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高层言论 > 内容

于丹:文化消费惠民需要降低软硬两道槛

时间:2013-09-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3日讯(记者 于小薇)今天上午,首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启动仪式暨2013文化创意产业(北京)研讨会在京举行,著名文化学者、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活动中畅谈了自己对于“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概念的理解。

 

 

著名文化学者、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中国经济网记者 邵希炜/摄


    北京为什么需要把文化消费提到一个受重视的平台上?

    在于丹看来,这是因为北京很多情况下文化和消费是“两张皮”。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馆里的文物、墙上的文物以及首都的文化底蕴都不匮乏。作为经济中心,北京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北京的物质消费也很发达。但是文化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文化发达和消费发达并不意味着文化和消费形成了很好的化合反应。她说:“现在有很多情况下,只是简单的物理组合,或者说我们现在有很多情况下是在消费文化,而没有达到文化消费。就是文化这件事情很多时候是殿堂中的、象牙塔里的,是文而不化。”如果我们按照文化的本意,《周易》上说,观察了世间人文百态,有生活方式、有价值观,再来化于人心。于丹认为,文化的消费重在“化”字上,化是一个动词,是普通老百姓能不能把文化变成一个生活元素,进而拓展成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哲人的语言,是博物馆里的典藏,是挂在墙上的字画,是那些需要高门槛、高学历成本才能触摸的典雅的文明。所以文化和消费达到化合反应的时候,不再是一个机械的物理组合。

    什么是“惠民”软硬两道门槛

    于丹认为,惠民是指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恩惠,但是不纵容社会浪费。但这个“惠”字真的做到位了吗?在于丹看来,在文化惠民方面门槛要大大降低。这个门槛一是硬门槛,各种文化产品的价位对于老百姓来讲还是太高了点,都市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的角色转换越来越快,所以更多的工薪阶层愿意把薪水用在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方面,比如说教育,社会生活保证方面,比如医疗或者养老,养老、养小,在从农村到都市的转型中,惠民其实是给了大家一个硬门槛上打包的整体整合。

    另外一个就是软门槛,究竟有多少百姓可以如痴如醉的欣赏芭蕾,能遨游在交响乐的音乐世界里,还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惠民的软门槛就是要完成这样的过渡。

    为什么这是一个消费季?

    消费季是一个样本,通过首届惠民文化消费季,我们可以完成对这个样本的调查,大家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评价文化对人的感染力。人的生存需求是一种本能,但是生活趣味是一种生活的培植,提升生存和生活是一个都市水平提升的根本标志。 

    于丹最后描述了她认为北京需要的惠民文化消费的模式。她表示,“简单来说,我希望它是见天光、接地气、得人心。所谓见天光,就是多借鉴一些国际经验,不要故步自封,很多国家都在做相似的事情。所谓接地气就是把惠民惠到实处,让老百姓能够有底气。第三是得人心,通过这个样本让他走到长长久久,真正做到惠民的常态化。”

[责任编辑:艾玛]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信箱:tg@hxci.cn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