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内容

传统与艺术碰撞 探索陶瓷新境域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6-10-11

观众在观赏、品味展品。

9月30日—11月1日,“探索——首届德化陶瓷双年展”在德化陶瓷博物馆开展,12位艺术家的22件作品参展。此次展览延续了去年“采样——德化当下陶瓷艺术生态展”的展览思路,积极探索德化陶瓷新境域。

艺术作品彰显主题

“此次展览,集中展现德化一批当代优秀陶艺家的艺术追求与探索。作品注重陶瓷造型语言的创新及艺术本体语言的表达,注重自我思想的呈现,作品具有鲜明的表现性和个人风格,融入当代审美,体现出当代艺术的价值追求,作品流露的内涵及视觉感染力,传递出当代艺术中的自我表达与情感凝聚。”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戴雨享在展览序言如是写道。

参展的22件作品具有鲜明的表现手法和个人风格,融入当代审美观,体现出当代艺术的价值追求,作品流露的内涵及视觉感染力,传递出当代艺术中的自我表达与情感凝聚,充分体现了陶艺家的艺术追求和“探索”的展览主题。如苏献忠的《……》系列作品,没有名字,每个人的不同解读就是作品带来的最大意义;张南章的《江湖》将陶瓷作品放在巨大幕布中,从不同的角度窥视江湖,呈现出来的又是不一样的场面、解读;郑清海的《方向》把动物瓷雕放置转架上,不停地转圈,探寻方向。

这就是探索的意义所在——用德化瓷塑手法,体现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追问,试图超越具象和抽象的语言,运用隐喻、调侃、率性的创作思维,重新诠释传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进行意象图式探索,探讨当代手工艺的创新理念,强调当代性和艺术感知的碰撞。

展现形式凸显新意

除了德化传统题材的瓷雕以外,在展览上可以看到更多具有前沿思想、大胆想象的展品。他们改变旧有的陈列方式,将一件件作品群体陈列,如黄永星的《阿弥陀佛》,更像是一套装置作品,通过陶瓷媒材呈现佛像因各种自然或人为力量而爆破的状态,破碎的佛像局部与地面完整的佛像光影形成一种对话,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质疑。而林振忠的《忆》以三个视频分别讲述水车打磨泥土的过程、使用竹片塑造观音头像的过程以及龙窑烧制瓷器的意象示意,同时将三个在计算机中播放的视频,放入垃圾桶中,力求通过视频中的时钟背景声音,暗喻时间片段的飞速;垃圾桶中的树叶和富有一定历史的青花瓷片等,引发人们对陶瓷历史的多方思考。另一件作品《影》,主体造型取自德化明代瓷圣何朝宗观音造像的轮廓,插满火柴,并进行燃烧,外框为柴烧门框的造型。柴火本身具有一定的生命力,燃烧后呈现的形态,亦是千姿百态,固然会引起人们对“生命”“信仰”“信念”的再思考……这些作品打破了传统陶瓷的展示方式,以非陶瓷的形态呈现,现场观感十分新鲜。

传统艺术焕发新机

在随后围绕“我们给德化带来什么”这一话题展开的学术研讨会上,陶艺大师们各抒己见,共同探讨陶瓷艺术创作,力求通过探索陶瓷固有价值和重视拥有传统意义的陶瓷艺术的精神、形式、具体技法的作品,重新定义德化陶瓷的艺术特征,诠释德化陶瓷艺术的传统价值。

“我们给德化带来什么,这不是大话,也不是空话。”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授张南章指出,“别人说起德化,首先想到的是何朝宗的渡海观音,除了观音,还能有什么呢?德化陶瓷能否再创另一座高山?”当下德化陶瓷发展需要新鲜的血液供养。同样的,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教授余洪斌也提出疑问:“互联网时代,商品网络化严重,3D打印等技术突飞猛进发展,剥夺、禁锢传统技艺,德化陶瓷这个传统产业,如何突围,能否在市场占一席之地?”

在思维碰撞中,要加强传统瓷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将艺术创意融入陶瓷创作,以艺术表达传统和观念差异,构筑独特的艺术表现和认知,让陶瓷艺术焕发新机,这样的认知成为共识。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