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以文学的名义赴一场海丝之约 中国著名作家(摄影家)走进泉州采风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2-01-20

倾听宋元中国足音,感受海丝泉州脉搏。15日至19日,“海丝城鉴:中国著名作家(摄影家)走进泉州”采风团畅游泉州世遗景点,品鉴城区建设成果。

此次采风活动由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香港商报福建办事处联合主办,泉州城建集团承办。

团长五天写30首诗礼赞泉州

此次采风团由第六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黄亚洲为团长,作家成员还有:王剑冰、徐剑、王久辛、马步升、李建军、杨海蒂、蒋蓝、周习、李晓东等,同时,还邀请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的摄影家郑杰与作家同团采风,共鉴美好。

黄亚洲第一次来泉是七八年前,此次再来,其为泉州全新的发展面貌赞叹,在前后五天的时间里,写出了30首诗篇,每一行诗句均抑制不住对泉州的景仰与赞叹,字里行间更透露出对泉州的深情与厚爱。

“此次故地重游,泉州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黄亚洲说,当代泉州人建设新泉州的硬骨头精神,亦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泉州城建集团在海丝名城建设中卓有成效的担当,在规划、设计、施工诸多重要节点上做到高起点建设,追求高品位,还主动承担民生项目,解决老百姓的期盼与关切。

活动期间,采风团先后深入泉州开元寺、李贽故居、蟳埔民俗文化村、东海总部经济区、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等地及集团承建项目现场采风。同时,还走进泉州城建集团,与泉州城市建设者和我市文化文艺各界座谈交流,畅谈海丝名城未来发展。

“一座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

“每一次来泉感觉就像回家,满街都是老乡。”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王剑冰说,这是他第六次来泉。

王剑冰由衷地为泉州的辉煌历史感到骄傲,此次泉州之旅更是感受到泉州新城区日新月异的发展脉搏,为泉州有担当有情怀的城市建设者点赞。每到一处,不管是东海总部经济区、滨海公园,还城东学园、滞洪排涝系统,均体现建设者的担当与匠心。同时,他还建议:在海丝名城建设中,要尽量让每一条街道保持古香古色之味,地名也尽量体现宋元的文化符号,让每一位游客走到这里就能与辉煌的历史连接在一起。

“这是一座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十天之内,我两次来泉州。”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徐剑说,泉州历史如此厚重,新城建设如此美好,这座城市有一千个理由让人住下来,有一万个理由让人留下来。

以城市学讲好新泉州故事

城市,让老百姓生活更美好。在采访中,各位名家纷纷表示,城市建设做建筑不是目的,而是要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走进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首先为‘四朵花瓣’高端大气的文化设施吸引,后了解到泉州市图书馆每年有超百万人次读者走进这里,更令人叹服。”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王久辛说。

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蓝刚完成一部70多万字的《成都传》。他说,做建筑就是做文化,而最伟大的文化是体现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泉州城市建设迅速发展,这背后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可以通过城市学的研究方法,挖掘历史故事、提炼时代精神,讲好新泉州故事,为建设“宋元中国 海丝泉州”提供强有力文化支持。

打磨有艺术品位的海丝名城

“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这句在泉州流传千年的谚语体现了历史上泉州建设者的工匠精神。

著名作家、《人民文学》编审杨海蒂认为,真正流传后世的是文化层面的东西,文化之所以能流传得久远,靠的是艺术作为支撑。她建议泉州在新城区建设中,要将刺桐树作为首选绿化树种,与刺桐古城呼应,打造与众不同的城市气质。

王久辛认为,要将更多艺术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中,城市建设最高级别是建成艺术品,今后可以将本土文化符号、历史符号、民俗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中,例如可以建一条弘一大道,将大师的主要成就、传奇故事、书法作品等融入其中。

在座谈会上,泉州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垂举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泉州新城建设最新成果。泉州城建集团作为海丝名城开发建设主力军,成立五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承接城东、东海、北峰等三大组团,到拓展至江南、老旧片区(古城外)等五大组团,成立五年来,在服务大局、城市建设、产业投资、国企改革等方面发出一个个令人振奋的“音符”,昂首迈入千亿级国企航母行列。截至2021年,集团资产规模达1300亿元、净资产670亿元,持续在市属国企中保持总资产、净资产“双第一”,同时承建大量民生项目建设任务,始终做有担当有情怀有艺术品位的城市建设者。

来源: 责任编辑:胡梓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