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参观永安村“蝶村”产业振兴研学中心(洛宣 摄)
杏川村和永安村地处洛江区马甲镇西北部,作为洛江区实施文化特派员、文化巡研员制度的试点村,将如何依托当地深厚的文化资源,下好先行棋、打好组合拳?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实地走访。
杏川村:文体兴筑就强村路
走过整洁宽敞的村道,当海丝文化馆、体育中心、科技馆逐一映入眼帘,也立时刷新了记者对乡村的固有认知。行至村委会,门口露天篮球场与村委会办公大楼并排而设,更是让人对这个远近闻名的“体育村”印象深刻。
杏川村党支部书记杜维金指着一间专门腾出的办公室兴奋地告诉记者,“文化特派员 文化巡研员工作室”的牌子挂上去了。杏川村依山傍水,村里不仅有红色文化作为底蕴,篮球文化更是浓厚,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油菜花田项目,发掘乡村文化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如何打造农文体旅融合的乡村优质项目,是他们最棘手的问题。为此,当天特地召开了一场由文化特派员和巡研员参加的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派驻杏川村的文化巡研员黄惠平作为洛江区篮球协会会长,提出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体育研学、体育培训为切入点,引入洛江区村BA赛事,招商引资盘活该村的文体资源。会后,黄惠平带领意向合作企业进行现场参观、洽谈。这场充分互动的座谈会,短时间内就为杏川村的文化产业提升发展找到了清晰的方向。乡村文化需求和人才资源的精准对接,为文化特派员、文化巡研员制度的实践写下生动的注脚。
永安村:产业强引领文化优
永安村与杏川村相邻,虽步行可至,文化特色却迥异。永安村以蝴蝶兰产业为基础,又称“蝶村”,如今蝴蝶兰销售已覆盖福建全省,甚至远销至广东、浙江和云南等省份,年产值突破千万元。一个以蝴蝶兰产业为核心,集“花卉种植+蝴蝶养殖+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研学实践+观光考察”功能为一体的乡村产业综合运营基地悄然而生。
在该村的产业振兴研学中心,“文化礼堂”已布置妥当。永安村党支部书记杜振忠介绍道,村里提出了“五个一”工程项目,一所人文乡村振兴学院、一个“诗园”、一台“村晚”、一部纪录片、一系列村礼文创。他迫切希望文化特派员与巡研员能进行策划及资源整合,帮助永安村打造推广“蝶村”文化IP。
当天到访的文化巡研员侯玉梅可谓有备而来,作为仰恩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她提出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该村文化精品化、活动策划精准化上给予专业指导,致力于为永安村打造集旅游、观光、体验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新名片。
实地走访、深度交流、达成共识,务实高效的现场对接,既让乡村文化振兴找到了答案,也让文化特派员和巡研员们信心满怀。可以说,这是一次乡村与人才真诚的双向奔赴。
评论观察
资源“沉”下去 文化“活”起来
□周培尧
杏川村距离永安村不到1公里,两个村庄的文化特色却各异其趣,这种一村一品的文化多样性正是洛江区乡村可以深度挖掘的价值所在。
当下,乡村发展除了依靠自身的资源禀赋外,还应借助文化特派员、文化巡研员这样的专家“外脑”,打造特色牌、提升文化味,才能更好开发出自己的独特赛道。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从洛江区颁发聘书,到各个村(社区)设立“文化特派员 文化巡研员工作室”,再到文化特派员、文化巡研员深入派驻村实地调研,仅仅一周的时间。这样的“洛江速度”正是对文化特派员制度最有力的贯彻。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以制度来护航,以创新为引擎,以行动作保障,不断让优质的人才资源“沉”下去,乡村文化便能真正“活”起来。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