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安溪尚卿:千年炉火炼就“藤铁第一乡”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21-04-21
​世人只知安溪尚卿现代藤铁工艺享誉海内外,殊不知,早在宋元时期,这里冶铁冶银业等已成气候;千年以来,尚卿的铁器、银器、青花瓷等,一直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欧洲、非洲各地

世人只知安溪尚卿现代藤铁工艺享誉海内外,殊不知,早在宋元时期,这里冶铁冶银业等已成气候;千年以来,尚卿的铁器、银器、青花瓷等,一直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欧洲、非洲各地

尚卿竹编

去年,在泉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教授沈睿文分享了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的阶段性考古成果。考古成果的发布,同时揭开了尚卿乡——这个深藏在茶乡深处的小乡镇,一段段尘封已久的辉煌历史。

尚卿古称上坑,地处安溪县的中心地带,从交通条件看,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青山绿水,孕育了尚卿独特的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促使尚卿在历史发展中熠熠生辉,千年以来,冶铁、冶银、烧瓷、竹编等,炉火熊熊、生生不息,也为现代尚卿发展成为工业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底蕴。

穿过时间的长河,千年遗韵响彻今朝,从古时的铁器、银器、瓷具,到现代的竹编、藤铁等工艺品,从纵横交汇的古道商路,到远赴四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古至今,尚卿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特性,一代代尚卿人以创新与激情,在不断赋予本地工艺业新活力的同时,也助力尚卿乡构建成为宜业宜商的“中国藤铁工艺第一乡”。

藤铁工艺

宋元盛景 铁银炉窑遍布村庄

2019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团队走进安溪青洋,开展冶铁遗址考古工作,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被发现于安溪县尚卿乡青洋村南的荒芜的梯田,这是青洋冶铁遗址的一个代表。随着下草埔冶铁遗址的发现,尚卿的千年冶铁史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趁着春日暖阳,穿过蜿蜒山路,循阶拾级而上,亦能寻得置于其中的下草埔冶铁遗址,周边仍可见到被挖掘而出的铁渣碎块堆叠在旁,随手拾起一块碎块观察,会发现其表面还带着烧结后的斑驳痕迹,仿佛在诉说着此处往昔的冶铁盛景。据了解,下草埔冶铁遗址中不仅包括了一处冶炼遗迹,还涵盖了一组古矿洞、一处冶铁生产者余氏家族的祖屋遗址、一段古道,以及一座冶炼提供薪材的山地。据考古专家所推断,从遗址处找到的石堆、池塘、护坡、炉、房址、地面、小丘及众多板结层等遗迹,可以发现此地集中冶铁的时间大概是在宋元时期,当时此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冶铁生产体系,既能生产块炼铁、生铁和钢,还出现了独特的板结层的冶炼处理技术以及就地掩埋处理冶炼垃圾技术。同时,从遗址中已被揭露的板结层中,考古专家们亦发现了包含物为黏土、块炼铁颗粒、碎炉渣、方解石颗粒等质地坚硬的遗迹,从中也可了解到,当时尚卿所出产的是单质铁含量较高的铁块。

以下草埔冶铁遗址为引子,去尝试翻开尚卿的历史,便会发现,原来古时的尚卿曾被一炉炉熊熊燃烧的炉火映得通红。如在青洋村口口相传的历史中,也可寻见不少旧时的工业繁华,仅在此村中,可知的炼铁炉窑遗址,就不止下草埔这一处,据生活在此的老一辈人回忆说,听闻遍布全村各个角落的炼铁炉窑就曾多达上百处,环抱村庄的后山中,也遗留着多处古代矿井。如今,不仅在青洋村中能随处找到当时冶铁遗下的铁渣遗迹,在离青洋村不远的科名村,也有大规模冶炼遗址。据科名村的村民回忆说,由于古时留存在此地的铁渣堆积如山,现在村部就是建在铁渣堆积上的,村部边上,往小学的坡道,当地地名为“铁屎岭”,就是因为铁渣堆积,另外,附近的旧街、榕树集市周围也均分布有铁渣堆积层,不少当地村民的房前屋后地上凸起的铁渣碎块,还时不时会扎着往来行人的脚底。

那么,为何青洋、科名等地会在冶铁历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主要是与尚卿所拥有的独特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尚卿境内山脉属戴云山脉,群山环绕之下蕴藏有丰富矿产资源,如铁、锰铁、石灰石、煤、石墨、高岭土等。尤其是在青洋村,整个村中的矿产资源可谓遍地可获,特别是铁矿资源尤为丰富。安溪县博物馆原馆长叶清琳在《安溪文博留墨》中还曾有过这样的描述,“铁矿石是从四周近山开采出来,且有不少露天矿,容易开采,运输路程近的燃料有山林,就近采伐烟火弥天铁流滚滚,这就是当年青阳铁场的景象。”

据历史记载,早在宋元时期,安溪冶铁冶银业等已成气候,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中,曾提及全国的炼铁业是“西北甘肃、东南泉郡,皆锭铁之薮也。”当中的“东南泉郡”就是指泉州,而当时在泉州境内,安溪就是最大的铁矿与冶铁地,尚卿则恰是此时安溪冶铁业的主要产地。在宋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可找到记载称,“庆历五年(1045年),青阳(安溪青洋)铁冶大发,即置铁务于泉州。”随着尚卿境内冶炼业在唐、宋年间开始兴起,在无形之中也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就业趋势”,亦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促进服务业的产生以及山区集市的形成。如在青洋,发达的冶铁业引来无数外地人来此从业,村中亦因此有不少有趣的角落地名,如吴坪尾、许厝垵、许坑、高墘头、陈登墓等等,这些地名的由来即是当时外地人来此从事冶炼业,长期聚居,人们便以其姓称其居住处,名称沿用至今。

随着当地冶铁业的大规模发展,贯穿于尚卿的陆路、水路运输系统,将区域内外密切联结,呈现为高度一体化的乡村腹地手工业体系和海港经济体的空间布局和整体形态,伴着当时泉州港口的繁盛,由尚卿地区生产的铁产品,也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

明清繁华 青花瓷器远销世界

在尚卿,不仅冶铁历史源远流长,烧瓷工艺也曾盛极一时,出产自当地的瓷器,既成为当地人们生活中所需的日用器具,许多也与铁产品一样乘着远洋的商船被销往世界各地。

从绘有花卉、植物的精巧碗具、碟盘,到以生动人物场景画装饰的盆器、烛台,在年过七旬的尚卿乡翰苑村村民廖坤龙家中,依旧保留着不少当地出产的瓷器。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翰苑村当地,仍时常看到烧瓷燃气的点点烟火。而从本地瓷窑中烧制而出的瓷器,在当时不少内销于当地人家,成为家常器具。

时间一晃数十年,近日再访翰苑村,虽已不见窑炉烟火,但在村中后山里密密匝匝的香蕉林下,仍可找到不少古时遗留下的古旧窑址。据当地村民介绍,当中还有一些窑址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时期,而今若是去窑址附近转转,还不时能从泥堆中寻获一些旧时遗留下来的碎瓷。

拾泥成瓷,瓷碎入泥,见证昔日繁华。不单是翰苑村,在尚卿不少村中都可找到年代不同的瓷窑遗址。兴盛于明清的尚卿窑,其瓷窑的烟火亦是一直燃烧了近千年才熄灭。而关于尚卿瓷,早在明嘉靖《安溪县志》就有记载,“瓷器出崇善、龙兴、龙涓三里。”当中所提及的“龙兴里”就是尚卿。据《安溪县志》记载,在明清瓷窑址中,仅尚卿就有35处之多,位列全县之首,当中包括翰苑村13处,银坑村10处,科名村3处,福林村1处,科洋村2处,青洋村2处,灶美村3处,尤俊村1处,其中以翰苑上山窑、双溪窑,银坑的葫芦仑窑,科洋的琵琶仑窑,科名的宫仔尾窑等为明清青花瓷代表。其中在2002年被发现于尚卿乡尤俊村中的“窑内弯”,就属于明代的“蛋式”瓷窑,其发现也为研究安溪古代陶瓷历史和泉州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另位于银坑村中,年代较近的银坑窑中,其不大的窑室中现仍可见火膛、窑床、火厢、隔墙、通火孔等结构一应俱全,有幸步入古窑内部一探,地上随处可寻到布有精致花纹的陶瓷碎片,借着微弱的光线轻触已被烧得瓷化的瓷壁,仿佛残留上头的烟火气,一下便会引人穿越回到古时热火朝天的烧瓷场景。

尚卿古代瓷业的蓬勃发展,同样与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密切相关。由于尚卿盛产高岭土,森林覆盖茂密,柴炭充足,为瓷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条件。同时,由于尚卿地处内外安溪结合处,水陆交通便捷。陆路上,有多条古道从尚卿经过,联结了尚卿与内外安溪的交通,其中经灶美、徐州的古道往内可通往蓝田、长坑,往外可达蓬莱、金谷等地;经科洋的接天山古道,往内可连接长坑,往外通向新林、元口等地;经科山的盘岭古道往外直达湖头。水路方面,尚卿境内水系发达,三溪汇聚尚卿,一路向东汇入晋江西溪,正如《安溪县志》所提及,“龙潭溪,在龙兴里,通舟楫抵源口渡。”当时西溪上渡口众多,湖头渡、小溪渡、元口渡、蓬莱魁美渡等,均可连接尚卿经水陆运输而来的瓷器等货物,尚卿窑有瓷器从这些渡口经水路运往泉州、厦门等港口,再销往国内的台湾,乃至海外的东南亚等各地。

尚卿瓷业之所以发达,还与古时外销瓷需求有着重要关联。生活在银坑村的老人们讲述,听流传当地的旧闻所指,由银坑窑烧制的青花瓷涵盖有碗、盘、瓶、炉等诸多器具,这些青花瓷除了内销外,还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船只漂洋过海远销世界各地。这在张仲淳所著的《明清时期福建安溪青花瓷器》一文中可寻得线索,文中提及银坑窑吉祥纹青花盘,此形式青花盘首发现于埃及福斯塔特古城遗址。后至明清时期,随着尚卿遍布的瓷窑进入全盛期,窑火照天,异常热闹,这也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大宗瓷器商品,远销东南亚、欧洲、非洲各地。

现代蜕变 藤铁工艺引领时尚

翻阅历史长河的画卷,出产自尚卿的铁具、瓷器、竹藤编,犹如漫天繁星照亮了古道。而循着尚卿产业发展历史轨迹,虽制铁的炉火、烧瓷的窑炉已偃旗息鼓,但从千年前开始的冶铁技术,到延续数代人的烧窑工艺,到家喻户晓的竹藤编技艺,传统工艺的火种却在一代代尚卿人手中创新传承,生生不息。

从农耕时期开始就在尚卿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竹编器具,在20世纪70年代,迎来了一个蜕变节点,因当时正处于物资匮乏的年代,市场上热水瓶壳短缺,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校竹编专业的陈清河发现这一机遇后,于1971年回到了家乡安溪,在尚卿公社农械厂招收了5名学徒,并建立起竹编车间,在此专门生产热水瓶竹壳,而这里就成为安溪竹编产业的起点。

以一条竹篾、一根藤条,开启当地竹藤编产业化创新之路。据尚卿竹编工艺厂原厂长黄春生介绍说,随着1972年“安溪尚卿竹编工艺厂”的获批创建,在生产热水瓶竹壳的基础上,陈清河研发了多种竹编工艺品,由此将安溪竹编从实用农家具提升至工艺美术品高度。之后随着竹编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出产的竹编工艺品累积多达4000多个品种,且远销5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步履不停,创新不断。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陈清河开始组织设计创新,把竹编扩展到了藤编。以藤皮藤芯编织成篮身,以钢筋为把手,铁线环绕把手化为葡萄藤,将铁皮剪成葡萄叶,钢珠焊成葡萄串,而后彩绘着色,就这样,一个新的工艺品种——“藤铁工艺”就此诞生,而“藤铁工艺”新艺种的产品一经问世,便很快成为欧美等国际市场的潮流时尚。

正如古代尚卿因成熟的冶铁业、发达的陶瓷业,而成为一个冶炼、制造、手工制造业发达的重地。一根小小竹藤,也促成尚卿再次破茧成蝶。随着藤铁工艺火种的播下,尚卿这方热土衍生出一个完整庞大的产业,随着藤铁工艺行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原辅、物流等行业的发展,如今,尚卿已形成了集竹子、铁件、藤条、木料、树脂等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原辅料市场,藤铁工艺生产中的所有配件一应俱全,大大小小的现代物流企业,更是日夜不停地将尚卿藤铁工艺的精工之作,运出大山,发往各地,送出国门,2019年,安溪县被评为世界藤铁工艺之都。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古道犹在 见证往来贸易盛景

自古以来,促成尚卿冶铁业、烧瓷业等工艺业繁荣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不仅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强大的生产力,还有便捷的水陆交通为之提供贸易输出的原动力。

正因一直地处内外安溪结合处,在水路方面,古时尚卿境内已拥有发达的水系交通,三溪汇聚尚卿,一路向东汇入晋江西溪,经由四通八达的水路,将尚卿窑出产的瓷器输送到世界各地。不仅如此,随着古时渡口远赴海外的,还有尚卿当地成熟的烧瓷技术,对此,尚卿乡翰苑村书记李全枝介绍,当时不少翰苑烧窑工人们从翰苑山头,走灶美古官道,经蓬莱古渡口,漂洋过海筚路蓝缕扎根繁衍,也将掌握的烧瓷技艺继续传承,据统计,如今海外有翰苑李氏后裔万余人,其中在越南的7000余人,其祖辈们最初在异乡落脚就是以制陶烧瓷为生。

蜿蜒的古道横亘远方,亦在时光中染上斑驳印记。虽曾经人来人往的尚卿古道已从人们日常生活及其记忆中日益淡去,但长满青苔的石阶上依然依稀记载着当年的光鲜,透过残留古道上的斑斑迹象,仍可触摸到些许旧时遗韵。如处于接天山西坡的科洋村,古称为下科名,作为尚卿重要古道之一,其因处于安溪县尚卿乡东北部,这里自古就是内外安溪重要的交通节点,通往北东南三个方向的古道汇聚于此地,接天山古道就是该村东向出海的主干道。此古道是内外安溪重要的货物集散渠道,古时内陆外输的茶叶、粮食、山货、陶瓷等货物皆会由此进城出海,而外地运来的海产品、日用品、“洋货”等也需由此道进村入户。

古道既见证了尚卿昔日的交通繁景,也留存着尚卿产业发展的点滴印迹。千百年来,勤劳的尚卿人利用当地的资源加工成各式产品,通过古道销往各地,在谋寻产品销路的同时,也促成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出番过洋。据生活当地的老一辈人回忆说,早从明清时期,尚卿乡就有“尚卿墟”和“科名墟”两大集市,人们借由古道来“赶墟”采购生活所需之物,其中来赶“尚卿墟”的人们,还会在此“淘”各种日常竹器,如伽罗、簸箕、畚箕、斗笼、竹篮、竹椅、火烘、竹杯、竹碗等器具。这些日常竹制用具,都是由尚卿手艺人用一根“竹”和一把“砍刀”手工做成,其不仅在当地的集市上进行售卖,还会经由四通八达的水路通道,被销往全县各个乡镇,还有华安、漳平、泉州、厦门、漳州等地。

蜚英“藤”茂 文创电商开创大局

激旧引新,固本出新。一代又一代的尚卿人,在产品创新、产业发展上,也在不断开拓进取。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年轻一辈从父辈手中接过产业发展的接力棒,拾级而上,勇往直前。

如今在尚卿,过去的竹编工艺厂已改建为藤铁工艺博物馆,而厂里原来的工人不少不断成长,实现了转型,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成为电商。产自尚卿的藤铁工艺产品,早已从原来单一的竹编、藤编,发展到铁、藤、木、金属、陶瓷、树脂等二十多个品种。不仅如此,尚卿目前已有各类藤铁家居工艺企业近千家,各类加工点2000多个,从业人员2万多人,已形成从产品设计、模具加工、铁艺生产、木材制作、防锈喷漆、抛光打磨到电商营销、包装物流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正是始终不忘发展思路要紧跟时代步伐,电商这一新的销售模式的兴起,给这里带来了发展的新气象。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在家也能赚钱。这种网销藤铁产品模式在尚卿得到快速复制,从2009年开始,仅在短短几年间,灶美村就有308户人家陆续开了1150个网店,灶美村也在2013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淘宝村”,而尚卿亦在之后被评为全国首批19个“中国淘宝镇”之一。

2011年3月,外顺趋势、内打品牌。在深耕藤铁工艺文化的过程中,尚卿的藤铁工艺产业也随之调整布局,由此从单出口转向内销外销双轨并行,不仅出口的工艺品注重国外流行趋势变化,国内市场也着重致力打造品牌。在尚卿工艺产品品牌的打造过程中,近年来,尚卿亦积极通过网上推介交易、开直营店等方式,加大宣传,扩大工艺品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并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引领藤铁工艺发展的新潮流,赋予藤铁工艺产业更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据悉,去年,安溪县在尚卿乡建设藤云工艺园,通过引导“家庭作坊式”企业向规模化发展,打造藤铁家居工艺产业集群。而未来尚卿不仅会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家居工艺精品展、家居工艺论坛等活动,同时还将开展家居工艺主题工业旅游,建设藤铁工艺主题民宿,创建家居工艺品网络商城,进一步助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近年来不少外出务工的尚卿青年响应尚卿乡政府的号召,纷纷选择返乡创业,助力家乡产业的发展。近几年,大学生选择回归尚卿创业的人数也在持续上升,比例高达90%以上。据统计,目前约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万名外来创业者到尚卿进行创业、就业,不仅从事藤铁加工、电商等行业,在当地的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第三产业等各行各业中,也能找到这些新尚卿人的身影。一如千百年之前,随着尚卿冶铁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无数外地人奔赴而来,千年后的尚卿,亦以其创新独特的产业优势,吸引着五湖四海的英才近悦远来。 (陈士奇 章丽香 刘伯怡 文/图)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吴敏思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