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昨晚在茶乡安溪隆重开幕,世界各国民间艺术家联袂为观众献上一场视觉盛宴。(安宣)
日前,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安溪县隆重举办。来自印度、哈萨克斯坦、韩国、摩洛哥、尼泊尔、荷兰、菲律宾、波兰、斯里兰卡、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等12个国家的艺术家与福建、青海、新疆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多个艺术团体齐聚安溪,呈现一场文化交流互融的盛会。
10月13日晚,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式在安溪县影剧院举办。各个艺术团体联袂登台,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极具国际风格和民族民间特色的艺术盛宴。
安溪茶香,联接世界。10月14日上午,在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举办了民间斗茶、制茶体验活动。此次体验活动,安溪县组织了参加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的各国艺术家、驻华使节等150多人与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安溪铁观音大师、安溪铁观音名匠等36位茶人齐聚一堂,共同品鉴安溪铁观音兰花香、观音韵的独特韵味,让各国友人了解安溪茶文化,体验斗茶、品茶习俗。
在品鉴安溪铁观音的同时,艺术团成员们对制茶工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来到茶圣祠,参观并体验了安溪铁观音好茶的“诞生”过程。在互动现场,嘉宾们在制茶师傅的指导下,亲身体验安溪铁观音十道制茶技艺中的晾青、摇青、杀青、揉捻、包揉等环节,体会一杯好茶的来之不易。
10月14日下午,海内外艺术家团队以及各国驻华使节、国际文化机构代表等嘉宾分批次来到了安溪文庙、藤铁工艺陈列馆、安溪清水岩景区进行采风活动。
在安溪文庙,艺术团成员们参观了展示儒家文化发展体系的群体形象——孔子和“四配”“十二哲”塑像,详细了解文庙历史和发展变化,学习书法描红、拓印艺术等传统技艺。
在藤铁工艺陈列馆,艺术团成员们共同参观了藤铁工艺精品,了解藤铁工艺的发展历程,并在安溪竹藤编非遗传承人陈红萍的讲解下,共同体验藤艺编织,感受“指尖上的魔幻艺术”魅力。
艺术团成员还来到了“蓬莱仙境”般的安溪清水岩景区。在导游的解说与带领下,成员们参观景区内的闽南文化长廊、蓬莱祖殿等地,领略全国罕见的“帝”字形架构古建筑、宋代岩图碑、“枝枝朝北”千年古樟树等名胜古迹,了解安溪清水岩的发展历史、祖殿构造等情况,感受茶乡独特的文化底蕴。
10月14日晚上,艺术节专场惠民演出于安溪县影剧院顺利举行。演出在舞蹈《有朋自远方来》中拉开序幕,各国民间艺术家轮番登台、各展风采。节奏明快、充满活力的宝莱坞舞蹈,刚健苍劲、草原生活气息浓烈的哈萨克舞蹈,节奏鲜明、豪迈潇洒的波兰舞蹈……充满异域风情的民族民间歌舞,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不时掀起阵阵高潮。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艺术家们用优美的舞姿和歌喉,让现场观众沉醉在艺术的海洋中。
10月15日下午,艺术节基层巡演在安溪县恒兴中学、湖头尚大公园成功举办。各个艺术团以澎湃的激情,和着美妙旋律轮番上演精彩演出,为恒兴中学的同学们及尚大公园的现场观众们献上一场视听艺术盛典。
10月15日晚,中外艺术家联欢活动于永隆国际酒店盛大举行。参与本届艺术节的中外嘉宾再次齐聚一堂,以歌舞为纽带交流文化,在欢声笑语中共叙友谊地久天长。8个国外演出团体和8个国内演出团体联袂登台、各展风采,充分展示了中外艺术家携手奋进、和衷共济的昂扬风貌,呈现了不同文明之间“互学互鉴、美美与共”的和合精神。
为感谢世界各地艺术家们的倾情献艺,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锡海,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副主任李琦,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曾章团,安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宝贝向所有参加演出的团组颁发纪念杯。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主任董占顺代表中国文联向主承办单位颁发纪念杯。
10月16日,艺术团走出安溪,前往厦门市、泉州市,继续为群众送上文化荟萃、中西合璧的精彩节目。多个国家艺术家齐聚一堂,用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共同演绎一场文化盛宴,共度一次跨越国界、心灵共振的友谊之旅。
作为本次艺术节的举办地,安溪县全方位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在促进海外优秀民间文化“引进来”的同时,推动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南音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示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举办期间,随处可见公安、环卫工人、摄影师、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到场的来宾,助力活动顺利举办,所有安溪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擦亮茶乡文化“新名片”。
据悉,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创办于1990年,以增进艺术、友谊、和平为宗旨,突出国际性、民族性、民间性、群众性特色,充分展现中外艺术家携手共进的昂扬风貌,呈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互学互鉴,美美与共”的和合精神。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旨在增进世界文明互鉴,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弘扬“一带一路”精神,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