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5月1日讯(融媒体记者 陈智勇 通讯员 郭雅靖 曾世彬 谢子丑)南北琵琶对弹致敬传统、千年偶戏与机器狗“驯猴”、“十八步科母”跳动街舞……2025全国南戏展演暨第三届海丝泉州戏剧周活动的启动仪式专场演出亮点纷呈,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完美融合,让古老的南戏因“潮”不断焕发新光彩。
泉州有戏,2025全国南戏大汇演在泉州启动 (陈英杰摄影)
演出现场 (陈英杰 摄)
六剧种同台共舞《跳加官》祈福
《四将开台》《相公爷踏棚》《跳加官》,此次专场演出仪式感满满,率先登场的是参加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泉州提线木偶戏《四将开台》,请出戏神相公爷踏棚,为2025全国南戏展演开台祈福。
随后,永嘉昆曲、调腔、梨园戏、莆仙戏、梅林戏、婺剧六个剧种,为大家献上《跳加官》表演,祝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四海升平。据悉,跳加官源于古老的面具傩戏,是众多古老剧种同源共流却又形态各异的祈福仪式。
演出现场 (陈英杰 摄)
千年南戏不断焕发时代光彩
此次全国南戏展演启动仪式专场演出,中国艺术研究院琵琶演奏家吴玉霞携手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同台演绎了南音“四大名谱”之一《走马》。南北琵琶对弹令人惊叹,成功地将跨地域、跨流派、跨风格的琵琶艺术高度融合,让千年雅乐焕发时代光彩。
“南北琵琶艺术各有特色,具有温婉清丽的乐韵之美。本次南北琵琶的‘对话’意义深远。”吴玉霞说,此前曾多次来到泉州,对南音等传统音乐艺术怀有敬畏之心,此次同台演出通过艺术呈现,让南北琵琶文化独特的审美与表达,结合器与乐、艺与情得以深层涵养,使心与心连接一体。希望更多的习乐者、爱乐者关注传统文化,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与魅力。
紧接着,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与北京大学风雷街舞社,碰撞出古典与时尚的肢体火花。来自北京大学风雷街舞社的年轻舞者将梨园戏“十八步科母”的手姿编进街舞,梨园戏传承中心的演员突破传统范式,呼应街舞的节奏。潮流的肢体语汇融入传统的戏曲科范,构建起“破界·共生”创新生态,拓展非遗活化的无限可能。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共生,AI机器狗参与演出让一场千年提线木偶与人工智能的跨时空互动也随之展开。当以数条丝线驾驭的灵猴与石敢当形态的仿生机器狗邂逅,表演者指尖的细微颤动皆成戏眼,机器狗的视线不断追随灵猴的弹吉他、跳迪斯科等高难度特技表演。为了让机器狗更有“泉州味道”,将现代科技最前沿的AI机器狗化身泉州传统“萌宠”——石敢当。
“大手牵小手” 南戏发展未来可期
延续前两届的保留节目,“大手牵小手”为启动仪式落下帷幕。婺剧《连环计》、梅林戏《梅林谣》、永嘉昆曲《牡丹亭·游园》、调腔《北西厢·请生》、五音戏《王小赶脚》、祁剧《杨门女将·探谷》、莆仙戏《状元与乞丐·孔词》、粤剧《帝女花·香夭》、高甲戏《昭君出塞》、晋剧《庄周试妻》、梨园戏《陈三五娘·睇灯》等剧目选段由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演员与小传承人联袂上演,从铁血豪情到市井百态,从婉转情思到生死大义,十一个珍稀的古老剧种以独具特色的唱腔声律、地域风情共绘中华戏曲的斑斓画卷。
“南戏薪火,如闪烁的星辰,照亮千年的艺术时空,跨越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结界,融合古典与时尚的艺术魅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全国各地更多优秀的剧种来泉交流。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