人,1950年出生,近60年的画海生涯,有如他满屋十几个房间的画作,丰富多彩,变幻万千。

年少 无师自通画梦来

刘以通从小就很聪明,深得爷爷的喜爱,爷爷给他取了小名叫阿越。自从懂事起,阿越就爱乱涂乱画,用瓦片、木炭、电池里的黑材料等画生活中看到的一些事物,画在地上、墙壁上。

爷爷看见阿越画东西有模有样,也不生气,很多事情,跟他一说就懂了,一点就通了,就把他取名为以通。记得有一次,刘以通画了一张画,并用火柴穿过画和蚊帐,把画固定在了蚊帐上,爷爷看见了高兴地说,你这么爱画画,长大了就画画赚钱吧。

时至今日,刘以通仍清晰记得小时候爷爷的呵护和鼓励,也正如爷爷所言,刘以通说:“我们这是个渔村,村里的邻居和亲戚,大多以捕鱼,或海鲜生意为业,也只有我画画谋生。”

“我有时间就画,做梦也想着画画!”刘以通温馨地回忆起小时候的故事,读小学时他虽无老师指点,却通过依着课本的插图、小人书的人物,刻苦描摹,意象竟也惟妙惟肖,令同学、老师等观者叫绝。据刘以通介绍,那时家里穷,帮人画一张画,可换一张作业纸,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凭着少年的爱好、悟性和勤奋,刘以通紧握画笔的手一天也没停止。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晋江二中上学的刘以通,猛学素描、白描,打下构图、线条的扎实功底。后来全国“闹革命”,没学上了,他就在家偷偷学木刻。

成长 画路曲折终不悔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幅好画也能惹来麻烦,但刘以通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倔强的他遇到挫折也不改初衷。

1974年,刘以通就已在《福建日报》等媒体上刊登多篇绘画作品,并参加多次全国性画展,在当时的绘画圈里小有名气。

那年,他以军民在海上联欢的情景为素材,绘作年画《海岛的节日》,翌年被选送参加全国农民画展。关于此次画展,期间颇受周折,回想起那段特殊岁月,刘以通仍然感慨艺术创作的艰辛。

截至1984年,刘以通的画作连续多年参加全国性画展,多幅年画作品发行全国,他的名气远播大江南北,很多人都熟知刘以通的名字。

1984年,改革开放的风气席卷全国。当时,刘以通靠年画、木刻等作品根本没办法养家糊口,已经成家的他日益感到家庭的重担。为了养家糊口,刘以通开办了一家教具厂,专门搞教学画图。为经营厂房,刘以通多年无法潜心绘画,但实际上,他从未放弃。

在开办教具厂期间,刘以通手工制作过数百万幅挂图,这让他从中获取了很多利润。但好景不长,由于在房地产行业受挫,他的钱都赔了进去。从这以后,他便一直待在家里,连大门都不愿意出,这时,久未作画的他,又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中。开办教具厂的经验让他对纸墨性能十分精通,他在纸墨性能中受到了些绘画的启发,1990年起,刘以通开始着手研究“水墨幻象”。

蜕变 手中无笔胜有笔

刘以通说,他作画喜欢大场面、大场景,喜欢从高空的飞机上俯瞰大地,大自然就是一幅巨大的画卷,不再是看一树一叶,一花一草。

每天,刘以通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房间里画画。刘以通对“水墨幻象”的痴迷似乎已经到了超乎常人的境界。为了亲眼目睹一幅画风干成形的全过程,他经常会牢牢地守在画旁,连饭都不出去吃。每当夜深人静,就是刘以通创作的时间,从凌晨2点一直到天亮。在泼墨弹墨的一瞬间创造奇迹。

2007年,经过17年的闭关苦练,刘以通的“水墨幻象”逐渐受到外界的关注。他的画风,由原来的写实,转向写意,他擅长大胆泼墨,不让纸笔框住大自然的灵性。讲究气韵,讲究灵性,便成为刘以通水墨画的特点。观其画境,无异于精神之漫步,心灵之远游。他的画似幻似真,不同时间、不同心情、不同人观看,看到的画面都不一样。

刘以通的画法非常特别,他画画只用墨,不用笔,自成一派,称“水墨幻象派”。“苍苍茫茫的意境,不是画了画,再题几个字就能表达的。我爱说画如江山,而不是江山如画,因为画是死的,江山具有大自然的变幻,画框不住江山,所以用泼墨手法,放任其自由流动,最终才能达到无穷无尽的境界。”刘以通说,他的画每一张都不可复制,也没有固定的画名。

刘以通曾受过娄师白、刘正典、洪伟辟等恩师的指导,他说,每一个老师都像是指路的明灯,在路的两边照着他不断学习奋进。

近年来,刘以通的作品颇受国内外收藏界人士的追捧,其作品的收藏价值正不断被肯定。就在去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正式成立,有专业团队对他的作品进行宣传推广。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晋江世茂御龙湾的福建泉州刘以通艺术有限公司,这里设有刘以通画作的展厅,高雅大气。漫步其间,慢慢品味,刘以通的画境如梦似幻,自然山水在他笔下,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他用大写意的笔法写自然,在水墨创造的另一个自然空间里,诠释着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精神境界。

画面很真诚 高手在民间

近期刮起了武侠热,武学的最高境界是无剑之境,刘以通的作画工具从瓦片、木炭、笔……最终练出了无笔之境。他擅长大胆泼墨,不让纸笔框住大自然的灵性,听闻此人,仿佛是那世外高人。

看到刘以通的第一感觉是亲切,他头发花白,笑容朴实,讲起话来动作表情丰富,真情流露。相比于画家,刘以通看起来就像是和蔼的邻居大叔。记者不禁感慨,原来高手就在民间。

沧海桑田,今非昔比。经过17年的闭关苦练,刘以通的画风完成了令人惊喜的蜕变,他专注中国水墨画创新,独创水墨幻象艺术,自成一家。这其中付出了多少艰辛外人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每个画家都希望“破壁”,但成功者寥寥,更何况是在商业气息浓厚的石狮!

这是个浮躁的年代,美术界也不能幸免。玩概念的,玩形式的无所不用其极。画家的自我包装也互不相让:留长发、装和尚、蓄胡须、穿汉装等各有绝招,可惜都很难掩盖画面的假、大、空。而刘以通还是那个务实的石狮人,他用真诚经营画面。其实“真诚”正是文艺作品的最高境界,真诚还是感动读者的唯一手段。

商报记者:您的水墨幻象画与传统的水墨画有何不同?与西方油画有何区别?

刘以通:大自然是那么空灵,画也应该如此。许多画家有时过于拘泥传统而走不出来。他们的双手从小就在画传统画,画到现在,传统已融入双手、融入血液。如今,需要从对传统的执著中走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

中国的山水画,有很多好的作品,但长期以来许多画家都在互相地模仿,闭门造车。我认为画的特点应该有季节性,春夏秋冬都不一样,春天潮湿,冬天干燥,这些都会影响墨的作用。因此,不同的季节,我都会用不同的宣纸作画,与许多人的传统水墨画有所区别。

西方的油画主要用布,颜料也是油性的,中国的水墨画用的是宣纸和墨,我家里的宣纸就有几十种。

商报记者:听说您的作品在法国展览过,外界对您的画作有何看法?

刘以通:2013年5月我在法国戛纳世界电影节期间举办“刘以通中国水墨幻象艺术展览”。没想到,前来参观的观众对我的水墨艺术赞不绝口,认为这些作品细腻优雅,颇具东方神韵。还有人说,通过展览,对中国的水墨绘画有了新的认识。

我想全世界的艺术都是相通的,他们相信的就是艺术,他们看懂了我的画!有很多人觉得,我画的这种抽象风格和西方艺术较吻合。这次在大英博物馆举办个展,我带了113幅画过去,都是我这些年创作的代表作,将根据博物馆要求进行布展,期待此次展览圆满成功。同时,目前公司已计划在其他国家也进行展览。

来源:泉州商报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