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端午的“初心”:防疫病 岁安康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6-07

端午节,是所有中国传统节日中,内涵和习俗最复杂的一个节。

这是研究了30多年古代时间文化体系的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刘晓峰作出的一个判断。端午节在叫法上,有端午、端阳、端五、夏节、五月节、龙舟节、粽子节、药节、蒲节、浴兰节等至少十六七种;在节日传说上,有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有起源于越王勾践、吴越民族祭祀龙图腾、上古逐疫、古越新年等各种学说;在节俗上,古人有在端午日炼剑、炼镜,采药、制药、祭药、晒药,沐浴兰汤,饮雄黄酒、菖蒲酒、艾酒,插艾叶、挂雄黄袋、焚避瘟丹,制艾人、艾虎、蒲人、蒲葫芦为饰,穿五毒衣、系五色丝、戴五色花纸,斗百草、拔河、决射、划龙舟等几十种活动。至今,泉州仍保留和传承着挂“五瑞”、包粽子、挂香袋、赛龙舟、海上泼水节、水上捉鸭等习俗。

在多种起源传说和复杂的节俗背后,都有个火热的“午”。刘晓峰指出,“午”是端午节的中心,是端午节最坚硬的“核”。因此,“端午”这个名称,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普遍叫法。古代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以此类推,至五月为“午”。所以五月又称午月,是夏至月,是一年阴阳转换的重要关节点。《淮南子》云:“芒种加十五日,斗指午,则阳气极,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也就是说,午月是一年阳气最足的月份,是阴气起始的月份。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阳气太盛,其力过强,过强则为恶,须避之。所以农历五月在古代被称为“恶月”,很早便产生了许多禁忌和辟邪措施。《礼记·月令》就规定,人们一定要在五月禁欲斋戒。编撰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为何古人对农历五月会有这样一种认识?以他们的经验而言,农历五月恰是蛇、蝎、蜂、蜮、蜈蚣五毒和蚊、蝇等的肆虐季,医疗条件有限的他们一旦因此受伤、发炎,生命就有危险。加上天气转热,传染病开始流行,饮食不小心,很容易得病,故农历五月初五最宜“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传统医学认为,当月药草效力最强,所以,采药、用药,沐浴兰汤成为农历五月初五的必然习俗,古人的目的在于禳病驱邪,实质是展开卫生防疫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万建中认为,端午节就是古人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瘟疫作出的具有明确时间维度的预判。在防疫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提炼出既便于操作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融入节俗的仪轨,代代相传,为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习俗面目出现的防疫体系。也因此,端午节的祝福语,“端午安康”比“端午快乐”更受欢迎和重视。

现代,随着医学的发展,虽然这些古人害怕的毒与恶已经威胁不大。但作为历史形成的全民集体强化防疫意识的时间节点,端午节在防疫养生、防患流行病和种下防疫的心灵种子等方面,仍然十分有意义。每年这个时间阶段,泉州的卫生疾控部门也会发出预防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的健康提示。□融媒体记者 黄耿煌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