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景点景区 > 内容

石狮海峡渔文化博物馆:为感恩而建的渔博馆竟与联合国有关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4-01-19

走入石狮市鸿山镇东部的古老渔村——东埔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海产的咸鲜味。这里东临碧涛,西接洪厝,北交大堡、前山,西南又与伍堡毗邻,可谓揽山瞰海,得内湾之形胜矣。在村里的东福寺附近,有一座并不太起眼的综合楼,石狮海峡渔文化博物馆便藏身于这栋楼中。

这座民间博物馆2014年由邱国凹、邱国红、邱国福等东埔老渔民牵头创建,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但让游客没有想到的是,建馆的初心却是缘于感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的一次海上援救。1991年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乘坐“和平方舟”号考察船抵达泉州,对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为期6天的考察,确认泉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而就在“和平方舟”抵达泉州前,曾在海上搭救起因风浪导致渔船损坏漂泊于汪洋整整8天的8名泉州渔民。这8名渔民,除了1人为惠安籍外,其余7人全是东埔村渔民。后来,8位获救渔民找到了考察团,深情表达了他们的感恩之情。随后,海内外主流权威媒体纷纷对此事进行报道,一度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热议。东埔村也因此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缔结下深厚友谊。

这是当年获救东埔渔民返乡登岸之处

为纪念这场“生死援救”,东埔村民们曾商议要在该村海边制高点的礁石上建“感恩纪念亭”,但由于种种原因,纪念亭的建设耽搁了下来。为完成获救渔民未了的心愿,邱国凹、邱国红、邱国福等东埔老渔民于是创建了石狮海峡渔文化博物馆,以展示、赓续传统渔文化的形式,向世人传递着东埔人独特的感恩之情。

情谊绵绵似海长。当年在考察泉州时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协调员的杜杜·迪安博士,于2017年应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泉州市的邀请再次来泉,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创意与遗产研习班。访问泉州期间,杜杜·迪安博士关切询问当年获救的8位渔民现况,他说道:“我的泉州朋友(指8位渔民)怎么样了?他们现在过得好吗?他们的健康如何?我向朋友询问这些问题,因为我对他们确实有着深深的感情。”这份询问,这份关切,无不渗透着对于生命、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热爱,也让泉州人感念至今。

“距离那次海上救援已33年了。泉州人是知恩图报的,对于包括杜杜·迪安博士在内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的救援大德以及跨越年岁的深情厚谊,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全力把海峡两岸传统海洋文化、渔业文化宣传好、继承好,不负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海峡渔文化博物馆馆长邱国凹表示,该馆现今以渔业文化、民风民俗、宗族渊源三大主题为核心,有源远流长、耕海犁浪、乡风民俗、地灵人杰等多个展厅,演绎海峡两岸的传统渔业文化,在重现闽南风土民俗的同时,溯源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向观众呈现先人们耕海打拼、勤劳勇敢的创业精神,展现戒奢节俭、厚德载物的渔家美德。“泉州如今已是世遗之城,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希望海峡渔文化博物馆能成为沟通中外的一种纽带。同时,我们也希望馆内展示的内容,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过去的历史,激励他们志存高远、努力拼搏。”

责任编辑:苏慧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