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内容

【传奇】​泉州花灯技艺更新迭代:匠心巧工守护 灯艺大放异彩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2-23

【传奇】

泉州花灯主要有彩扎灯、刻纸灯、针刺灯三类,技艺不断更新迭代、历久弥新

匠心巧工守护 灯艺大放异彩

每到元宵节,泉州的大街小巷都会布设各式花灯。夜幕降临,花灯亮起,市民、游客们纷纷上街赏灯,这份热闹而浪漫的仪式背后,沉淀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具匠心的制作技艺。

元宵节前,泉州花灯艺人赶制花灯。 (庄丽祥 摄)

泉州花灯在继承了中原花灯的特色后,又与本地文化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形式越来越多,花样不断翻新,至今已创造出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新的花灯形式,成为南方花灯的典型代表。泉州花灯有什么特点,又经历了哪些创新?记者采访了多位泉州花灯非遗传承人。

千古传承创新的彩扎灯

竹架做支撑 造型穿彩绸

从制作工艺上讲,泉州传统花灯主要分为彩扎灯、刻纸灯和针刺灯三大类。纸扎灯也称篾骨灯,后来又有人称之为彩扎灯。制作传统的彩扎灯时,艺人们先用纸捻将竹篾绑扎成灯的骨架,再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粘在骨架上,然后贴上花边,描上花鸟鱼虫、人物山水等图案,挂上丝穗,明艳动人,早在宋元时期,就有各种扎灯技法争相斗艺。

今年72岁的曹淑贞是泉州花灯省级非遗传承人,她独具匠心地将泉州传统彩扎技艺运用到花灯制作,所制“曹氏彩扎花灯”备受推崇。曹淑贞介绍说,以彩扎工艺为特色的泉州花灯,也叫“竹篾灯”,制作一盏彩扎灯需要七八道工序,如设计造型、扎骨架、制光装灯、裱糊、镶金线、上色、装饰等,一盏普通的花灯制作至少要花上一周时间。每年元宵节前,各地订单纷至沓来,曹淑贞一家老小40多人都要“上阵”,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和家人实施流水作业,每个人负责一道工序。

彩扎、刻纸等工艺融合到一个花灯作品里(受访者 供图)

做花灯很不容易,“花灯里的彩扎人物惟妙惟肖,细到一根发钗,都需要工艺师纯手工制作。彩扎人物或动物的头部制作,需先雕塑样品,后做石膏模型,再用黏土彩制,加彩描五官。头发则是抽出老式女子黑色裤子的竖排经线,一根根梳理……”曹淑贞回忆说,早前,市面上的花灯款式都比较简单,彩扎以单面的形式呈现,糊在表面的纸受潮不易保存。近年来,花灯工艺师人才辈出,各类花灯“争奇斗艳”。经过钻研,曹淑贞改良了彩扎技术,设计出更新颖的彩扎花灯。她采用棉花和铁丝作为支撑,给彩扎主角穿上丝绸,形象也变成立体的两面,既便于储藏,也更具观赏性。《红楼梦》《西游记》里的经典故事、人物形象……都被曹淑贞搬到了彩扎花灯上,配以花鸟树木等,运用走马设置,让经典的故事情节在花灯上“动”起来,大大提升了花灯的颜值和观赏性。

泉州花灯省级非遗传承人陈晓萍同样以彩扎工艺闻名,他制作的花灯既有创新,亦有融合,一盏灯上同时可以看到阴刻、阳刻、针刺等多种技艺,美不胜收。陈晓萍说,彩扎工艺外形不受限制,因此彩扎灯既可做大,也可小巧玲珑,大型座灯、水灯、挂灯等不一而足。“传统工艺必须坚持,但是每年总要想办法创新,不然大家看了也无味。”在陈晓萍花灯传习所,记者看到有着多个角、如同从“立体几何”课本中掉落出的花灯。他介绍说,多角灯并不是传统样式,它结构上具有西方特色,图案却是传统的刻纸工艺制成,是西方力学与中国美学的结合;而另一盏“嫦娥奔月”,虽是传统题材,却充分结合了现代技术,通电后的花灯散发出明亮的光芒,灯座上的“嫦娥”徐徐转动,十分精巧别致;再如走马灯,以前很多都是利用空气对流的原理,现在多数是运用电机,将这二者结合起来。陈晓萍的女儿陈熙雅也加入花灯制作,其创新更大胆。“我以前就是学美术的,所以对图案之类的比较擅长,我设计的图案就是比较自由一点,比较活泼一点,跟传统的会不大一样。”她制作的花灯不仅精致小巧、独具创意,而且美术功底深厚,处处透着浓浓“泉州味”。

融两项国家级非遗的刻纸灯

不用骨架 刻画兼善

刻纸灯的工艺出现较晚,首创者是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花灯的所有图案全由制作者自己设计,再用刻刀在纸板上刻出来。刻纸灯不用骨架,全以刻好图案的纸板拼成,再镶上玻璃丝,创作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花灯同时融合了泉州花灯和泉州(李尧宝)刻纸两项国家级非遗。

李尧宝刻纸工艺被越来越多的花灯艺人所借鉴和应用 (受访者 供图)

“泉州无骨刻纸料丝花灯是李尧宝刻纸的一大展现形式。”泉州李尧宝刻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丽凤说。1968年出生的黄丽凤从小与外公、母亲生活在一起,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继承了李氏刻纸花灯的精髓。

“刻纸艺人之所以少,是因为善画者不善刻、善刻者不善画——而刻纸技艺,二者缺一不可。”黄丽凤说,刻纸看似简单,其实,一件好的刻纸作品光构图往往就需要几个月时间。据介绍,李尧宝刻纸的题材多取自闽南的古建筑。“闽南古建筑的这些装饰纹样本身就非常精美,构图也非常完整,在风格上很接近中国画的一些构图,在疏密、层次上都非常好。这些图案又有民间的艺术元素在里面,比如动物形象、神话形象等。同时,这些图案也是被限制在一个尺寸里,如一些砖雕图案就是被限制在门的两边,其规模是有等级制的,以显主人的身份。这些特点也适合在纸上进行表现,因此我们通过刻纸技艺重现这些纹样。”李尧宝刻纸技艺以其图形工整、线条流畅著称,其中刻画的线条特别细,最细的线条不到一毫米。黄丽凤说:“我们现在的作品成品一般都是A5纸大小,小作品都是10厘米左右的巴掌大小,体现的都是很细致的图案,所以对手工的要求很高。”黄丽凤强调,刻纸的刀法很讲究。“刻纸的过程一般先内后外,先精细部位,再大块面,先刻中心,再刻边框……”一叠纸经过黄丽凤的巧手刻制后,最终形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记者注意到,黄丽凤在刻纸的题材上也多选择闽南相关题材,她将惠安女、拍胸舞等具有浓浓闽南风情的元素加入刻纸中,也因此丰富了刻纸的内容。

刻纸灯《葫芦八宝》(受访者 供图)

如今,这种刻纸工艺也被泉州其他花灯艺人所借鉴和应用,泉州花灯非遗传承人林伟忠也制作精美的刻纸灯。比如,他的无骨刻纸《五星绣球》花灯,由五角星和多个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一个具有立体感很强的球体,灯身以和平鸽为题材,灯体中以自由飞翔的鸽子为图案,配上灯光后,灯体玲珑、透亮,一幅幅镂空刻制的刻纸图案就像一扇扇精致的窗花。图案后面柔和、朦胧地折射出丝绸的自然光泽,灯影摇曳,甚是好看。

玲珑剔透的针刺灯

针孔透出“繁星”光源

1978年,花灯艺人蔡炳汉创作了针刺无骨灯。这种灯的制作与刻纸灯相似,也是把灯体分解成若干块面,这些块面用较薄的纸板或图画纸剪成,再描上图案。不同的是,这些图案不再用刀刻,而是用钢针顺着纹路密密麻麻刺出来的,光源从针孔中透出,犹如繁星。

针刺子母灯《繁星》(受访者 供图)

蔡炳汉的女儿蔡聪琦介绍,蔡氏花灯很容易分辨出来,它不用骨架,而是用图纸裁成几何图形,再用针刺出精美图案,拼成灯后,再涂上颜料,亮灯后,光线从细小的针孔图案中射出,玲珑剔透,极具观赏性。蔡炳汉曾利用空气对流原理制作《游鱼灯》,其他代表作品有《众星拱月》《春光一品》《吴宫春晓》等,成为泉州花灯大师,并受多个东南亚国家之邀前往谈艺。蔡氏花灯制作极费工夫,一盏灯需要一个人手工打造半个月左右才能完成,不仅在工艺上讲究,也特别注重花灯的寓意,花灯制成后既有形又有神。

林伟忠同样善于制作针刺灯,他曾别出心裁创作出“针刺子母灯”。他应用传统无骨花灯的设计原理进行创作,由五个小的针刺花灯围绕在一个大的针刺花灯周边。“这个针刺子母花灯就好像是一位母亲带着五个孩子,寓意一家人吉祥和气。”林伟忠出生在花灯制作世家,师承父亲林守明。他孩提时就开始学习花灯制作,吸取众家之长,注重师法自然和扎实的功力,并把传统技艺运用到建筑、家具印刷等其他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针刺灯《古厝灯影》(受访者 供图)

“每年我都要求自己应该有创新的作品,力争与时俱进,不断开发出新的造型、新的表现。”林伟忠说。他用铁丝骨架代替了竹篾,让花灯造型更加有曲线,立体感更加强烈,细节上更加精细,结构上更加牢固。因为铁线可以轻易折出不同形状的图案;塑料PP板代替了绸布,不仅硬度高,还能变色。他不断尝试使用新材料,以前的针刺灯如果挂久一点,会慢慢褪色,新材料就避免了这个问题。他还将针刺灯在以往的针刺技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把原来在纸上针刺出各种花纹、图案,扩展到与刻纸图案相结合,在镂空的图案后面贴上刻好的蜡光色纸,让色彩更加鲜明,更加有层次感。扎针孔的工具,他则利用圆规上的针和钢柄,取代以往大号的缝衣针,比之前更顺手、力度更好把控。此外,他还运用了现代全新的灯光效果、拆卸式灯组等,让花灯呈现多元样貌且更加耐用。

林伟忠认为,花灯作为传统民俗技艺,想要保有生命力,应避免被简单地标签化,有时也尝试使用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展现。为此他做了不少努力:比如有次他将花灯做成酒瓶状,上面就写了一句网络上流行的话:“泉州,一座稍微不努力喝酒就没有朋友的城市”;他制作的《五星绣球》花灯,借鉴泉州古建筑中的“顶梁”等力学原理,设计成结构巧妙、没有骨架、全靠平衡力支撑的花灯……林伟忠和越来越多的花灯艺人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花灯不再只是元宵节的“专利品”,在寻常人家的某个客厅或阳台,在新潮时尚的办公室,人们经常都能看到花灯的身影,这意味着,传统花灯的制作技艺有了更多展示的空间。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