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传统石雕业转型 产值与利润齐增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3-02-18

  “订单接不停”。刚刚过去的2012年,对于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新概念石雕厂负责人陈奕群来说,可谓收获颇丰,“和以前相比,现在产值上千万元,至少能翻一番”。而其“法宝”则是从过去依靠出口墓碑、宗教寺庙石材等传统领域,向园林景观设计转型。

  据了解,陈奕群所在的洛阳镇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惠安石雕的发源地,在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石雕厂20家,但说得上规模的并不多。“一方面受限传统市场的规模,另一方面人才十分紧缺。”该镇分管石雕产业的副镇长庄俊明告诉记者,为改变现状,和新概念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谋求转变提升,横向进军园林建筑,纵向深耕高端市场,做大做强产业,吸引更多人才入行。

  □本报记者 晏琴 实习生 陈灵

  通讯员 庄培阳 王碧珠

  传统宗教市场“僧多粥少”

  走进坐落于洛阳古桥北畔国道324线旁的碧兰影雕厂,6层的楼房里见不到忙碌的工人和来往的客商。二楼的工作室里,仅有三四个学徒与刘碧兰在一起创作。“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现在市场越来越难做,2012年直到8月份才接到零散的订单。”作为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刘碧兰担心着企业的生存问题。

  “一方面跟经济大环境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受到机械化作品的冲击。”刘碧兰说,“规格相同的一件作品,人工雕刻耗时是机械的好几倍,但外行人无法看出其中的质感差异。在价格上,手工作品并无优势。”

  “市场空间有限也是刘碧兰经营困难的原因之一。”一位熟知刘碧兰的业内人士称,“虽然她的优势在人物雕刻等,但近些年接单也主要是传统的墓碑、宗教寺庙等订单。市场需求的大小,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空间。本来传统宗教市场空间就有限,机械制造产品进入后,自然更是僧多粥少。”

  结合建筑领域延伸产业链条

  有人忧愁,也有人欢喜。经营建设工程公司和园林绿化综合开发公司,让陈奕群看到了石雕业的蓝海。“2007年接下广东揭阳一处市政广场的园林工程后,企业开始陆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园林订单。”陈奕群介绍,2010年,企业为江西宁都一处广场雕刻长达2000米的浮雕建筑,费时8个月,打响了园林石雕的品牌。

  “以前做配套加工,利润微薄,而现在不仅掌控了石雕加工生产、装饰装修等所有环节的利润,而且还拓展了土建、木作等环节的利润空间。”陈奕群告诉记者,业务进入到园林建筑领域,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产值和效益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据了解,一家中等规模的石雕厂只做石雕产品,一年产值也只有几百万元,但如果是具备园林古建一级资质的企业,每年的产值轻轻松松就有上千万元。

  提升艺术附加值开启高端模式

  除了进军园林等新领域外,提升雕艺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则是洛阳镇石雕产业转型升级的另一种路径。走入省工艺美术大师林向阳的收藏室,一股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靠墙的架子上摆满各式各样的石雕壶,一对做工精细的茶壶吸引记者的注意。“这对‘金声玉振’曾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是展厅里唯一的石雕作品。”林向阳说,一位业内同行曾估价48万元,已有不少客户表达购买意愿,预计价格还会上扬。

  去年,一尊88厘米高的九龙壶也以10多万元的高价卖出,“与其他雕艺不同,石雕壶艺要在壶的固有形状上进行艺术创新,对工艺师的要求提高不少。那尊九龙壶断断续续做了3年,由4名徒弟协助雕刻,浓缩了5人的技艺精华。”林向阳感慨地表示,现在客户源源不断地找上门来,制作永远赶不上需求。

  “洛阳镇拥有公向新、林向阳、杨庆聪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8人,陈奕群等省级工艺美术名人4人,大师资源十分丰富。”庄俊明认为,通过这些大师、名人的精雕细琢,可以将文化创意注入工艺作品中,能够实现雕艺产品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走高端化发展之路,这也有利于改变年轻人对石雕业工作环境艰苦的偏见,吸引更多人才入行。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hgj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