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内容

报刊评介:策划思路独特 内容略显不足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9-10

  8月22日,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作为可预知的重大新闻事件,纪念特刊的策划出版又一次成为各大媒体没有硝烟的战场。面对可以预见的重大新闻报道,各媒体在资源占有、准备时间等方面并无太多差别,新闻策划能力成为决定地方媒体能否做出自己的特色、吸引受众眼球的主导因素。

  武汉是邓小平革命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邓小平”这个名字始于武汉。依托这样的历史,如何与现实、与受众联系起来呢?《武汉晚报》选择了与老百姓关系比较密切的“高铁”,作为整个策划方案的关键词。

  

 

  

 

  

 

  抛弃宏大叙事 贴近本土受众

  新闻策划首先要确定报道思路,中央级媒体从观照现实的角度,浓墨重彩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唱响“坚持改革开放”的主调。对于地方报纸而言,其定位宗旨和中央级媒体不同,在主调一致的前提下,报道思路必须抛弃宏大叙事,贴近受众,找到与小平同志有交集、与受众有关联的新闻点,也就是要寻找最佳报道角度。所谓最佳,是指对于媒体而言,最能优化资源、提升传播效果的那个角度。

  《武汉晚报》8月22日纪念特刊的报道思路即是如此。特刊《高铁米字街上追寻小平》通过高铁把历史——1978年小平同志乘坐日本新干线的感悟,与现实——武汉已经成为中国高铁网络的交通枢纽联结起来,并从高铁网络的象征意义——改革的成果延伸到对未来的期许——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应该说,这个策划方案思路清晰,易于操作,同时贴近读者,有自己的特点。

  贴近读者还意味着报道内容要凸显人情味,小平同志是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一代伟人,在追忆伟人的时候,媒体的语态如果过于严肃,无疑会拒读者于门外。因此,新闻要有故事、有细节、有人物。比如该特刊的每个版面都有一个小栏目《随访》,随机采访了包括出租车司机、养殖业主、农民在内的普通人,倾听他们对小平同志的感情。这其中不乏一些有趣而不为大多数人知道的细节,比如来自小平同志家乡广安的出租车司机谈到,广安新人结婚流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就是经过邓小平故居,拍一张特别的结婚纪念照,因为“他(小平同志,编者注)能给我带来好运”。

  再比如,我们都知道在深圳最繁华的深南大道上,有一幅小平同志的巨幅画像。但是,这幅画像立起来后,似乎“变”过一次,这是怎么回事呢?《武汉晚报》深圳版在“背景”中提出这个问题,引发读者的兴趣,然后通过采访时任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松营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缩小报道范围 明确报道重点

  小平同志一生三起三落,被称为“打不倒的小个子”。他的一生同中国革命、国家建设、改革紧紧相连,值得追忆的内容太多了。作为地方媒体,考虑到版面和读者,必须缩小报道范围,明确报道重点。

  还以《武汉晚报》为例,有了高铁这个主线,报道范围自然就缩小到高铁沿线。《武汉晚报》以武汉为中心,派记者乘坐高铁或动车奔赴北京、上海、四川广安、江西新建、深圳,寻找包括武汉在内的这6座城市的“小平元素”。这些城市虽然都是与小平同志关系紧密、最值得回顾、重访的地方,但还是不能面面俱到,要有取舍,找到读者感兴趣又能集中表现小平同志精神的新闻点,以小见大。比如北京,小平同志在这里居住了很多年,无数重要决策诞生于此,但记者只选择了北大学生参加1984年国庆阅兵打出“小平您好”标语的故事。通过对当事人的采访和对当时背景的介绍,折射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学生以及全国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情义,以点带面。

  《武汉晚报》纪念特刊的另一个特点是,文章篇幅短小,从两三百字到五六百字,版面轻松、规整,留白较多,适合当下读者的视觉感受。但是,合上报纸,始觉有些不足,不足在于内容有些浅层、表面化,无论是采访对象的数量、采访内容的深度还是采访辐射的范围都略显不足,读者深层的信息需求无法满足。可见,好的策划方案还需扎扎实实的内容。

  最后,用《武汉晚报》纪念特刊发刊词的结尾做结吧:“110年之际,我们追寻小平,与其说是追寻一代伟人的足迹,不如说是感受我们这一代人新的使命。”其实媒体人也是如此,一次次的新闻策划将带来一次次成长和成熟。

责任编辑:林煜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