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表现惹眼 企业“走出去”步伐继续加快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4-01-18

在输出“中国制造”产品的同时,本土企业开始输出“中国资本”。 (新华社资料图片)

商务部16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25%,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8%,双向投资表现均明显优于全球水平。在全球经济已经一体化的形势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步入加速发展的阶段,近4万亿元的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国际化加快了资本输出的速度。

对外投资增速喜人

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2013年ODI达到901.7亿美元,同期FDI为1175.86亿美元,两者差额正在不断缩小。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今年,也可能是明年或者后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很快就可能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

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亦显示,2013年我国跨境并购活动同样活跃,并在金额规模方面出现大幅上扬。2013年我国共完成跨境并购138起,涉及交易额514.63亿美元,较2012年的334.83亿美元上升53.7%,平均交易金额高达4.86亿美元。

在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曹紫婷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鉴于我国现在巨大的外汇储备、投资过剩、产能过剩的现状,企业“走出去”和资本输出逐渐成为趋势;二是因为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积极“走出去”可以在海外开拓新市场,发展新渠道。基于全球及中国的宏观经济现状,未来跨境并购在中国并购市场的占比将越来越重要。

美欧市场备受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我国对美、欧等国的直接投资规模正在不断增长。

2013年我国对美国的投资增速高达125%,尽管统计口径不同,但美方的数据也反映了这个大趋势。

美国顾问机构荣鼎集团近期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对美国投资倍增至140亿美元,这些投资项目共雇用了7万名全职员工。其中,中国的私营企业在美国直接投资占了主导地位,占中国在美直接投资的70%以上。

美国盛产棉花的南卡罗来纳州商务厅最近宣布,中资纺织企业浙江科尔集团选择该州兰开斯特郡,开设其第一家海外工厂,投资总额2.18亿美元,这也是中资纺织企业在美设立的第一家工厂。

再看欧洲方面,欧元贬值和欧债危机的前景不明,促使更多中国企业加快投资步伐。

一项由荣鼎咨询和中金公司联合完成的研究报告称,欧洲正在经历中国企业在发达经济体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出现结构性飙升的起步阶段。该报告预测,2010年至2020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达1万亿至2万亿美元,其中约有1/4将通过并购或者“绿地投资”流向欧洲。

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贺军认为,欧债危机前景不明很可能带来欧洲的长期低迷,如果上述预测成真,那么中国在这十年内将大幅增加对欧投资,并会形成一股“投资欧洲”的持续浪潮。

多位受访的券商研究员均向记者表示,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中国企业对美、欧的投资将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环境差异成为最大挑战

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兼顾平衡的发展,不论对全球经济,还是对中国开展国际商务合作、对外经济合作都是双赢。当然,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利益和风险并存、机会与挑战同在的过程。

以海立股份为例,这家全球压缩机的龙头企业在印度最新建设的工厂投产之后,即将在2014年形成年产200万台H/L系列空调压缩机产能,并辐射整个中东市场。在这一被外界称道的战略布局背后,海立股份董事长沈建芳先后12次赴印度考察或谈判。

“海立的客户主要是家电企业,据我观察国内家电企业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是产能过剩,二是过度价格竞争。全世界范围内,中国有自己品牌的家电商几乎只有海尔。”沈建芳坦言,“这给海立的启示是,我们要实施‘同样产品、同样品质、不同人种、一个标准’的生产理念,打造全球统一高品质产品,增强海立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显然,在海外投资的诸多学问中,环境差异仍是最大挑战。德勤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王拓轩表示,企业“走出去”需要具备多个领域的能力,包括培育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知晓国际商务语言以及国际化的领导力。

力拓集团前能源业务主管睿达齐建议,当前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可就四方面作出改进:一是以开展较小规模的经营活动或小规模并购为起点,风险可控,并为大规模投资先行探路;二是花更多时间了解商业环境,做更周密的尽职调查;三是与有经验的合作伙伴建立合资项目;四是确保公司内部有具备适当国际商业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据新华社上海1月16日电)

相关新闻

外贸新里程增益中国“开放红利”

深圳特区报讯 2013年中国进出口商品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毫无悬念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这是自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后,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又一里程碑。

“中国经济总量只约为美国一半,但贸易额却超过了美国,这非常了不起。”华盛顿智库彼得森世界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这样评价。

许多海外媒体观察到,去年中国外贸成绩得之不易。英国《卫报》称,这一贸易成就是在中国经济减速背景下取得。《金融时报》分析,除了经济放缓,中国还在进行结构改革,劳动力和融资成本上升。

从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仅206亿美元,到如今的4.16万亿美元。

数字变化预示非凡意义。明眼的海外专家看到,在数字背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而推动外贸升级又是中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一环。出口方面,在保持传统出口优势的同时,要“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口方面,要“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

实际上,在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执政首年,对外开放新战略已然呈现。自贸区谈判、投资协定谈判、加强“走出去”,推进海陆两大“丝绸之路”建设。中国进出口商品在升级,服务贸易也在上升,在周边、区域及全球经济贸易合作关系中更加活跃。乘外贸和开放之潮,中国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商品,带来服务,也带来就业,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合作发展新机遇。

汇丰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简世勋日前说,中国海外投资不断增加,部分资本进入美欧市场购买先进技术,还有资本投资非洲和拉美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后将会看到由中国的海外投资所驱动的南南贸易新模式。

不过,居安思危,一些海外舆论指出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专家詹姆斯·豪尔说,商品贸易数据的规模只是故事的一面,另一面是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以及贸易结构竞争力仍有待提高。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普拉萨德指出,中国贸易相当大的份额仍是来料加工,其“增值微薄”。

展望未来,可以预见,透过外贸之窗,稳健而开放的中国经济蕴含的巨大机遇能够更多地为世界感知和分享。

来源:深圳特区报 责任编辑:徐毓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