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的成神与泉州海外交通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3-05-23 来源:泉州海交史研究
(5)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派郑和、张谦等屡次下西洋,是时泉州仍设市舶司(成化间才迁福州),为朝廷指定的使节出入口岸。万历《泉州府志》卷二十四卷载泉州妈祖庙:"永乐五年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守官重新拓之,而宫宇益崇。"又乾隆《泉州府志》卷十六说:"永乐十三年少监张谦使渤泥,得泉州发自浯江,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同书又转载《隆庆志》说:"永乐五年以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守镇宫重新其庙。自是节遣内官及给予事中行人等官出使琉球、暹罗、爪哇、满加刺等国,率以祈祷告祭为常。"而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卅二人物,妈祖本传亦说:"明永乐间,内官甘泉、郑和有暹罗西洋之役。各上灵迹,命修祠宇。"同书卷三谓:"天后庙在湄洲屿。……明永乐初封宏仁普济天妃,立庙致祭。凡使海外,率皆致祭。"
有明一代自洪武至成化年间,出使琉球及西洋的使臣,都从泉州港出发,没有从湄洲放洋的,为祈求海途平安,都向妈祖祭告。湄洲宫及泉州官常同时并祭,湄洲是妈祖降生之地,必须尊重。泉州是使节放舟之港,官方指定进行仪礼之处,在官方眼中,二处皆重要,不能偏废。永乐初莆、泉两地都奉旨大修妈祖宫,但泉州宫的堂皇富丽,远过于湄洲,今泉州"天后宫"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因泉州当时为国际观瞻所在,不能不有所照顾。例如朱元璋祖籍安徽凤阳,当上明朝皇帝以后,先定都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本籍凤阳及京城均建有祖庙,祭祖大曲两处都举行,而北京太庙的建筑规格远过于凤阳。
(6)据《湄洲屿志》卷二载:"康熙十九年(1680年)神助提督万正色克敌厦门,钦差礼部员外郎辛保等,斋香帛诏诰加封致祭。制曰:……特封尔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又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八月十四日,以军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钦差礼部郎中雅虎等,*御书香帛,到湄庙致祭,特封天后。"又乾隆《泉州府志》卷十六天后庙则称:"国朝将军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有助顺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遣礼部郎中雅虎致祭。"泉莆的府志均附有祭文,内容完全一样,可见雅虎之祭妈祖,湄洲宫与泉宫并祭,并非只祭湄洲。另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二十三又说:"康熙十九年舟师南征大捷,提督万正色以妃灵有反风之功,加封昭灵显应仁慈天后。"妈祖进封天后的保荐人及年代显然有两种说法:一是康熙十九年由万正色奏,一是康熙二十三年由施琅奏请,按施琅于康熙二十三奏文,也提到万正色"曾题请封",而奏文仍称妈祖为"天妃",看来两人都有保奏,朝廷也都有加封,但正式封天后时间则是康熙二十三年。不论何人奏请,万正色和施琅都是泉州人,万为清朝克服金厦二岛,施攻服台湾。妈祖之位到"天后",皆为泉州人所推荐。
泉州天后宫在清代,和祭孔子、关公一样,列入祀典,泉州知府等奉旨春秋致祭。道光《晋江县志》卷十五祀典志载:"天上圣母之祭……每岁颁行祭费银四两二钱,于春秋仲月吉日致祭。帛一,白色,白瓷爵三,铡一,簠二、簋二,笾四,豆四,羊一,豕一。行三跪九叩礼。祝文:维神菩萨化身,至圣至诚。主宰四渎,统御百灵,海不披波,浪静风平,舟航稳载,悉伏慈仁。奉旨崇祀,永享尝蒸。届兹仲春(秋),敬荐平馨。希神庇佑,海晏河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知府徐汝澜倡捐重修此庙,自撰碑记说:"嘉庆乙亥秋日……相与鸠*庀材,朽者易之,缺者补之。自内至外,治以暨茨,饰以丹*。而殿之在柱并易以石……是役也,经始于乙亥(1815年)冬至,丙子(1816年)仲夏告竣,计縻制钱三百余万。"这次是大规模的修理。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