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内容

产业园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8-06-15

将从茶叶生产基地、茶业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茶产业发展基金、安溪铁观音品牌推广、与高校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中心等方面推动产业园创建

产业园拟建陈茶交易平台,展示“老铁”。(陈小阳 摄)

生态产业化发展链倡导积极推广有机肥料,图为利用沼气设备转化出有机肥。 (陈小阳 摄)

茶行业兴起电商、微商等新的销售方式

茶园内茶树留高是产业园建设的内容之一。(陈小阳 摄)

茶企进行产品质量检测(陈小阳 摄)

安溪县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合作设立科研平台,注重产学互动。

核心提示

福建省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已进入实质运行阶段。那么,产业园建设有哪些基础,将从哪些方面进行,将给茶产业带来哪些利好?

创建区域具有良好基础

此次规划的产业园,涵盖安溪七个茶叶主产乡镇以及城区工业园,主导产业——茶叶种植和产品加工年产值56.18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62%。创建条件好。

园区内有两个国家级茶叶检验监测中心,三个国字号科技平台,两个电子科技园区,三个加工商务物流园区,18家以茶庄园为龙头的示范基地,27家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基地,可将茶产业功能拓展至包装印刷、机械制造、精深加工、贸易物流、休闲旅游等诸多领域,来推动现代要素的高度聚集,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推动三产融合。

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园区建设主导力量,规模经营显著,体制机制富有活力。园区拥有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8家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准用企业,582家茶叶合作社,131个家庭农场,通过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产地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户12万多户、43万人。

利益联结形式多样,带动农民作用显著。园区茶园流转11.92万亩。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比重超过53%。主要通过产销合作、茶园租赁、茶园入股等三种利益联结方式。茶农加入合作社,可获得租金、工资、股份分红等多种收入,加入合作社茶农的年收入平均能达到10万元,比当地没有加入合作社的茶农收入多3倍以上。

此外,园区内生态茶园建设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成效突出。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

五大板块创建产业园

安溪县将从五个方面创建产业园,求实效、求创新,服务转型、引领业界,形成创建特色和经验。

围绕建设“一批成规模高标准生态茶叶基地”, 实施茶山生态修复,茶园去化学农药化工程,军民融合声光电虫害防治技术,茶叶核心产区茶园道路畅通工程,芦田茶叶特色小镇和绿色发展技术集成示范区建设,并以 “一个全产业链质量监管平台”(安溪县域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建设提升)、“一个高水平的检测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平台建设提升)为支撑,在恢复生态、绿色发展、提升产业形象上求实效、求创新。

围绕建设“一个覆盖县域的茶业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实施安溪茶产业云平台建设、安溪铁观音数字地标监管平台,茶都交易市场一品一码标准化改造,推动安溪县茶叶质量追溯从环节性、局域性追溯走向全程、全域追溯,在以“互联网+”改造提升茶业上求实效、求创新。

通过设立“一个茶产业发展基金”(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包括茶产业绿色发展引导基金和以深加工为重点的全产业链科技研发基金),引导“一批精深加工基地”建设,着力构建“一个创新创业支撑体系”(开展安溪茶叶气候品质认证与监测体系提升,建设县域茶山茶园收储与交易体系,实施茶叶种植保险,探索建立茶叶拍卖交易平台、安溪铁观音陈茶认定、收储和交易平台等),在强化科技支撑,发展精深加工,推动创新创业上求实效、求创新。

紧贴市场、应对市场,以创新的思维建设“一个安溪铁观音品牌推广中心”,探索抱团营销、精准营销的新载体、新路径,在推进安溪铁观音营销创新、价值创新上求实效、求创新。

通过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并有效运营安溪县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创新新型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等,在构建“一园一业一校”创建格局,推动产业园创建模式创新,带动农民增收模式创新上求实效、求创新。

助力安溪茶产业“二次腾飞”

产业园除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外,从源头上讲,它将构建中国茶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茶产业发展高端平台;而从惠民角度看,它又是一个创业载体,“产业园将让农民在一、二、三产融合中获得更多收益”。

产业园创建进入实质运营阶段,安溪茶业界人士纷纷叫好。“创建产业园,将使安溪县茶产业得到系统提升”。

安溪县农茶局局长陈志明表示,产业园将立足茶叶生态种植和产品加工这一特色优势产业,以培育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茶叶生产加工为基础,以提高茶叶的供给质量和品牌效益,建设现代茶业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支撑,强化园区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主体功能,“建设‘国家一流、华东领先’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安溪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新平台,为培育农业经济发展新动能创造新经验,为探索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开辟新途径,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新载体。”未来,安溪县将按照“规模生产+加工转化+科技集成+品牌营销”要求,着力建设现代茶业引领区、现代茶业技术与装备集成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创业创新孵化区、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茶产业“二次腾飞”。

目前,产业园规模生产、加工转化、科技集成、品牌营销等四大功能板块加快隆起。其中,生产板块:新改良茶园土壤2.2万亩,新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1.6万亩,建成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和出口备案基地2万亩;加工板块:新增自动化、连续化茶叶精制生产线16条;改造、建设标准化、清洁化茶叶初制厂房200多户,示范、带动清洁化茶叶初制800多户,城区工业园品牌茶企总部区聚集各类茶企64家;营销板块:成功举办第七届全国茶产业经济研讨会暨安溪铁观音高峰论坛。安溪铁观音香飘大国茶叙外交。“安溪铁观音”冠名福建女子排球队,亮相中国女排超级联赛。积极参加各地“丝路”主题展会,通过茶酒对话、“中法文化论坛”“闽茶海丝行”等活动,提升安溪铁观音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科技板块: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等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安溪县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合作设立科研平台,举源合作社与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开展茶豆套种专题项目研究。在全县408家茶叶企业、合作社推广应用商品条形码(一维码),建立二维条形码溯源查询系统近百家。支持国心茶业、桃源有机茶厂等一批龙头企业建设茶业智慧园。

[专家观点]

借鉴先进经验 注重互动转化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党委书记雷国铨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新时期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就业增收等功能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17年3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启动,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覆盖广、特色鲜明的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外农业园区的建设比中国提前了20年时间,日本、美国、荷兰、德国等国较早建立各类农业园区,形成良好的园区效应。

美国科技农业园区:科技化、规模化。园区以家庭农场的主体经营为基础,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建立完备的农业技术研发体系与推广体系。园区建设包括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产品科技含量高、产量高,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综合农业形态。

日本休闲农业园区:体验性化、示范化。园区主要由政府举办,以假日农场为主体,大部分位于城乡结合部,在功能上注重城乡互补,园区的经营理念及管理方法等体现农业教育与农业研修的功能,将农业生产、加工、研修实习及休闲旅游结合起来,体现农业的多功能特色。

荷兰设施农业园区:集约化、标准化。园区90%以上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用岩棉作为栽培基质,采用循环灌溉技术,栽培营养液经过消毒后再次回收利用,并采取精准化的供水控制系统,按照作物的生长周期调整供水量,保证作物生长的需要,又避免过度灌溉造成水资源浪费。

德国生态农业园区:生态化、产业化。园区建设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业贸易政策,推进农产品现代化生产体系的专业化、自动化、标准化,形成了集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化发展链,尽量不使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施用有机肥料,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现代农业园区注重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效应,既是农业生产基地,又是农业科技园、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园,承担着多种功能,除承担基本的农业生产任务、提供科技信息、展示农业技术及农业生产方法、开展农业教育与培训等主体性功能之外,还发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及科普等综合性功能,为民众提供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民众提供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等科普教育场所。

雷国铨对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出几点建议: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园区可持续发展。积极挖掘安溪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潜能,增强园区内生发展能力,使产业园更好地发挥在茶产业结构调整、茶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领头、示范作用。发挥政府对农业科技、资金、人才、资源等要素投入的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加强政府对现代农业园区投入的倾斜政策。鼓励社会各类资金、资源对农业的投入向园区集聚。

推动产学研联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依托“一校(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一园、一业”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格局,推进产学研联盟、平台建设,形成技术创新、试验示范、产业化应用的成果转化快速通道。加强园区面向广大茶产业经营主体的茶产业技术示范、咨询、培训、教育的平台建设和能力建设,提升园区的技术示范、带动、辐射能力。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辖射带动能力。产业化的思路和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注重引进科技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企业和产业带动力强的生产型企业,促进茶产业与加工和旅游服务产业的衔接和综合开发,打造多业态的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发挥产业联动的融合效益,引导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拓展茶产业的发展领域与范围。

强化经营主体互动,满足社会多元信息需求。园区要以市场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调动各主体信息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内部信息交流,打破现有农业信息“烟囱式”模式,以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最新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横向有效融合的集聚型农业信息智慧管理和服务平台,最大程度实现信息共享和功能复用。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