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泉州文化产业网首页 > 东亚文化之都 > 学术研究 > 正文
以明清戏文曲词为对象 泉州话解密古汉语
发布时间:2013-05-22 来源:泉州网-泉州晚报

  编者按 “佴”、“无匹”……一些散见于司马迁、陶渊明等古代名家的文学作品中的生僻字,因不知作何解,常常难倒了后人,也吸引不少汉语言专家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泉州地方戏曲研究者在对泉州话字词的本字作长期的考证之后发现,司马迁两千多年前写在竹简上的文字,虽然于今有的已很生僻,有的释义略异,但其本音本义却鲜活地留在泉州人的口语中。

  □本报记者 吴泽华 实习生 吕辉娜 何晨

    泉州方言“解密”公元前古汉语

  说到泉州话解密古汉语,就不能不提到相关学者近期这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考辨泉州话》一书。在这本书中,书的编著者、泉州戏曲研究者郑国权写道:泉州方言中有许多语词“有音无字”,因而被视为 “土话”。对于这些“土话”,先贤们发明了一种同音借代的办法,用同音字把它们记存下来。

  正因为有了这些“借音字”,才使我们今天能够循其音、义去找到许多古汉语,有的古汉语甚至远在公元前司马迁的作品中,不少“借音字”就在泉州戏曲弦管古籍中。

  比如,泉州口语中有个“那”字,但不作为指示代词的“那个”或连词的“那么”,而是表示“停留”或“住下”。刊刻于明嘉靖丙寅(1566年)的《荔镜记》就是这样写的。

  陈三、五娘私奔被捉拿受审,女婢益春先被释放将要回去,五娘交代她:

  益春,你那府口听候等我。

  接着,陈三被关进监狱。都牢令他入牢去, 陈三恳求道:

  乞阮那只处坐。

  这先后出现的“那”字,泉州人一听语音就知道是“停留”或“在”的意思。但不懂泉州方言的人士,只凭书面“就字读字”,一定会感到莫名其妙。台湾有位研究者,就曾经认为“那”是“都”的误刻。

  那么,表示“停留”的“那”有没有正字?

  寻觅多时,终于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找到这个字:佴。

  李陵既生还,颓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

  观笑。悲夫!悲夫!

  司马迁受了宫刑,只好“佴”在蚕室中,以利于养伤,又避外人 “观笑”。

  《现代汉语大词典》称“佴”字(普通话)读音,一作“贰”,一作“奈”;前者作姓,后者释义为“停留;置”。

  据此,作为“停留”的“那”,改为“佴”,字正音准。

  此其一。

  其二,泉州方言中,“一个续一个”的续,不读“续”,而读“刷” (去声) ;“一个节目演完了,‘刷’落去演什么?”其中的“刷”也常写作“续”字。这种写法,梨园戏清抄本《朱文》中,就有几例:

  一摄金:忠厚为本,待我读续去。

  朱文:亦无乜酒风通展。会唱续去。

  这个“续”字,演员毫无疑问都读“刷(去声) ”字。那么,有没有别的字,比“刷”、“续”字更加确切的?有。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中,有个“绍”字:

  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续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

  其中的“绍明世”,旧版《古文观止》译作“继续治世” 。《说文》注“绍”为“继也”。可见“绍”就是继续。泉州高甲戏《连升三级》有句“绍百王之业”的 “绍”字,与 “绍明世”的“绍”是同义的。

  由此可证,“绍”就是方音“刷”(去声)和训诂“续”的本字。

  其三是“瓜”字。

  菲律宾《南音锦曲续集》有句曲词:

  三舍广南寻伊兄,不然在此游, 一去去瓜东往西环都城。

  一些曲词内容也源自《陈三五娘》的故事,其“瓜”字是借音字。现在的使用率还很高。如:

  “你下班时,记得‘瓜’去超市买菜!”

  这个“瓜”字,一听就明白是作“短暂停留”的意思。那么,“瓜”的本字是什么?

  从司马迁笔下又能找到一个字:絓。《史记》32卷《齐太公世家第二》,有句“车絓于木而止”。《现代汉语词典》称:絓,音同挂。释义:绊住;阻碍。泉州人把它引申作“短暂停留”,音、形、义都准确。

[责任编辑:伍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