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以文化名义圈地 伪文化产业园藏隐忧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3-11-26

    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此前在“十二五”规划中,文化产业已被正式提到国家战略性产业高度,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此背景下,各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园建设也在短时间内迅速走向非理性繁荣。

    “国内各种各样的产业园,现在似乎都改名叫文化产业园了,如果加上主题公园,现在大概有1.2~1.3万个。这些名义上的文化产业园大部分都没有真正实现文化产业集聚的目的,更谈不上能够产生规模化效益。”11月15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专访时说。

    以文化产业园名义圈地

    据粗略统计,从2009年至今,大大小小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文件多达15个左右。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还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一系列的政策利好推动了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也带来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园建设的“大跃进。”

    记者通过百度搜索发现,与“文化产业园”密切相关的辞条多达46万余条。不光是一二线重点城市,许多三四线城市甚至连小县城也都在大规模建设各种名目的文化产业园,主题涉及茶文化、养生文化、剪纸文化、泥塑文化、酒文化等。

    众所周知,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完成,但文化产业园却已经抢先一步成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据我观察,在文化产业园迅速走向繁荣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挂羊头,卖狗肉’的伪文化产业园。或为面子工程,或以此为噱头圈地,十个文化产业园中难得有一两个在踏踏实实做文化产业。”陈少峰说。

    根据权威解释,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和发展文化资本市场的企业群体或事业群体。它有一个重要的载体,叫做文化产业园。记者 肖正华

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艾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