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九旬抗美援朝老人回泉团圆 一顿年夜饭跨越70载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2-18

大年三十,泉州市区平水庙28号古大厝厅堂里,一名拄着拐杖的九旬老人在家人簇拥下,缓步行走,抬眼所见的一砖一瓦,既熟悉又陌生,触动老人心底最珍贵的回忆;当她看到悬挂在厅堂最中间的一幅黑白画像时,瞬间双眼含泪,泣不成声:“父亲,我回来了!来吃年夜饭了!”

老人名叫陈秀民,1933年出生在泉州市区一个书香之家,其父是清朝举人、泉州西隅学校创始人陈仲瑾先生。1950年,17岁的陈秀民,瞒着家人报名参军,继而北上抗美援朝。此后,她虽曾几次回泉州祖宅,都没能在祖屋吃上年夜饭。这一次,她终于吃上了这顿心心念念70多年的年夜饭。

陈秀民老人(左三)重温心心念念的泉州味道

抗美援朝出发前留下珍贵合影,前排右四为陈秀民。(受访者供图)

出生古城书香门第

瞒着家人报名参军

1938年陈秀民不满6岁时,随哥哥姐姐到西隅学校读书。1950年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二十七军在泉州招募会讲普通话和闽南话、高中文化程度的革命青年组建“东渡服务团”。当年7月,深受家庭进步思想熏陶和哥哥姐姐革命榜样影响的陈秀民已是共青团员,便瞒着父母从晋江县中报名参军入伍,临出发前二哥陈泗东获得消息才赶来送行。

1951年4月,陈秀民随部队从冰封的鸭绿江入朝时患病,被迫留守境内,后随津浦部队到山东泰安驻守王家村,在教导团参训并担任文书,为指战员书写档案,同时担任文化教员。

1952年5月,陈秀民经调干由部队上大学,后赴苏联留学,进入莫斯科斯大林铁路运输工程学校工程系学习。1959年陈秀民毕业回国,分配到兰州铁道学院,长期在土木工程学院任教。1993年退休后,她仍受聘为学生授课,直至67岁才离开讲台。

念叨70年如愿以偿

大年夜重温泉州味道

退休之后,陈秀民常年居住在北京,但时常挂念着家乡泉州,尤其是参军之后未能在祖宅吃上年夜饭,老人一直引为憾事。

“念叨了70多年,终于如愿以偿,老人家十分开心。”陈秀民的侄儿陈笃恒说,三姑身体硬朗,可惜前段时间摔倒,此次回乡行动有所不便,只能拄着拐杖,“从北京上车后,一路上三姑的精神不错,令人欣慰”。

为了张罗这顿特殊的年夜饭,陈笃恒一家子忙活了好几天,“自己做了几样闽南特色菜肴,三姑吃了挺满意的。看着她细嚼慢咽的神态,仿佛是在回味童年时光!”老人家还想逛逛古城,感受一下世遗之城的烟火气。

“三姑是正月初二回北京的,本来还想多待几天,考虑老人家年纪太大,就提前回去了。”陈笃恒说,老人家一回到家乡,就十分兴奋,看着城里的一切都很新奇,“大年初一,天气放晴,我们带她去逛了西街、中山路,还特地去看了钟楼,老人家很开心”。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