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内容

【海洋文化看泉州·瞰看泉州湾——走读⒁】百年侨批孕育泉州“上市第一人”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11-17

泉州拥有海外华侨华人950多万,在全国25个设区市重点侨乡中位居第一。侨批,是海外华人华侨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

《泉州侨批故事》记述,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一个半世纪的驹光,照见泉州“下南洋”的历史,万千的鱼雁,穿梭于海天,写就一篇篇侨批的历史传奇,成为海丝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泉州市档案馆内,保存着4400多份侨批,最早可以追溯到1893年,最迟到1992年,时间跨度近百年。

百年以来“移民”与“贸易”经久不衰。当年经营侨批生意的“水客”,成长为游走于海内外的泉州商人;遍布世界各地的侨批局,铺就了“海上丝路”的现代金融版图,成就了“泉州上市第一人”。

今年适逢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10周年,百年侨批记忆是一部不可磨灭的侨乡“史诗”,它们记录的既是一部南洋华侨移民史,也是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现代金融贸易史。

侨批局书写华侨成长史

如果说每一封侨批的背后,都有着割舍不断的家国情怀。那么,每一个信局的背后,则书写着一部部华侨成长的“史诗”。

据《闽南侨批史纪述》记载,至1948年,仅泉州地区就有信局总分支机构至少300家。同时,海外的泉州信局遍及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等地。

泉州目前已知最早、规模最大的侨批局为王顺兴信局旧址,位于鲤城区浮桥街道王宫社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30年代鲤安信局和聚鲤分局处理侨批 (资料图片)

近两年来,鲤安信局的发现,揭开了隐藏于钱庄、侨批局与商贸合作之间的紧密跨国联系。祖籍鲤城金龙街道后坑乡人谢瑞生创办鲤安信局,经历太平洋战争后死里逃生回到国内后复办鲤安信局,揭开了有别于王顺兴、天一信局,近代侨批局接近现代金融的经营样本。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刘伯孳,早在2009年就展开对鲤安信局的调查,结合旧址遗存、侨批信件和偶然发现于旧物摊贩的报纸函件,佐证了鲤安信局旧址存在的史实。创办人爱国华侨谢瑞生在抗战前后的跌宕的人生经历,鲤安信局独特的跨国兑汇和贸易渗透,让从事侨批领域研究20年的刘伯孳兴奋不已。

报纸函件佐证了鲤安信局旧址 (杨屿峻/摄)

在泉州鲤城金龙街道后坑社区,片区改造的轰鸣声中,鲤安信局旧址静静伫立,旧址由一幢该闽南古大厝和护厝洋楼组成。护厝洋楼为两层西式长廊式建筑,作为鲤安信局的经营场所和库房。

在这座隐身于片区改造的断壁残垣之间、历经70多年风雨的侨批信局旧址——鲤安信局的古大厝内,有块石碑记述了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谢瑞生及其胞兄弟在菲律宾遭遇惨绝人寰的屠杀经历。1946年他回国后烧七昼夜的大金敬天公,重新装修了这幢古大厝,并在其右侧建了护厝洋楼,用于复办鲤安信局侨批业务之用。

鲤安信局旧址 (杨屿峻/摄)

“近期,大门两侧的门当被偷盗了。”刘伯孳对旧址现状也不无担忧,由于旧址所处的鲤城江南片区正在改造,以鲤安信局为中心的13栋华侨建筑群虽然明确要保护,鲤安信局旧址内也安装了6处摄像头,但仍不时被偷盗者盯上。

谢瑞生的后人谢应望说,家人现在已不在这里居住。今年多发台风等极端天气,旧址内有几处墙壁坍塌,保护和修复的负担很重,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介入,尽早纳入文保单位,开展保护和抢修措施。

泉州“上市第一人”与信局渊源

早在1945年,谢瑞生已经和菲律宾南川汇兑信局的施拔透在泉州合作开办南鲤信局,雇用谢瑞生同村人谢俊卿为南鲤信局的经理,负责泉州、厦门、香港的业务。1948年6月,南鲤信局的两家股东拆分,谢瑞生独自经营鲤安信局,有鲤聚等7家联号。任命谢必荣为经理,负责泉州地区业务。

1939年菲律宾岷里拉华侨汇兑信局同业公会第八届职员摄影纪念,后排右一为鲤安信局的东主谢瑞生 (资料图片)

谢必荣1918年出生于鲤城区浮桥后坑村,少时在家乡受过初等教育,后在其乡亲谢俊卿任总经理的厦门鲤安信局泉州分局任职,1947年升任分局经理。鲤安信局停办后,于1953 年往香港定居,从事商业活动。在港经商期间,谢氏与泉州往来密切,先后任职香港福建体育会、香港篮球总会、香港泉州同乡会等,并任泉州侨乡体育协会秘书长、泉州市政协委员,对泉州体育、南音活动有一些捐款。1988年,其子谢炳煌在泉州投资设立的豪盛(福建)集团公司,谢必荣担任董事长。1993年12月,福建豪盛成功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泉州第一家上市公司,拉开泉州企业上市的序幕。

谢氏在鲤安信局的工作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为其赴港经商铺就了道路,也为日后其子谢炳煌在泉州投资设立的豪盛(福建)集团公司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泉州第一家上市公司的“商业之子”,资本市场泉州板块最早的萌芽,就诞生于侨批信局的方寸信纸之间。

百年侨批现代金融启示

1979年,侨批信局归并银行,侨批的汇款功能由银行接替,至此国内侨批业终止,前后历时150多年,成为了独特的“一带一路”海丝文物。侨批局在时代的发展中没落,但它所带来的现代金融的启蒙,对泉州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跳出侨批看“侨文化”,则其影响更为深远。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刘伯孳认为:“今年适逢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泉州作为海丝的起点城市,当年侨批局的经营和跨国贸易协作模式,对当今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仍具有指导意义。”

鲤安信局融入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银行、钱庄等 (杨屿峻/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鲤安信局独特的价值所在。鲤安信局的经营模式有别于天一信局和王顺兴信局,其侨批经营多方位融入到当时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银行、钱庄等各种业态,与香港的侨批局、银行、钱庄等等组成的金融系统关系非常紧密,具有金融发展的时代标志特征。

“侨批款通过鲤安、顺昌、聚鲤、南鲤等侨批局以及柯子颜行、交通银行、福建银行等机构,从菲律宾辗转到了闽南,香港、上海、厦门常常是中转之地,最终的解付款目标地落在泉州。泉州成为这些辗转各个金融商业机构围绕侨批款的最终目的地。”

由此,大量的侨资汇成了滋养侨乡的大河,开辟了近现代泉州民营经济异军突起的崛起之路。侨批局孕育的现代金融,在侨乡大地生根发芽,众多企业走上了上市之路,诞生了资本市场的“泉州板块”,成为世界经济潮流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