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龙涓举溪罗氏18座茶楼的传奇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3-15

最近几年,安溪县龙涓乡举溪村罗氏迎来了广东、台湾两拨寻根问祖的客人,也由此揭开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清朝至上世纪中叶,举溪罗氏到广东、台湾等地开办茶楼,进行茶叶经营贸易,较著名的就有18座。

这些茶楼老板每年都会挑一担银子回举溪老家,并在老家“起大厝”,大厝的名字与其经营的茶楼名字相同,当地曾有闻名内外的一涵漳、二美香、三金吉、四合隆等古厝。为了藏银,当时还建了铁支厝;为了收购茶叶,建有棋盘厝;为了防匪患,则建有土楼。如今,这些古建筑虽基本无存,然其旧址遗迹仍在默默地述说着那段辉煌的传奇。

美香古厝遗址

两趟寻亲拨开举溪罗氏赴粤台开茶楼之迷雾

历史上,龙涓举溪罗氏到广东、台湾经营18家茶楼的故事,发生在清朝至上世纪中叶。随着岁月流逝,这些故事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前几年,随着广东、台湾两拨客人到举溪寻根问祖,这段传奇才又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2009年,在广东一机关单位上班的罗先生与妹妹,几经周折后通过安溪茶商来到龙涓举溪认祖。这位罗先生的先人早年就从举溪移居广东,到他这里已是第五代。尽管先祖已离开安溪很久,但在之前填写自己学习和工作履历时,他的祖籍地一栏都写“福建安溪”。“福建安溪”这四个字一直让他魂牵梦绕,后来几经打听,他认识了安溪金谷一位姓罗的茶商。他把先祖的字辈与该茶商族谱的字辈做了对比,发现他并非金谷罗氏的分支。热心的金谷茶商帮他找到和其先祖字辈对得上的安溪罗氏分支——龙涓举溪罗氏。于是,2009年,罗先生马不停蹄地来到举溪。在这里,他大致确认是举溪罗氏的后人,但为保险起见,他收集了当地的资料,寄给远在越南等海外的其他兄弟姐妹一起确认。据推测,这位罗先生的先祖很可能是从举溪到广东开茶楼的茶商。

另一拨客人罗鼎钧来自台湾。2023年,在泉州市委台港澳办、安溪县委台港澳办以及安溪县罗氏宗亲的热情帮助下,他终于有机会回到念兹在兹的祖籍地安溪县寻根。据了解,2014年,罗鼎钧考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清华大学期间,罗鼎钧经常参加两岸交流。每年海峡论坛召开,他都会赶到福建,与两岸青年代表齐聚一堂。如今,罗鼎钧不仅娶了沈阳姑娘当老婆,还在厦门参加工作。工作期间,他多次以“台湾青年”的身份接受新华社、中新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的专访。在专访中,他回顾了先祖从举溪赴台的经历。他的祖先在100多年前的清朝道光年间离开家乡安溪,渡过台湾海峡来到台北的大稻埕,自此在台北开枝散叶,到他是第六代。他永远记得抵台的第一代先祖墓碑上写着的“清溪”二字。“清溪”就是今日的安溪县。

罗鼎钧详细向记者回忆起到举溪寻根的经历。来安溪前,罗鼎钧的叔公曾告诉他,他们祖先来自安溪一个叫“举西”的地方,但是他查阅很多资料,却都没有找到“举西”这个地名。后来才了解到“西”和“溪”在闽南语中发音接近,叔公口中的“举西”,原来就是龙涓乡的举溪。来到举溪村,他又对照罗氏族谱,发现他台湾先祖的字辈排序和举溪罗氏的一样,从而确认了他的根就在举溪。罗鼎钧的先祖到了台湾是否经营茶馆,目前已不可考,“但是台北的大稻埕是台湾历史上很著名的茶叶交易市场,先祖住在这里,或从事与茶叶相关的业务。”罗鼎钧说。

罗氏族谱上记载了20个字辈(最左侧),到广东和台湾营生的罗氏后人,通过对照字辈,寻根问祖。

举溪古厝等遗迹见证罗氏茶商往日辉煌

广东、台湾两拨客人的先祖,因为赴粤、台的时间较久,如何经营茶楼,已不可考。但正是因为这两次寻亲,举溪罗氏到两地开设茶楼的故事,又重新受到关注。今年,曾在安溪县广电局上班,现已退休的罗耀焜试图从零星的史料和遗址中,收集罗氏18座茶楼的传奇故事。

近日,记者在安溪见到罗耀焜。他拿出族谱和一大沓史料,向记者娓娓道来。据介绍,在安溪县龙涓乡举溪村,曾流传着广东18条洋船和每逢春节就有18担白银入厝的故事,“清朝和民国时期,举溪罗氏有大量子弟赴广东、台湾开茶楼,最鼎盛的时期是在清朝。”罗耀焜说,当时经营得比较好的有内义源、外义源、涵漳、美香、金吉、合隆、美玉、露芽、义芽、春芽、崇安等18家茶楼,其余经营一般的茶馆更是不计其数。“我爷爷就在民国期间到台湾大稻埕经营一家名叫‘南华’的茶馆,只不过生意做得并不好,没赚到多少钱。”而赚到大钱的那18家茶楼老板,每年都会挑一担白银回到举溪。闽南人有了钱就热衷于回家盖房,这些衣锦还乡的大老板们纷纷在举溪老家“起大厝”,“更有趣的是,他们在老家盖的房,取名与其所经营的茶楼名字一致。”因此,举溪就出现曾闻名内外的一涵漳、二美香、三金吉、四合隆等古厝。这些古厝建筑技术相当高超,全仿京都建筑风格,如涵漳厝雕刻六角形青石为宅墙体。

涵漳古厝旧址

合隆古厝遗址

“举溪村地处穷乡僻壤,如果没有外面的白银流入,是不可能盖古大厝、修土楼的。”但每年那么多白银流入,防盗也是问题,茶楼老板们于是在当地修建了铁支厝。该厝里面有天井,天井用铁支作网盖着,墙体用长8尺、宽1.2尺的花岗岩长石板砌至屋檐下。“很多人的钱都放在铁支厝里,那里也相当于钱库或银行。”当地的棋盘厝也是一幢很特殊的建筑,主要起交易、交流和娱乐作用,“当时龙涓主要产梅占和本山,每到茶季,茶农就带着茶叶来到棋盘厝,而远在广东、台湾开茶楼的举溪茶商们也纷纷回来收购茶叶。”随着家族产业不断做大,为了防土匪,茶楼老板们又于清乾隆癸亥年腊月合资修建了名为“梅芳楼”的土楼。除此之外,当地还流传着广东18条洋船的故事,讲的是茶楼老板们购置了18条洋船,“但据我判断,这个传闻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可信度不高。”

土楼牌匾上写着建造时间“清乾隆癸亥年腊月”

铁支厝遗址

棋盘厝遗址

可惜的是,上述名古厝和土楼大多毁于1918年的一次军阀混战中。当年,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进驻漳州。没过多久,陈炯明派粤军入安溪。粤军途经龙涓举溪丽卿(内坑),观其社址豪富,进行烧、杀、抢,社中妇弱老少反击无力,古厝惨遭破坏,至今未能修复。举溪罗氏居住地现在还流传一句话:“有内坑厝就没有内坑富,有内坑富就没有内坑厝。”

如今,上述名古厝和土楼仅剩一些残垣断壁。土楼现存一块“梅芳楼”石牌坊;涵漳厝现存少许建材,金吉厝现存护厝一座。由于古厝遭毁,在广东、台湾经营茶叶的茶楼老板回乡次数渐少,其后人部分留在当地发展,部分散居到世界各地。他们的商业传奇也渐渐被后人所遗忘。但不管曾经的辉煌如何,正如台湾青年罗鼎钧所说的:“在安溪县,我和罗氏宗亲们畅聊时完全没有陌生感,就像从来没有分开过的亲人一样自然和亲切。‘回家了’的感觉无比强烈地激荡着我的心,让我的心里充满激动和感动,仿佛与罗氏的祖先、历代族亲们站在了一起。我深深感受到,我们台湾同胞的根就在祖国大陆,而我自己的根就在安溪县。”

土楼现存一块“梅芳楼”石牌坊

金吉古厝遗址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