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内容

从通草画领略古代海上丝路之繁华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5-09-18

《图像证史——19世纪中国外销通草水彩画精品展》展示南粤独创艺术

观众在欣赏通草画。

清装的女子优雅地弹奏三弦、工人在码头忙碌地搬运货箱、儿童在元宵夜舞动着各色花灯……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二楼专题展厅,这组依然明艳斑斓的外销通草水彩画,仿佛将人们带回了晚清的广州商埠。

在昨天开幕的《图像证史——19世纪中国外销通草水彩画精品展》中,共有110多幅用通草片创作的水彩画首次与深圳市民见面,这一展览将持续到11月1日。

独创工艺反映南粤世俗风情

外销通草画如今大多散落在西方多个国家,但与广东渊源颇深。这些画作创作于广州,也从广州扬帆起航,销往世界各地,而其反映的内容,都是广州的风俗民情,举凡官邸私宅、口岸风景、行业贸易、市井风情、手工技艺、节庆宗教、戏曲故事、刑罚场景、植物花草等应有尽有。

“通草画是广东人创造的一个特殊的工艺门类,也是中国外销艺术品的一部分。”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告诉记者。通草画是指在通草片上创作的水彩画。通草片采用一种学名为通脱木(俗称通草)的灌木茎髓切割加工而成,属小型绘画纸张,其价格便宜且适合水彩绘画。郭学雷推断,因为通草具有透明的特性,适合勾描,因此被作为水彩画的材料,这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适合批量生产的需要。

随着15世纪到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中西方的交流和了解越来越频密。17至18世纪,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中国的陶瓷、丝绸、茶叶以及各类高档工艺品等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中西文明的交流也促进了新型商业文化的萌生,兴起了外销画艺术。其中,通草画艺术兴起并盛行于19世纪,广州十三行附近是其主要生产和贸易基地。作为当时西方了解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广州云集了大量的西洋商人、旅行者、传教士、官员等各行业人群,反映广州世俗风情的通草画、油画等艺术品极大地满足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好奇心。19世纪晚期,随着照相技术的革命和传播,加之本身缺乏创新变革,通草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反映社会生活的生动史料

此次展览的一大特色是藏品都来自民间。此次活动的主办方、深圳市金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罗宁介绍,通草画是清代中西艺术和文化贸易融合的产物,是通过海上丝路销售到西方各国的艺术品,为搜集这批作品,他们历经十余载、跨越五大洲十余个国家。她认为,这批艺术品反映了19世纪的南粤社会风貌,将为如今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文化借鉴。

在郭学雷看来,通草画如今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文化价值,传达出当时丰富的社会信息,正如此次展览的主题“图像证史”,通过这些画面,人们可以了解中国各方面的情况,是研究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

“通过这次展览,大家可以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有更直观的了解。”郭学雷表示,这些外销画的出现,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和成果。这些画作的材料是中国的,颜料是西方的,技法是中西融合的,反映的场景则是受到西方影响的中国口岸城市。而这些艺术品的交流,也在不断推动中西艺术上的进步。

责任编辑:刘永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