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路过中心市区铭湖路的市民,会在泉州师范附属中学、湖心实验小学旁边看到一个小屋,上方写着“时光补给站”几个大字。这个“时光补给站”是怎么回事,有何用途?近日,记者前往实地一探究竟。
书屋内,孩子们在志愿者的看护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红白相间的清新驿站
放学后的“快乐驿站”
25日下午4点多,在丰泽区铭湖路湖心实验小学围墙边,一间红白相间的清新驿站,格外醒目。3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二三十名小学生各得其乐——“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几名二年级孩子们在开展诗歌背诵比赛,稚嫩的童声穿透玻璃窗;伏案疾书的身影与沙发区静读的侧影相映成趣;角落里还有三五成群摆弄玩具的学生。
这个配备空调、书桌、沙发及卡通装饰的小屋,实际是家长接送“时间差”的安全缓冲带。身着红马甲的家长志愿者叶女士穿梭其间,一边整理书架上的儿童读物,一边留意着孩子们的需求。“我也是积极报名,这才当上志愿者。”她说,女儿这几天放学后,就先来这边等待,很开心,这里既是“快乐中转站”,也是“安全岛”。
各方发力齐心推进
丰泽区东湖街道铭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黄培纯介绍,社区所属的铭湖路,有泉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湖心实验小学两所学校。
“见过中学生蹲在树下扒饭,也常见小学生挤在保安室等家长。”黄培纯长时间观察发现,一些中学生在傍晚放学后,因为距离晚自习时间短暂,就近吃饭或家长来送餐,有的学生就蹲在路边、树下草草吃饭;湖心实验小学放学时间在4点多至5点,加上延时课,一般在5点至6点,有一小部分家长没办法准时来接孩子。学生们要么在校门口徘徊,要么在校门口较狭小的保安室里等待,“保安室代管”现象较为普遍。
黄培纯说,不久前,社区筹划依托“党建+”邻里中心,在学校旁边设立一个简易“共享小屋”,供学生们休息吃饭、等待家长之用。这样一来,家长若因为迟接,学生们放学也有个安全的去处。
这个想法,在东湖街道党工委党建引领及全力推动下迅速付诸行动。黄培纯说,得到各方的支持后,社区整合党建资源、家长力量,将民生痛点转化为“15分钟便民生活圈”节点,落实推进此事,在不影响周边交通秩序等的前提下,建立了约32平方米的小屋。
“补给”时光更传递温暖
6月23日“时光补给站”试运行以来,湖心实验小学家委会主任潘玉磷连续几天都到现场参与值勤、观察情况。
潘玉磷说,“时光补给站”试运行后,家委会向家长们通报了这事以后,家长踊跃报名当志愿者。目前,家委会暂行安排每天一两名家长志愿者执勤,维持看护“时光补给站”秩序,“等到最后一名学生被家长接走后,家长志愿者才会离开。”
作为“党建+”邻里中心的创新实践延伸,“时光补给站”试运行三天已显现共治成效。目前,“时光补给站”暂定于下午4点多开放至6点左右,除了一小部分中学生,每天都有几十名小学生在此写作业、看书,度过等待的快乐时光。
32平方米的“方寸之地”凝结着基层治理智慧。“命名为‘时光补给站',是因为它缓解了家长接送‘时间差’问题,解锁了孩子们放学后的幸福时光,既补给时间,更快递温暖。”黄培纯说。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