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泉州簪花围火出圈 多地刮起簪花热潮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1-19

“今世簪花,来世漂亮”,不少游客因为这一句话来泉州体验蟳埔女簪花。近段时间,随着泉州簪花围火出圈,国内多地也刮起了簪花热潮。记者在不少视频平台看到,多地游客头上的簪花围虽然形似,但从发髻的盘梳到簪花的手法,都与泉州本地的簪花围大相径庭。

蟳埔簪花围民俗专家表示,欣喜于簪花围被众人所喜爱,但更希望簪花围背后的文化及内涵能够被更多人熟知。泉州市相关部门也表示,今后将加大蟳蜅女簪花围内涵的宣传,传播泉州簪花围文化。

多地的簪花围从发髻的盘梳到簪花的手法,都与泉州本地的簪花围大相径庭。(视频截图)

现象

国内多地现簪花热 簪花手法却被诟病

记者在多个视频平台上看到,河南许昌、辽宁兴城、浙江杭州等地均有簪花的视频。河南许昌当地一媒体报道,由于许昌簪花火爆,一家民俗店每天要为上百名游客簪花,游客单排队就要三个小时等。视频中,游客们头上的簪花与泉州簪花围相似,发髻上花团锦簇,再搭配精致的妆容,深受游客欢迎。当镜头拍到游客发髻后方时,记者注意到,化妆师在簪花时并未帮游客盘起发髻,也未将花朵串成花围,而是直接用发卡将花一朵朵固定在头顶上。为了遮掩满头的数十个发卡,化妆师用一朵较大的花盖在发卡上方。

此外,不少自媒体号在家里DIY,有的直接将各种假花用胶枪固定在发箍上,有的用绒花条拧成花朵形状再固定在发箍上,直至发箍上形成一个花环的形状。视频中的博主不必盘头梳发髻,便直接将发箍戴在头顶上。

记者梳理各地媒体关于当地簪花热的报道,不少媒体都会主动提到泉州簪花,但并未对泉州簪花内涵做解析。有的则直接打出了“不是泉州去不起,而是××更有性价比”的新闻标题,这也引发了网友的争议。不少网友表示,视频中的簪花只是学到样式并没有学到精髓,泉州的簪花是有历史底蕴流传下来的手艺。

蟳埔簪花围在欧洲受到外国友人围观(视频截图)

希望

正确推介蟳埔簪花围 讲好背后的文化内涵

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推介人黄丽泳表示,随着泉州簪花围火出圈,国内多个城市均有商家学着簪花。但在她看来,视频中化妆师或者自媒体人的手法只能叫插花或别花,在服饰的搭配上,也与泉州蟳蜅女不同。黄丽泳说,泉州蟳埔女簪花围时,需先将头发往脑后梳拢好,扎上红头绳,盘成近似圆形的发髻,中间横插上骨簪。接着戴上已经串好的不同颜色的鲜花或绢花,一圈一圈地缠在发髻上,一般三到四圈。接着边花、小花依次装饰,一个完整的簪花围才算完成。此外,蟳蜅女所用的花有茉莉花、素馨花、山茶花、玉兰花、菊花、夜来香、含笑花、粗糠花等,品种繁多,依季节变化而不同。

“很开心我们的文化被那么多人所喜爱,也很感谢那么多的城市帮忙宣传,但是希望他们能正确推介蟳埔簪花围,让大家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黄丽泳表示,文化的推广和传承需要更多人参与其中。

蟳埔簪花围火出圈(泉州市文旅局 供图)

部门

多渠道发布簪花围步骤 传承弘扬这项民俗技艺

据悉,蟳埔女习俗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头饰即簪花围便是当中的民俗之一。

“与国内其他城市的簪花不同,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蟳埔渔村当地生活习俗中留下了不少海洋文化的痕迹。蟳埔女从服饰到头饰与泉州海丝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服饰俗称‘大裾衫、阔脚裤’,头饰俗称‘簪花围’,这些闽南渔女特有的装束体现着海边生产劳作的特点,头饰中常用的素馨花、含笑花、粗糠花据说是宋元时期阿拉伯人蒲寿晟带来移植于当地的,流露出异域文化的气息,经过交融演变进而形成其独有的地方文化特色,它不仅是一种民俗,更承载着渔家人的情感和历史记忆,也表达出当地人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希冀。”泉州市文旅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中的一个原则是提高能见度和影响力。泉州簪花围能够在其他城市受到热捧,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是个好事;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专属于它的一套完整的非遗规制。接下来,他们也将加强对簪花围民俗技艺的传承和弘扬。

该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联合泉州市丰泽区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以及非遗传承人,通过各渠道发布簪花围技艺的各种步骤,让更多人了解蟳埔簪花围真正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欢迎更多的游客来到泉州,亲身感受簪花围的魅力。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