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内容

【泉州“狮”话】守护聚宝城南的石敢当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3-03-07

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石敢当,千百年来,一直是泉州人生活中和心中一份特殊的存在。去年以来,本报连续刊发了《走进街巷看萌狮》《高校教师走遍古城大街小巷 画下数十只石敢当》及《父子痴迷石敢当 踏遍街巷寻狮踪》等多篇关于古城石敢当的专题报道,在广大市民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父子痴迷石敢当 踏遍街巷寻狮踪》一文见报后,听说张晓亮、张杰珅父子在城南片区找到十只石敢当,包括城南居民在内的不少市民纷纷发出疑问:“我就住城南,怎么没发现这么多只?它们都在哪里?”

“一城之地,莫盛于南关。四海舶商,诸蕃琛贡,皆于是乎集”。日前,记者请来张晓亮、张杰珅及泉州古城讲解员黄爱卿,寻找隐藏在这片泉州古城曾经最繁华的土地中的石敢当。

万寿路62号门口的石敢当十分俏皮

万寿路19号门口威严的石敢当

万寿路上与土地公一同度过漫长岁月的石敢当

万寿路上藏着三只石敢当

“城南真的有十只石敢当吗?而且都是上了‘年纪’的?”不仅许多市民发出这样的疑问,记者也有些将信将疑,毕竟这一年来,为了寻狮,也算走遍古城的大街小巷,城南片区走过几次,也就发现四只。“听李以健老师说城南有九只石敢当,我们冲着这个目标去找,前后去了好几趟才找齐,最高兴的是,还多找到一只。”张杰珅开心地说。

在张晓亮、张杰珅父子及泉州古城讲解员黄爱卿的带领下,记者踏上了神奇的城南寻狮之旅。

我们首先来到万寿路,经过德济门遗址和李贽故居,一路朝泉郡富美宫方向走去。

第一只石敢当,位于万寿路62号,这条路记者走过数次,并未发现过这只立在清末泉州著名洋行“瑞裕行”所在地、如今的环卫工人宿舍楼前的石敢当。这只石敢当站立在底座上,五官及身形仍十分清晰,保存得较好。它歪着头、咧着嘴,牙齿和舌头的纹路清晰可见,前腿置于胸前,好像作揖一样,又好像抱着小铃铛,尾巴、耳朵和眼睛,都圆溜溜的,俏皮可爱。

继续往前走,第二只石敢当“躲”在万寿路19号门口。旁边是主人种的一盆花,它就蹲踞在红花绿叶旁,十分惬意,不过也因此有些隐蔽,难以发现。这座石敢当整体轮廓也较为清晰,浑身上下充满着威严的气质,嘴巴紧闭,耳朵向下,眼睛圆睁,显得有些“虎头虎脑”。

再往前走几步,在万寿路19号斜对面的6号住宅旁,有一座小小的土地公庙,里面供奉的土地公下方,第三只石敢当映入眼帘。只见它昂首挺胸蹲踞在一个红砖砌成的龛里,虽然已经风化得有些厉害,仍看得出它正怒目圆睁,朝着前方龇牙咧嘴,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据附近的居民透露,这座石敢当应该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一直与这尊土地公共同度过漫长岁月。

聚宝街37号宅前的石敢当

它们陪伴“金青龙,银聚宝”

往前走几步,就是富美古渡,这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渡头之一,还有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的富美宫。从富美宫门口养山羊的小房子左拐,就是那条地名十分特别的巷子——八舍后尾。

据泉州文史爱好者李以健介绍,清朝的时候,人们称呼官宦人家的公子少爷叫作“阿舍”,而后花园在闽南话里叫作“后尾”。清末有八姓的官宦子弟在这里开辟的后花园,闲暇时,练南拳、听南音等,所以这一带叫作“八舍后尾”。这里也是泉州南音早期的民间剧团之一——升平奏的发源地。

这只身处八舍后尾35-1号的石敢当,与前面三只较为不同,它的五官和四肢经过岁月长时间的洗礼,早已变得模糊,依稀辨认出它的眼睛和鼻子,还有它站立着的四肢。“我小时候经常骑到它身上。”附近的老居民笑着说,记忆里满是跟这只石敢当共同的回忆。据说这只石敢当曾经被偷过,让人好奇它曾经历过什么,又是怎么回到这里的?

第五只石敢当位于聚宝街37号的宅门前,歪着头和身子,望着来来往往的人。它身材圆润,头和脖子上的纹路较为清晰,脚下似乎怀抱着一只小狮子。不知道它在这里蹲了多久,在这条古时中外商人云集贸易的长街,或许曾有“市井十洲人”在它的目光下忙碌地穿梭着。

被赋予避邪镇煞寓意的石敢当,常安置于道路直冲的地方,如街巷的丁字路口、住宅拐角处或岔路口,但在沧海桑田的城市发展变迁中,石敢当曾经凝视了多少年的巷子,不少已消散在历史的烟云中。“金青龙,银聚宝”,城南片区另一条重要的巷子青龙巷对面,还立着一只石敢当。

第六只石敢当位于后山社45-1号,隔着八卦沟注视着对面的青龙巷。这只石敢当呈立式,它的“双手”交叠于胸前,怀中似乎抱着一头小狮子,鼻子缺了一半,嘴和牙齿也缺失了,尽管如此,仍有种舍我其谁的气势,也不影响它年复一年地镇守在青龙巷对面。

卧在后山社民居门口的石敢当

后山社路口的石敢当,身上满是包浆和时间的痕迹。

后山社54号对面,窝在墙洞中的小石敢当。

深巷更深处探寻

在后山社60号,第七只石敢当在巷口等待着我们,就在路口,十分醒目,不用费力寻找。由于长期暴露在室外,风吹日晒雨淋,这只石敢当的五官已十分模糊,不过仍能凭借其蹲踞的姿态、大体的轮廓,辨认出它的身份。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一层厚厚的褐色包浆,但由于身处丁字路口,它的一侧脸颊被过往的车辆蹭过,露出里面白色的石材。

摸一摸60号门前的石敢当,继续往前走,第八只石敢当险些与我们失之交臂。位于后山社54号对面的石敢当,窝在墙洞里,位置较低,需要俯身才能看到。它的底部有一个底座,尽管头顶有墙为它遮风挡雨,岁月还是在它身上留下了痕迹,它的五官已完全模糊,较为瘦削,只能凭借它的身形和姿态认出它。

继续往前走,跟着三位向导拐进一条不知名的小巷深处,第九只石敢当就卧在一座红砖古厝出砖入石的墙角。这只位于后山社60-2号的石敢当,与其他几只石敢当的身形和姿态都不同,身体是长的,像小狗一样卧着,后半身有一部分嵌入墙中。尽管五官不再清晰,但仍看得出正咧嘴笑着,形态与甘棠巷的石敢当十分类似。房主介绍说:“那边是我们的古厝,我们这座番仔楼是1937年建成的,已经80多年了,这只石敢当我们建房子之前就已经在那边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正对着青龙巷的石敢当

八舍后尾的石敢当,守护着泉州早期南音社代表之一升平奏创始地。

寻狮也寻史迹听故事

听房主讲上一辈漂洋过海的奋斗史,讲我们眼前密密麻麻的民居,从前是一大片田地……告别了这只卧着的石敢当,七拐八弯,继续拐进后山社的丁荣路。在古城,石狮最常见的形态便是路口或屋角的石敢当,丁荣路路口一座没有名的小庙,里面端坐在主位受人供奉着的,竟然是一尊石敢当。

这尊石敢当端坐在庙中的主位,两旁有两尊武士一样的侍像。据住在庙旁边、曾参与建庙的朱老先生介绍,这尊石狮的年代已不可考,他今年80多岁了,小时候便和小伙伴经常在石狮旁边玩。由于年代久远,石狮面目模糊,后来建庙时,在石雕外面用水泥做了一层保护层。

记者数了一下,已经找到十只石敢当了,不过,张晓亮、张杰珅却说,丁荣路还有一只石敢当,原来,这尊石狮公,他们之前并没有算在内。

走进长长的丁荣路,路过福田古地,第十一只石敢当就在巷子里一户民宅的墙中。如果不是有人指引,真的很难发现,不仅因为它太小了,还因为它被房主的小板凳和安全帽挡住了。张晓亮和张杰珅挪开东西,它才现出“真身”。这只石敢当歪着脑袋,露出牙齿,伸出狮头,十分俏皮,尽管周身都被水泥和红砖包围,仍能感受出它的乐观,仿佛躲在墙上跟大家玩捉迷藏。

至此,城南寻狮任务完成,不禁佩服三位向导的耐心和细心,有几只石敢当,如果不仔细寻找,真的很难发现。

走进城南,不仅有石敢当可以看,在这片泉州曾经最热闹的地方,承载着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留下了诸多的历史遗迹。“在城南,除了天后宫、富美宫,还有青龙宫、黄帝宫、鳌旋宫、天王宫、灵应宫、金莲寺、宝海庵、四王府甚至还有一座基督教聚宝堂,多种文化在这里相处融洽。”李以健介绍说。

黄爱卿介绍说,城南还有宫塔巷里的泉州鹿港郊遗址,聚宝街著名藏书家陈盛明故居,民国时期的教育家蔡鼎常的故居,车桥头的明来远驿遗址,还有很多中西合璧的特色民居,如青龙巷的林濂平民居、林拔瑞故居、黄雪珍民居、李妙森故居等等。

这里还聚集着许多郡望堂号,以及特色美食,秉正堂石花膏、文阿水丸、一啊面线糊……一段段动人的故事,都在城南,与石敢当一起,等待着你来探寻。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