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通过200多张珍贵历史图片和20余件珍贵实物,彰显泉州华侨在抗战伟业中的不朽功绩。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昨日,华侨抗战主题展览“中流砥柱——泉州华侨与南侨总会”开幕式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
本次展览由中共泉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泉州市侨联、泉州市社科联共同主办,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学会承办,中共泉州市委国安办等协办。
泉籍侨领首倡南侨总会
捐输支援祖国抗战伟业
泉州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温锦辉致辞表示,1938年,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南洋华侨,高举抗日救亡旗帜,成立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极大地促进了南洋华侨的大联合。南洋华侨由此第一次不分地域帮派、不分政治倾向、不分阶层地团结起来。在总会的领导下,南洋侨胞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捐输,组织机工回国服务,有力支援了祖国的抗战伟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在南侨总会的组织和运作中,泉州旅菲侨领李清泉首倡组织南侨总会,泉州华侨全力支持南侨总会的救亡工作,泉州华侨既是两届南侨总会代表大会代表的重要来源,也是构成南侨总会领导层的核心力量,可以说,泉州华侨是南侨总会重要的参与者、领导者和支持者,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活动现场,泉州市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会长陈笃恒先生作为南侨总会秘书潘受的后辈,在发言中回顾了潘受先生与南侨总会的历史,由衷感叹泉州华侨的赤子情怀。据了解,1939年2月,陈嘉庚在《南洋商报》号召华侨青年回国服务,潘受积极协助组织3200余名南洋华侨子弟组成南侨机工队,在滇缅公路筑起“不沉的补给线”。1939年12月,潘受受陈嘉庚委任,担任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团长(后兼任第一分团团长),于1940年3月率54名侨领启程回国。潘受与慰劳团不畏艰险,足迹遍布重庆、延安等地,不仅带回国内军民团结抗战的真相,且在海外掀起新一轮援华热潮,更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支撑,成为祖国最坚实的海外后盾。
展览持续三个月
图片和实物再现华侨抗战功勋
此次展览展期三个月,聚焦泉州华侨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组织运作中的关键作用,通过200多张珍贵历史图片和20余件珍贵实物,展现他们作为南侨总会重要参与者、领导者和支持者的突出贡献,彰显泉州华侨在抗战伟业中的不朽功绩,传承弘扬华侨先辈“家国同脉、危难共赴”的崇高爱国精神。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侨爱联心”志愿者服务队授旗仪式,12支志愿者服务队将继续发挥侨心侨智侨力资源优势,进一步丰富“志愿讲解”“侨史讲堂”“寻亲寻根”“侨厝保护”等涉侨志愿服务项目,为服务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侨界志愿者的力量。
在涉侨实物资料捐赠仪式上,6位乐捐涉侨实物资料的爱心人士获颁证书。据悉,侨眷叶长健先生、黄晓坪先生,蒙古国中华福建总商会副会长侯金星先生,新加坡侨胞傅火德先生,仰恩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吴浩铃女士,福建励精集团副总裁孙团结先生等6位爱心人士,将珍藏的华侨华人相关文物、史料等实物资料捐予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以赤诚之心支持华侨文化建设与发展。
来 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