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泉台交流 > 正文
泉台交流:根深叶茂 春光无限
发布时间:2013-06-06 来源:泉州晚报

    □本报记者 叶舒雯 游怡冰

    隔海对望,血脉相连。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泉州作为海西前沿,主动融入海西,抢抓机遇,泉台经贸往来、交流合作日益热络,呈现出根深叶茂的大好态势;未来,随着一系列惠台政策的深入落实,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加快建设,泉台交流势必迎来更美好的春光。

    经贸合作驶入双向快车道

    这里是台商创业的热土。2010年3月,泉州台商投资区成为我省开发建设的第五个台商投资区,在业内人士眼中,这无疑预示着泉台对接合作的无限前程。一年多来,这一海西新增长极,正以中国北车、华锐风电、玖龙纸业等项目为龙头,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港口、海关监管区、保税港区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新的经济新增长极。

    除了全力打造崭新的增长极,在投资海西的热潮中,泉州的“好戏”同样接二连三。第十五届“9·8”投洽会上,越来越多的台商留下了两岸电子、交通、食品、物流对接的“泉州足迹”;而“国字号”惠安台湾农民创业园,亦将成为泉台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不久前,闽台签订协议互认LED标准,更为泉台两地LED技术研发攻关带来无限希望。

    “引进来”稳中有快,“走出去”同样铿锵有力,多年来,我市经贸文化交流团多次访台,播撒下对接合作的颗颗种子。现如今,大陆首家在台湾注册的国有全资陆资企业——中泉公司已经营运;闽台农产品市场也将子公司开到了台湾。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新批台资项目27个,总投资3690万美元,其中合同台资2285万美元,泉台产业对接已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身迈向技术资金密集型,形成行业整体性转移、上中下游产业配套发展的全新态势。未来,泉州还将着眼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致力于推进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汽车及配件、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现代农业等两岸产业集聚,加大力度引进台湾百大企业和重点产业。力争至2015年,累计实际利用台资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并完成对台贸易总额20亿美元、对台小额贸易5亿美元,泉企赴台投资累计达10家。

    更多政策营造

    “软环境”“硬实力”

    2006年,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公会对祖国大陆多个城市进行的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评估中,泉州被列为“大陆投资值得推荐城市”,折射出泉州惠台政策和投资环境得到了台商的积极认可。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关于鼓励台商投资的若干意见》、《泉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关于进一步推动泉台交流合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惠台政策措施,不断创设良好的发展软环境。放眼泉州,在永春,华侨大学台湾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落户永嘉台湾农业生态园,为泉台农业对接培养更多后继人才;在石狮,泉州凤凰医院成为“台胞绿色通道定点医院”;在安溪,针对台资企业的用电需求,供电公司专门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今天的泉州,不仅已经成为台商创业热土,更是他们安居的新家园,据悉,带着自己的家人在泉“扎根”、开枝散叶的台商不在少数,这才有了泉台合作根深叶茂、欣欣向荣的喜人态势。

    眼下,“台资企业转型升级试点”更给予在泉台商创新创造更多可能,不断“破冰”的交通对接,更使泉台日益步入“一日生活圈”,无论是泉金航线年度客运量突破10万人次,还是泉州港携手高雄港对接起370多条航线,抑或圆梦对台空中直航,惊喜还在继续。

[责任编辑:艾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