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内容

评互联网+电影:是拍电影还是“玩电影”?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5-05-30

  新闻背景

  阿里收购文化中国改名为阿里影视,腾讯成立“腾讯电影+”影视业务平台,百度先是与爱奇艺资本融合,又与华策影视和小米开展战略合作……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影视业,颠覆其原有的生产模式和盈利模式。互联网在把观众深度“带入”电影内容制作流程的同时,如何维护电影的艺术属性也受到广泛关注。

  新玩法 明星并非票房“妙药”

  大数据显示,网民对网剧的要求,排名靠前的是创意、视觉效果等,而对一线明星的诉求跌出了前五。

  “最近比较火的电影《万物生长》《左耳》《何以笙箫默》,都是由网络文学IP改编的,你都看过了么?”公交车上,资深网络小说迷小贾正在向他的朋友极力推荐热映电影的原著小说。

  “IP电影”是当下电影圈最炙手可热的词汇,甚至有“不谈IP,都不好意思谈电影”的说法。网络文学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电影,是指由当红网络文学改编而成的电影。畅销网络小说凭借庞大的读者群、更接地气的故事、轻松活泼的风格、紧跟热点的主题,受到电影资本市场的追捧。

  IP电影的大热离不开互联网企业掌握的大数据。大数据显示,在电影的世界里,内容有趣比明星云集更重要,网民对网剧的要求,排名靠前的是创意和大片的视觉效果,对一线明星的诉求跌出了前五,反而是具备网民基础的内容最吃得开,这直接导致了IP概念的大热。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观众的观影爱好与需求越来越容易被发掘和记录,从而订制打造出一部部迎合观众口味的电影。例如上网看视频的人,工作日比周末多,工作日的午间时段不仅仅是家庭主妇的,也是公司白领的,深夜可能比黄金档更黄金;70后爱百科、80后爱脱口秀、90后爱明星;低收入人群爱古装剧,高收入人群爱悬疑爱科幻爱纪录片,而几乎所有人都爱喜剧;21时前人们对着电视电脑,21时后普遍改捧手机平板……

  长久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主要靠几位名导演和名演员支撑,如果没有大明星、大导演,投资方就会非常犹豫,而所有制作公司都在抢夺有限的明星资源,形成了畸高的演员片酬,而真正决定品质的制作费用反而被压得极低。互联网的草根文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用小成本就能拍出赚大钱的好电影。

  业内认为,网络派进军大银幕,这是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某种必然,大数据能够真正了解观众的需求,拉近电影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自然受到观众的欢迎。“就是导演再‘文艺’,或是初出茅庐的新人,只要网友买账,他们同样可以圆梦,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再难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 ”有电影人如此说。

  新渠道 网络售票已占半壁江山

  互联网售票机构与电影制片方、院线方合作展开各种形式的互联网售票,将电影票房回收模式从单一的线下实体转为线上虚拟与线下实体相结合。

  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现在到影院排队的年轻人好像越来越少了,没错,他们都到网上买票去了,分分钟就能解决的事情,没有必要非到影院去购票。

  从2014年开始,互联网企业迅速而强势地进入电影发行环节,用自己的方式改写了传统意义上的发行业务。以淘宝电影、格瓦拉生活网和猫眼电影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售票机构与电影制片方、院线方合作展开各种形式的互联网售票,将电影票房回收模式从单一的线下实体转为线上虚拟与线下实体相结合。

  数据显示,眼下网络售票占了整个票房总额的50%以上,预计今年可达70%甚至更高。不少机构预测线上消费模式以后会成为主流,其一是因为网售票价相对便宜,往往低至19.9元甚至9.9元;其二是因为网上购票的便捷,省去了排队购票的麻烦,还可以在线选座购票。

  更为重要的是,购票方式的转变,可能会给电影行业带来颠覆性革命。举例来说,以前的影片宣传周期很长但效率很低,比如观众看完一个预告片,离他去影院买票消费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距离,转化率很低。可在网络售票时代,预告片下面就直接有购票入口,观众看完预告片就可以提前购票,点一下鼠标就行。对投资方来说,这可以把整个宣传和营销链条缩短,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的介入也将电影售票时间从上映后提前至上映前,预售超过1亿元的《心花路放》便是线上售票成功的典范。毫不夸张地说,售票方式的转变,将使电影和互联网变得密不可分,那些不能很好地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公司,将被淘汰。

  新体验 从边看边“弹”到边看边“编”

  互动与分享是互联网的“基因”,如今也随着“弹幕”“众筹”等形式在电影领域焕发出新生。

  “弹幕”是电影互动时代的新产物,尽管在视频网站上它早已不新鲜。“前方高能预警”“这段笑cry了”……新生代观众们对于看电影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话语规则,一边看着电影一边通过弹幕与其他观众沟通,这种另类的观影体验迎合了新时代观众的需求,从前“你播你的我就看看不说话”的单向简单输出模式,受互联网文化影响已越来越受到挑战。

  互联网更是将时下大热的众筹模式引入到电影模式中,例如阿里的 “娱乐宝”和百度的“百发有戏”两款金融产品,最低只用100元,网友便可能对其制作的电影进行投资,也就是意味着如果这部电影成功了,网友不仅可以免费看电影,还有可能赚到钱。即使没有赚到钱,观看“自己参与投资”的电影对普通观众来说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很多人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电影里某位演员身上的衣服特别好看,想买一件又不知道去哪儿买。在互联网电影里,这个问题变得非常简单。正在热播的网络剧《爱上超模》,就将内容与电商巧妙融合,在视频中看到心仪的产品,轻轻一点直接进入购物界面,边看视频边购物,满足了用户“即看即买”“秒变时尚达人”的需求。

  不仅如此,观众甚至还可以参与到电影的拍摄中去。有知名导演就宣布未来将尝试推出“移动互动剧”,用户可以通过与播出平台的互动,选择剧情的“AB走向”,电视剧的结局也根据用户的选择改变。今后,选题材、选制片团队、选剧本、选演员,甚至于决定故事走向、改编剧本,都变成观众的事儿了。

  新挑战 小众“文艺范”没了市场?

  互联网公司讲究用户和数据,恐怕难以扶持文艺片或小众化电影;有的售票网站干扰上游定价和院线排片,带来了不利因素。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电影还是原来的那个电影吗? 有人说还是,因为电影终究是内容为王的艺术产品,任何外力的介入都无法改变其本质属性;也有人说不是了,因为互联网已不可逆转地渗透进了电影投资、制作、发行、营销等诸多环节,传统电影业的互联网化成为必然趋势。

  互联网公司讲究用户和数据,根据大数据去跟踪用户喜好,可以对电影有一个全程的把控,也意味着将会从用户数据角度去投资制作电影。不过,电影作为艺术品本是种个性化产品,如此精细分析或许对商业大片是极为有利的,但作为文艺片或是小众化电影,互联网公司恐怕难以扶持。

  分析人士认为,文艺片或是小众化电影也许票房较差,但却是整个电影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作为重要的电影类型,还源源不断向电影界输入优秀人才。如果互联网公司将重心全部放在商业大片之上,文艺片本已脆弱的生存土壤将更加恶化。另外,互联网作为宣传、播放平台对传统电影公司提供很大支持,但也带来了不利因素。例如,通过互联网购票已经成为超过半数以上观众的选择,而售票网站为了相互之间竞争大打价格战,把上下游扯入战争,干扰了上游定价和院线排片,这种无序的竞争结果,最终受伤的是整个电影产业。

  曾几何时,互联网只是影片下线之后转入第二轮播放的平台,但如今,“大数据”“线上选座购票”“众筹”等互联网手段渗透进了电影行业上下游的各个领域。尽管互联网企业在改造与整合传统电影业的同时,可能会对电影的艺术属性带来冲击,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与传统电影产业融合也已经是大势所趋,电影业也因此变得朝气蓬勃。

责任编辑:林秋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