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泉”因有你】蒋德璟:生不逢时的晚明政界雄才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10-27

人物名片

蒋德璟:字中葆,号八公,晋江福全村人,明末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一生笔拓不辍,留给后世不少经典论著。

核心提示

福全古城,又称“所内村”,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福全村如今姓氏众多,大多为古代驻军后裔,蒋氏亦是其中一支。福全蒋氏闻名遐迩,不仅因他们的肇基祖曾是福全所正千户将领,还因其族曾出过一位明末宰辅——蒋德璟,此后门楣光耀,百世流芳。

福全古城,又称“所内村”,已有600多年历史。

福全古城的北门依然保持古时建造格局

出身望族 深受书香熏陶

很多人在描述晚明(大致从万历元年至明亡)时,言称当时朝政腐败、社会矛盾空前激化,这当然没错。不过在明末清初士人的笔下,晚明时期同时也存在文化空前繁荣,诗词戏曲乃至科学成果层出不穷,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等现象。所以要称晚明是个“撕裂的时代”,也无不可。

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短短36年间,泉州先后有6人(李廷机、史继偕、张瑞图、杨景辰、蒋德璟、黄景昉)入阁成为内阁辅臣,这不包括那些在南明时期崭露头角的“反清精英”。泉州能短时间内汇聚如此多的政坛鲲鹏,除了强大的地方经济实力因素外,更多的还是依托其人文昌盛的渊源背景。蒋德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蒋德璟,字中葆,号八公,是晋江福全蒋氏族群的一员。福全古时是泉州东南方的所城。福全蒋氏肇基祖蒋旺是安徽凤阳府寿州县延寿乡人,他与父兄追随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征战30余年,得封武节将军骁骑尉,世袭福全所正千户。此后,蒋家先后十一代人袭任正千户之职,直至明亡。 蒋氏不仅在捍卫边城做出过巨大贡献,历代也出过许多饱学之士。譬如,蒋德璟之父蒋光彦,万历二十年 (1592年)进士,为官多善政;蒋光源,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学识渊博。

蒋德璟出生于明万历甲申年(1584年),其父蒋光彦进士出身,曾官至江西副使、广东布政司参议之职,因忤当权者,致仕返乡。蒋德璟从小接受书香教育,父亲耿直的言行更是无时无刻不熏陶着他。这对其日后成长为一代著名政治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福全蒋氏四房南面厅原左大房处的门楣上写着“明代相国德璟诞生地”

蒋氏祠堂内有《将相流芳》横匾

达于时务 政坛展现才华

蒋德璟是位学术全才,史称其“博学强识,熟历代典章、九边阻塞、河漕屯盐水利、历律刑法,莫不深究,文章敏捷”。在典章、国防、律法、屯盐、水利等方面都颇有心得的他,自然是福全村的名人了,也是全村人的“希望之星”。明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放榜之时,德璟不负众望,跻身二甲进士之列,同榜的还有林胤昌、黄道周等闽之名士。不久,朝廷授德璟编修之职。不过后来,蒋德璟却因忤逆权臣魏忠贤,被罢免官职。清·乾隆《泉州府志·蒋德璟》:“当馆试时,魏阉薰灼,不入其樊,诸珰几欲中以危法,与文震孟俱罢。”

崇祯元年(1628年),明思宗朱由检临朝之后,蒋德璟得到了翻身的机会。崇祯十一年(1638年),蒋德璟起原官(编修),迁侍读,移少詹事。明代翰林院庶吉士李孙宸曾有《送蒋八公侍讲册封淮府》诗一首:“桐封简命重词臣,胜地周咨亦果真。江阁倚阑怀帝子,南州悬榻想高人。当筵赋就梁园雪,过里烹馀泉洞春。别处柳条争折尽,皇华莫遣滞风尘。”此诗便是为蒋德璟而作。

之后的数年间,蒋德璟崭露头角,凭借精明干练、达于时务,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在少詹事任上时,蒋德璟对于宫内宫外事务更加明了于心。清·乾隆《泉州府志》载曰:“(德璟)痛朝事日非,实心匡救。正宫帷之名分,禁伐采之滥规,上救荒事宜,又疏言勘陵不宜多带官兵、黄冠不宜陪祀太学、撤内操、核要典诸大政,皆关系国计,侃侃名言。”崇祯年间,大明王朝可谓内忧外患,但蒋德璟并没有像某些朝臣那般奉行中庸之道以此来“明哲保身”,相反他更想通过自己的才干,来匡扶明王朝。所以,只要是事关国家大计,不管是练兵练将,还是救荒,他都不愿置身事外。崇祯帝也颇为器重蒋德璟,不久便将他擢为礼部右侍郎,给予了他更多展示才华的空间。蒋德璟体恤民艰,重视农业生产,以拯百姓为己行。这在《明史·蒋德璟》中亦有印证——“时议限民田,德璟言:‘民田不可夺,而足食莫如贵粟。北平、山、陕、江北诸处,宜听民开垦,及课种桑枣,修农田水利,府县官考满,以是为殿最。至常平、义仓,岁输本色,依令甲行之足矣。’”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统治者为了苟延残喘,以各种名目把对外战争的负担转嫁到百姓身上。蒋德璟为拯救百姓慷慨陈词,陈明利害关系,要求制止占取民田,鼓励垦荒,巩固统治,防止天变。他的建言虽然大多得到崇祯帝的赞同,可惜却迟迟未能得到执行。

民间传说福全村内的“无尾塔”为蒋德璟的“官印”所化

蒋氏是福全村内的望族。图为今福全村入口处的坊门。

国运难挽 绝食尽忠而亡

崇祯十五年(1642年)六月,朝廷推选阁臣。崇祯帝在亲自与蒋德璟对话之后,对他颇为满意。首辅周延儒也推荐德璟,认为他学识“渊博,可备顾问,文体华赡,宜用之代言”。崇祯帝遂同时擢升蒋德璟、黄景昉、吴甡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蒋德璟由是成为阁相之一。德璟入阁之后,恰逢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第三次进攻开封。鉴于前两次强攻开封皆吃败仗,这回李自成采用的是围城战略,试图逼迫开封城不战而降。福全蒋氏家族素享武功威名,蒋德璟从小耳濡目染,对于军事自也有其一番见识。闻知开封被围后,他立即主动请缨,要“驰往督战”,可惜却被崇祯帝婉拒。

数月后,开封被李自成攻陷。蒋德璟忧心边关,第二年向崇祯帝进呈《兵备册》,“凡九边、十六镇,新旧兵食之数及屯盐、民运、漕粮、马价悉具”。能够对边关重镇如此了解,可见他平日里洞悉军务,而且善于收集、掌握情报。不多久,“复进《诸边抚赏册》及《御览简明册》,上深嘉之”。这还不算完,他接连再进《蓟密山永》《蓟永三卫考》《守边乞赏各部落》,以及《守边赏彝考》《大宁三卫考》等近40个奏本。遗憾的是,那时明廷早已气数将尽,病入膏肓,蒋德璟这些呕心沥血的奏本,最终还是被束之高阁。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进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二月,清兵也已然入关。崇祯皇帝临危“抱佛脚”,令群臣讨论“练饷”(为筹措军饷而加派的赋银)事宜。蒋德璟虽深知明室大势已去,但作为阁相他忠心赤胆,复力陈“练饷殃民”之弊。结果引得崇祯帝震怒,斥责于他。第二天,德璟只能引罪辞职。给事中汪惟效、检讨傅鼎铨等上疏乞留德璟,但崇祯帝却不听。离职后的蒋德璟,遂移寓在京城外。

没多久,大顺军攻入京城,蒋德璟无奈之下,只得南逃返乡。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后,福王朱由崧由马士英等拥戴监国于南京,召蒋德璟入阁。蒋德璟却依旧愧疚于之前不能挽救国运,自陈三罪,固辞不受。翌年(1645年)六月,唐王朱聿键被拥立于福州,称隆武帝。蒋德璟与何吾驺、黄景昉均受召起用。此时的蒋德璟,对恢复明室仍抱有一丝幻想,这也表明他对明王朝确实忠心耿耿。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蒋德璟由于足疾严重,只得恳求罢离,隆武帝许之。德璟回到泉州后,病情不断恶化。是年九月,唐王朱聿键兵败遇害,对蒋德璟更是巨大的打击。清乾隆《泉州府志·蒋德璟》曰:“九月,唐王败,德璟涕泣不食,卒于家。”这样一位雄才之人,偏偏遭遇明末王朝残局,回天乏力,最后也只能留下生不逢时的悲叹了。

博览群书 留下诸多论著

福全古城内古有齐天岩石室,为蒋德璟读书处。石室外还有题句云:“元武大冈,俊秀由兹发迹;齐天石室,豪雄到此低头。”光看这文字,洒脱豪迈之气便已荡漾开来。福全蒋氏四房南面厅左大房是蒋德璟故居,今该处门楣上写着“明代相国德璟诞生地”。晋江县志还称,在(晋江)文庙西,清雍正四年(1726年),知县叶祖烈奉文建了一座忠义孝悌祠,“内应祀神主计一百二十八位”,后来大学士蒋德璟亦补祀于内。而蒋德璟的父亲蒋光彦作为廉吏,则被崇祀于乡贤祠。蒋德璟在泉州府城内有府第,原在通政巷内,今仅存遗址。

蒋德璟留给后世的诸多名篇,不少亦与泉州有关,如描写晋、惠交界处的万安桥的《镜虹阁记》,根据文章今人可知万安桥又名“洛阳桥”,桥中有台,又有“济亨”亭。亭是元至正年间所建,此外桥上还有镜虹阁;另外记载开元寺东西塔历史的《双塔记略》,则披露东塔(镇国塔)曾有“仓曹徐宗仁以佛舍利镇塔中”。蒋德璟的这些文章对于现代人了解泉州的历史史迹是极有帮助的。

蒋德璟的《双塔记略》披露开元寺东塔(镇国塔)曾有“仓曹徐宗仁以佛舍利镇塔中”(泉州晚报资料图)

在万安桥(洛阳桥)桥南蔡襄祠内,立有一通明代状元庄际昌所撰的《泉郡守五岳蔡公德政碑》,为数十人共同立石,其落款处亦有蒋德璟的名讳。除此之外,蒋德璟赠予晋江名儒陈琛一族的“一门邹鲁”匾额,迄今仍悬于晋江陈埭涵口陈氏宗祠内。

《闽中理学渊源考》对德璟的学问才识评价甚高,称其“熟前代典章及明朝掌故,边塞、漕盐、水利、刑律,莫不究其利弊。文章敏赡,在词垣,日草二十余数,见者叹之”。《石匮书后集·卷第十二·蒋德璟列传》亦称德璟“生平博览群书,所学甚富,着作甚多。尤精于诗学,为作原诗一篇,考核精详;具见胸中博洽”。蒋德璟确实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论著,除上述《御览备边册》《诸边抚赏册》《御览简明册》等佐政书籍之外,还有《敬日堂集》10卷、《视草》10卷、《奏疏》10卷、《花砖小草》1卷、《使淮诗》1卷、《使益诗》1卷、《使还诗》1卷、《小赋集》1卷、《海北省视》2卷、《黄芽园诗》1卷、《石桃丙舍稿》2卷、《中兴一统镜》1卷、《榕坛十八答》1卷、《经珠》1卷及《悫书》《诗文集》等。其著述之多,涉及面之广,着实令人咋舌。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