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内容

厦大教授出书 再现施琅在台贡献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5-10-19

这本书对施琅将军在台湾的勋业地等各类土地的取得方式,进行了详细研究。

昨日,由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施伟青经过20多年研究所著的书籍《施琅在台湾勋业地研究》,在厦门举行新书发布仪式,该书对施琅在台湾的勋业地等各类土地的取得方式、数量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大量的史学资料,证实施琅在台湾的土地,除了一部分是受赏获得的外,还有一部分是施琅带领包括晋江施氏宗亲前往开垦,以及部分是其后来购置所得。该书被业界称之为填补了施琅在台湾勋业地研究的空白。据悉,此前施伟青曾担任电视剧《施琅大将军》的历史顾问。

《平台纪略碑记》

概述施琅平台抚民历史

施琅是清初著名的爱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明末天启元年(1621年),他诞生于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逝世于厦门任上。

“施琅生于晋江一普通农家,13岁时他一边从事佣工等繁重劳动以补家计,一边拜师习武,研习战阵兵法。明代崇祯十年即1637年,施琅加入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的军队,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步成长起来,文韬武略俱佳使他成为一个突出的军事将领。”施伟青介绍说,从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查询大量史料显示,施琅是中华民族的功臣,他抚定台湾,确保了祖国的统一,巩固了东南沿海的疆域。

施伟青说,关于施琅的对台贡献,此前在德化发现的印刷版《平台纪略碑记》,就有着详细的记述,而“《平台纪略碑记》原文雕刻于台湾省台南大天后宫的花岗岩石碑,系公元1685年施琅将军所立,是台湾现存最早的清代石碑,如今依然保存完好”。

他曾仔细翻阅了收录该文的4卷古籍《尺牍新编》,“目录中有历代名臣名人、历科状元姓氏、历代帝王编年等26项内容,类似现在便民手册之类的实用工具书,书中所录内容最晚是1705年,而自雍正开始的事情只字未提,由此推断《尺牍新编》出版时间约为康熙后期”。《平台纪略碑记》收录在第1卷的前5页,前4页是《台湾府总图》,而后才是目录和正文。《平台纪略碑记》全面概述了施琅平台前后安邦抚民的历史事实,“施琅统一台湾时就向军队提出‘台人即吾人’、不得侵犯民间百姓的军令”。

史载他率施氏民众

从晋江赴台湾开垦土地

施伟青介绍说,史料记载施琅当年从泉州晋江带领了许多施氏民众,去台湾开垦土地。

“施琅有8个儿子,我查了康熙五十四年的族谱,到第三代,仅男孙就有50多个。‘施姓’在内地是小姓,但在台湾是大姓,这些人很可能有相当部分是施琅后人。现在施姓的海外宗亲有数十万之多,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及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施姓‘盛产’企业家,而施琅家族在他之前就有经商的传统。”施伟青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了施琅孙子施士伟的《靖海汇纪》,但在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现其他的有关施琅的族谱。“‘文革’时,好些族谱都被拿去烧掉了,而此前没有任何学术作品对相关史料有所记载。”

“如今,每年清明节,海峡两岸许多人都会到泉州的施琅陵园献花。”施伟青表示,未来他将赴台实地调查更多有关施琅的事迹。

■相关链接

厦门岛内将军祠

最早是为纪念他

自施琅将军抚定台湾后,继续担任福建水师提督,坐镇厦门13年,这期间,他奏设厦门海关,疏请扩建厦门城池,致力于“通商训农”,繁荣了厦门的社会经济文化。厦门至今留存有众多施琅将军的历史遗迹,如南普陀寺、将军祠、同安绩光铜柱坊、施琅故居施氏大厝、后溪霞城等。

南普陀寺

有个关于他的美丽传说

南普陀是游人来厦必经之地,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曾经叫做普照寺,改名南普陀寺,背后有个关于施琅的美丽传说。

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凯旋回厦,相传在坐船回来的途中,他梦见“惠日高照”,是吉兆,施琅决定去普照寺拜访,方丈闻讯出来迎接他,而巧的是,这个方丈的法号便是“惠日”,施琅顿感惊异,觉得这是梦的暗示。此时普照寺年久失修,施琅决定出钱整修,并专门修了大悲殿供奉观音菩萨以感谢观音托梦,与普陀山观音道场类比,改名南普陀。

将军祠得名

源于纪念他功绩的生祠

作为地名,位于岛内的将军祠被厦门市民所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将军祠”其实与施琅大有关系。

原来,在施琅在世的时候,他的部将在阳台山山麓为施琅建了个生祠以纪念施琅的功绩,但当时这个祠堂的建立并未经过皇帝的同意,改为私塾。咸丰年间,私塾被厦门小刀会破坏,从此消失。不过,后来在施琅生祠的原址上,又立起了五六个将军的牌坊。最早的“将军祠”一名,正是从施琅生祠而来。

责任编辑:刘永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