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文艺使命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10-25

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文艺使命

——来自文化艺术领域党代表的声音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的十九大代表肩负着全党的重托和全国人民的期盼。连日来,文化艺术领域党代表热议习近平同志作的十九大报告。大家一致认为,报告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通过作品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十九大代表、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一级演员肖笑波表示:“我会将十九大精神贯彻到今后的文艺创作中,在传承好经典剧目的同时,创作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剧目,用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传递给广大群众,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觉。我们团每年在基层演出200多场,今后还要继续深入基层、扎根人民,通过文艺作品凝聚基层群众,广泛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走进新时代,报告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十九大代表、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演员施洁净说,“作为一名光荣的党代表,我要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传承工作,让更多人关心和关注传统文化传承。作为一名绍剧演员,我要把绍剧推广给更多人,用一台台优秀剧目把正能量搬上舞台。期望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地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出更多创新性文化惠民举措。作为基层文艺工作者,我们会更加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活跃在舞台、扎根于基层,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十九大代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很立体的概念。作为一名戏曲工作者,要推出更多好作品,提振精气神,感染、感动更多观众。随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走近传统文化。以‘京昆越沪淮’为代表的中国戏曲,不仅要在国内繁荣振兴,还要抓住契机走向国际舞台,以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举旗帜、扬精神,绝不辜负这个好时代。”

为了把云南佤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好,十九大代表、云南省普洱西盟佤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工作队队员杨娜走遍了西盟佤山的村村寨寨。杨娜说,为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佤族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们正在创排以“再唱新歌感党恩”为主题的舞蹈诗《阿佤人民唱新歌》。“我要把党中央重视民族文化、让各族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精神带回家乡,谱写一曲更加动听的民族歌曲,为党和祖国而歌,表达边疆各族人民的感恩之心。”

十九大代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文化馆美工苏梅经常深入达斡尔族偏远村寨,收集、抢救哈尼卡剪纸技艺及作品,在山区、社区、学校进行传授与推广。“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一名党员和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为本民族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责无旁贷。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一切为了人民,我们要创作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表达人民的心声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苏梅说。

十九大代表、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侯艳每年的演出,大部分在偏远、条件特别艰苦的西海固地区进行。“越是在恶劣的环境中,秦腔等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越是受到老百姓追捧。因此,我倍感责任重大。今后,我将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加倍努力工作,把秦腔艺术送到更多百姓家门口。”

“江西赣州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文艺精品创作有着优良传统。如今,当地每周举办一次惠民演出,看戏演戏已经成为赣州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十九大代表,江西省赣州市群众艺术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李媛媛说,“群众演戏,演群众戏,演给群众看。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大大增强了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情感。”

十九大代表、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说:“作为一名党龄41年的老党员,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连续三届来自文化系统的党代表,一名习书近60年的书法人,我感受最深的是,报告之所以深得民心,就是因为人民性贯穿始终。我将把为人民服务的创作理念植根笔下,深入思考和探索新时代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结合,用手中的毛笔书写好中国精神。”

“京剧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发展中做好传承,争取吸引更多年轻人热爱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京剧将中国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作为文艺工作者,不仅要提高技艺、创作好作品,更要通过作品弘扬主旋律、向世界表达中国精神。我们最近排了《郑和下西洋》,用京剧唱响‘一带一路’。”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说。

今年是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十九大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说,话剧特别强调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与观众共同创造。报告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是文化研究还是文艺创作,都必须打牢文化自信的根基,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创作出从文艺‘高原’向文艺‘高峰’迈进的作品。”宋宝珍说。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