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创精英 > 内容

郭志煌:巧手翩翩竹篾舞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1-01-23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歇后语。不过,在永春县仙夹镇龙水村,有一位名叫郭志煌的手艺人却用他的精巧技艺,颠覆了人们对“竹篮子打水”的认知。原来,他将竹篮编织技艺与漆画堆雕技艺二者相融合,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竹漆工艺品—漆篮。漆篮不仅用来打水的时候,滴水不漏,而且,它还颇具艺术审美价值。

创作中的郭志煌

闽南礼俗 必备之器

“巧手翩翩篾气舞, 经线纬线入画图。竹篮提水水不漏,小可藏针大当橱。”这是一首描写永春漆篮的诗歌。虽然不过短短的几句,却十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其特征、做工及用途。福建省漆艺大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郭志煌娓娓道出了永春漆篮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永春漆篮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始于明正德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郭志煌说。这一说法,在《永春县志》中,能够找到相关的佐证:“明正德年间(1506-1522年),西向(由于仙乡位于县城桃源之西,故在行政名称上有一度又名‘西向’)龙水的油漆匠,把传统产品竹篮和竹盘的胚件放在石灰水中煮后,晾干抹上桐油灰,表以夏布,涂上生漆,制成漆篮,使之坚固耐用,以后逐渐改进,在漆篮的提柄、篮盖、篮体上精心装饰图案,雕花绘画,经过三十几道工序制作,成为名贵的漆篮。”

漆篮几乎是闽南各种婚俗礼俗中的必备之品。据说,闽南人在嫁女儿的时候,通常都要准备好陪嫁的物件,将其放置于漆篮中,并点上两盏灯。此外,闽南人日常走亲访友、迎神祭祖、寿诞仪式等,也总能看到永春漆篮的身影。漆篮的广泛使用,则是从18世纪开始的。

“那个时期,闽南地区有许多人‘下南洋’。返乡时,通常都要随身携带不少东西。为了盛放这些物品,他们就会去买漆篮来装,因为漆篮不仅拎起来简单方便,而且美观气派。渐渐地,这种做法在闽南地区坊间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流行了起来。”郭志煌说。

《永春县志》中记录道:“1801年,漆篮开始远销南阳各埠……至咸丰年间(1851-1861年),其族人郭永盛、郭振裕、郭英玉等二十多家一百多人,分别在永春县城、五里街和泉州、晋江、安溪等地设铺营业销路遍及闽南城乡。”从关于永春龙水漆篮设铺营销这一现象的出现开始,我们能推测,从那时候起,永春漆篮的制作、生产已经颇有规模,永春漆篮已经完全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成为如同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品《年年有余》

作品《习俗》

喜庆吉祥 精致华美

在永春漆篮精品展示馆内,记者见到了已经完工的漆篮作品。在灯光的照射之下,一件件色泽鲜明、图案精美的漆篮,泛着金黄色的光泽,好像是被涂上一层精美彩漆的木雕艺术品。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后,才能发现,在漆篮的表面上,依稀能够看到如同涟漪般细密有致的竹纹,显得十分轻巧而富有质感。

精致华美的永春漆篮艺术品背后,是包括郭志煌在内的龙水村手工艺人们长时间以来的辛勤付出。郭志煌向记者介绍道,漆篮的制作工序步骤是十分繁琐的,细分的话,可以分为三十多个步骤。“首先是竹编。需要运用锋利的篾刀将竹子劈成粗细不一、通常仅有头发丝般大小的篾片;再将它们编制成篮子的雏形;紧接着是灰工。需要将土壤晾晒之后,研制成细微的土粉,再加入桐油进行搅拌,做成桐油灰,并将其均匀地涂抹于竹篮的表层。这也是漆篮制作过程中最为复杂的一步;最后,则是漆画堆雕。将生漆漆上篮身之后,再进行绘画、描金和堆雕等。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使漆篮更加坚固、耐用、不漏水,同时也提升了漆篮的视觉美感和艺术价值。”

正是因为精巧实用,时至今日,漆篮依然时常出现在闽南人的日常生活中。郭志煌在作品《习俗》中,就是以大气、喜庆为风格,展示跨越百年闽南婚嫁习俗的文化光彩,蕴含着对婚姻幸福美满、日子红红火火的祝愿。而作品《年年有余》的风格则生动有活力,绚丽而不失雅致,寓意生活多彩、年年有余。还有作品《花开富贵》,表现形式上也颇具民俗的喜庆感,彩绘图案和点缀的金箔仿佛在述说着“花开富贵引凤来,金枝玉叶灵气在”的故事,收纳着世间的灵光宝气。

据郭志煌介绍,从外形上看,漆篮有大有小,最大的足够在节庆的时候,用来盛放能摆满一桌的餐盘和食物,而小的则可以袖珍到作为时髦女孩子们那小巧玲珑的针线盒或饰品盒。

“通常来说,漆篮一般采用三种颜色:红、黑、金。图案则以鲤鱼、凤凰、牡丹等喜气的为主。整体显示出吉祥、喜气之感。”郭志煌说。

作品《花开富贵》

作品《精神》

亟须传承 后继乏人

“每一门传统的手工艺,都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有典型的民族性或地方文化烙印。而它们的广泛传播,也促进了相关民俗文化的流传。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永春漆篮,也是如此。它的存在、发展与传承,对于保护闽南传统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郭志煌说。

然而,虽然如今漆篮依然有它的市场和特色,但从事漆篮制作的人员数量不断下降,致使这门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两年前,经过仔细的调研,郭志煌在他的论文中写道:“从统计资料上看,在龙水村当地,从事漆篮制作的手工艺从业者128人,年龄大多超过40岁,其中不少年事已高,而40岁以下的人员只有6人,且已经没有30岁以下的漆篮手工艺从业者。漆篮的制作总体上分竹编、油灰和漆画三大工序,40岁以下的这6人仅会做竹编工序。这也就意味着,40岁以下的漆篮制作手工艺人已无法合作生产出一个完整的漆篮。漆篮手工艺传承令人担忧。”

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郭志煌认为,加强对漆篮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的保护如今已经十分迫切。“保护传承人其实就是保护传统手工艺的灵魂,是对手工艺活态文化的延续和弘扬,彰显出了十分重要的价值。正是由于众多的漆篮手工艺传承人的存在,才使得这项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及其相关习俗得以延续和发展。作为漆篮手工艺的传承人,应当实施传统手工艺教育,积极将漆篮传统手工技艺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永春漆篮手工艺新人。”郭志煌说。

永春漆篮工艺基本步骤

步骤一:竹编。将竹篾编制成竹篮。

步骤二:灰工。将土壤晾晒研制成细微的土粉,加入桐油搅拌,做成桐油灰,涂于竹篮的表层。

步骤三:漆画堆雕。将生漆漆上篮身之后,再进行绘画、描金和堆雕等。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刘鑫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