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德化 瓷烧制技艺

时间:2019-11-26 来源:

一、概述

德化是我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中国十大主要陶瓷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出口基地和经济发展最快的陶瓷产区。德化瓷烧制技艺历史悠久,据德化考古发现的238处唐至清的窑址,结合大量发掘的古窑址瓷器残片标本分析推测,德化陶瓷制作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元,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

其捏塑工艺精巧纤秀、造型逼真,在刻花、浮雕装饰上,工艺美与材质美相融合,呈现出名窑气质,尤其是白瓷制品浓淡分明、层次丰富、釉色乳白如凝脂,透光度极好。德化陶瓷品历来是中国贸易重要输出品,与丝、茶并誉于世界,有“东方艺术珍宝”之称。

2006年5月20日,德化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工艺制作

(一)原辅材料

1、瓷土料

历史上,德化用单方瓷土生产瓷器。唐代,泗滨瓷民取白泥岐(观音岐)瓷土制瓷。美湖上田墓林窑取金竹坑瓷土制瓷。宋、元时期,泗滨、瑶台(宝美)、后所、乐陶等窑场仍使用白泥岐的瓷土、瓷石矿生产高白度瓷器。明清和民国时期,使用观音岐的瓷土和兔仔山(又名坂仔)的瓷土和瓷石,以土箕计量进行配制。葛坑、杨梅、上涌、盖德、赤水、水口等窑场就近取瓷土、采瓷石配制瓷土料。

新中国成立后,瓷器原料配制沿用旧方法。1958年,德化瓷厂成立化验室,到各矿点取样化验,测出二氧化硅、氧化铝、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钠等含量。然后根据各矿点瓷土、瓷石的化学成分进行配制。60年代后,德化陶瓷原料配制更科学、更规范。

2、瓷釉配料

新中国成立前,德化窑的瓷釉采用低温瓷石、石灰、谷壳灰配制。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沿用传统方法。1956年,开始用长石代替石灰,石英代替谷壳灰。20世纪80年代后,以长石、滑石、白云石、石英、高岭土等为原料,与硼酸盐、碳酸盐等化工原料进行配制,个别厂家利用少量的破瓷片,加上化工原料配制。

(二)制作流程

1、工艺流程

德化陶瓷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瓷塑人物上。作品的制作成型工艺,以模制为主,兼有少量捏制。这里以瓷雕人物为例说明。

(1)先参考有关人物蓝本或画稿,进行样品的构思设计,并以泥土做成一定规格的实心型主体样品。修整完备后,再根据坯体脱模的需要分解为部件,一般分为头部、身部与底座三部分,各部分又被分别切割作前、后片块;然后以纯净粘土制作成模范,模范与样品部件开脱后清除模中余泥杂质,经再次修整后,入窑烧成工具陶模,俗称土模。

(2)把瓷泥投入洁净的土模中,推挤压迫均匀,剔除多余的坯泥,等候稍干离模脱出。

(3)整修粘合。对脱模后的各种部件进行修整,通过粘合复原为主体,再修整,最后上手、足及附加装饰,形成完整的形象。修整工艺包括有雕刻、擦水、推光等。

各部件拼合前的修整工艺,主要是剔除部件上的多余泥料,特别是注重头部五官、毛发的修整,力求精细。

擦水,是用软湿布擦坯,使之利于部件粘合和雕刻,擦水贯穿于整修工艺全过程。

各部件拼合时,拼合胎面擦水后再用泥浆粘接,一般先分别拼合头、身、座的前后片块,再将三部分连接成整体,俗称合模。

雕刻和推光皆采用金属或竹制刀具进行,雕刻主要对各部位连接部、脸部五官、头发及衣服皱折进行刻划,使之比例协调,连接自然得体。推光的工具俗称“利子”,对坯体表面所有线条及光面,进行精工推压刮削,要求用刀均匀,深浅适宜,流利自然,表面不留痕迹。

手、足及附加装饰如花饰、珠串或飘带用手工捏塑,珠子大小要一致,颗粒匀圆,花朵要细而薄,形态逼真,手足及指关节与整体比例要适当,灵活如生,手臂上端做成实心圆柱状,插入袖口。

修整完成晾干后,浸入釉水匀透,底部接触面无釉露胎,即可入窑装烧。

2、关键技法

(1)雕刻装饰

篾划。系采用竹篾片作笔,在坯体上直接划成,手法轻快简练,自如豪放。上釉烧成后,划纹釉色较深,纹样明显。

印花。即刻有花样图案的模具与坯体一次性印压而成,花样、规格一致,简便快捷,能够大批量生产。印花须制作模具,先用陶泥按产品造型制成阴模,模内雕刻预定产品花样图案,经煅烧后成为具有吸水性能的阴刻陶模。采用浮雕手法制成的模具为主模,经多次翻制成生产用的模具,称子模。使用时,只要把适量瓷泥放入模中,均匀用力按压成型。脱模后,稍加修整粘台即成器物。上釉烧成后,即成具有花纹装饰的产品。

浮雕。浮雕系采用雕塑手法制作,使花纹图样高浮于器物表面的一种装饰。明代采用象牙白、猪油白创制的多种款式的梅花杯、笔筒、香炉、花瓶、八仙茶壶等仿白玉产品,均采用浮雕装饰。清代以来,德化瓷器浮雕装饰继续使用。

贴花。又称堆贴,是德化白瓷早期的一种传统装饰,多数应用于陈设艺术瓷,笔筒、笔洗、茶叶罐、糖罐等。先用模具或捏塑,制成所需的花卉、兽头等部件,经修整后,用泥浆粘贴于已修好的器物坯体上。细小枝条等不适印制的部分,应辅以推刻。堆贴时,所用粘贴泥浆的浓度,堆贴件与坯体干湿度应一致,以防粘合处开裂。这种贴花,适用对称装饰和图案装饰。可以达到装饰花样的形态、规格一致,具有近似浮雕的装饰艺术效果。

通花,又称透雕、镂空,是以雕刻为主的装饰手法。德化早在明代的博山薰炉、仿铜香炉、笔筒等产品上就已采用。香炉主要用于盖上的花纹图案部分,所饰花草仅留线条,中间刻成空洞。博山薰炉亦刻玲珑剔透的奇石,炉内烧香时,缕缕烟气从孔中冒出,缭绕升腾,香气四溢。笔筒整体以交叉花卉组成,除花、枝、叶外全部镂空,成为明代象牙白瓷中的一种特色产品。清代以来,博山薰炉、八卦香炉、狮子香炉的装饰仍用通花手法制作。

刻花的花饰为阴刻线条,花饰与器身平面相一致。上釉烧成后,划纹被釉填平,易于洗涤,不积污垢,花纹清晰。其适用性广泛,尤其是餐具等日用瓷的连方、勾草、花卉图案装饰等盛为适用。刻花装饰也有用开窗式表现的,有圆形、扇形、心形、长方形、菱形等多样开商形体。刻花时,先在开窗中绘好装饰图样,先将开窗范围内花纹刻好,然后将花样以外的瓷胎浅浅易除,使花样突出,形似浮雕。剔除的层面必须深浅一致,然后用尖形工具细加点琢,使其似用细沙颗粒铺成。上釉时,用蜡涂盖剔除部分,再整体浸釉,烧成后形成,剔除部分无釉、露出洁白无光的沙地素胎,带釉的花样和整体晶莹明亮的釉光形成对比,产生别有风韵的装饰艺术效果。

(2)彩画

青花,又称釉下彩青花。其制作方法为:用氧化钻为主配制的颜料,直接在瓷坯上描绘浑染。画好各种装饰花样后,再上一层透明釉,经入窑高温烧成后,瓷器釉下装饰呈现出青蓝色彩,颜料稍有差别,色彩也略有差异,有蓝中带青、蓝中带紫、蓝中带黑多种,浓艳出雅,永不变色,使用时不会产生铅、镉等有害物质,为日用瓷最佳彩色装饰。

古彩。又称五彩。一般以铜、铁、锡、锰、钴等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以铅粉、石英粉合成的硅酸铅玻璃为主要溶剂。彩绘时,以单线平涂的方法,用简练刚劲的线条勾成纹饰轮廓。然后在线框内,分浓淡涂染各种合适的颤料,人炉烤烧后,色彩鲜明。

粉彩,又称釉上软彩。是在瓷器上按图描好轮廓后,先填一层“玻璃白”,再以乳香油或水调匀色料,在玻璃白上描绘渲染,最后入炉烧烤而成。

新彩。用笔蘸色料在瓷面上作画,其表现技法和风格接近于水墨画。所用颤料以手工研磨合成,用乳香油调者称“油彩”,用水调者称“水彩”。由于新彩可一笔画成,并可化出浓淡的花朵形态,不需勾线填色,烤花温度范围较宽,成本也较低。

喷花。先用软铅薄片,按花样色彩层次,分别镂刻,制成配套模板,使用时按层次套在瓷器表面,以空气压缩机为喷枪动力,按不同用色要求,在喷枪上分别装入色料,操作时根据画面色彩和浓淡层次,按分版分色,依次分喷组合而成。釉上、釉下装饰均可采用。

印花。釉上彩印花,不同于早期的白瓷坯体模具印花,而是采用橡胶皮刻制花纹为印模,中间填粘一层富有弹性的海绵,其上再加一层力便手持的木托,以印模均匀沾上调好的色料,直接在瓷器上印出花形图样。印出的花样多为单色线条,适用于花边装饰。其他画面应加填彩各种色料,增加画面的色彩,称印彩结合装饰。

贴花。当代贴花装饰,均采用釉上花纸贴花。花纸均由花纸厂根据各种瓷器的造型和规格设计,花样繁多,有山水、人物、花鸟、有虫、瓜果,各种图案具备,可供不同产品选择采用,也可自行设计,向花纸厂订制,使产品装饰独具特色。

釉画,为德化瓷器别具一格的装饰特色。系以各种颜色釉为彩画颜料,用笔蘸颜料直接在瓷器上作画。采用釉画,操作者必须具有熟练的绘画技艺,充分掌握色料的特性,运用自如,浓淡、层次分明。

点釉是德化瓷中一项独特的装饰。在未上釉的素坯上留出规整的心形、扇形等各种式样的开窗空白,在空白处采用高温色釉颜料作画,或以高温色釉在花瓶素坯上绘画,然后在开窗空白以外或画面周围点釉珠。点釉时,必须严格掌握釉料的浓度,釉珠的大小,点距间隔均匀一致。烧成后,在发亮的釉点下露出洁白无瑕的瓷质,犹如无光索胎瓷上嵌满晶莹的珍珠。

腐蚀金彩。在瓷器釉面上涂一层石蜡,干后,用金属或竹制成的工具在蜡上刻划出预定的花纹、图样,再用氢氟酸腐蚀至一定程度,经水洗后,用笔蘸瓷用金水描涂,入炉烧烤后,达到理想的艺水效果。

电光彩,又称光泽彩,系用电光水作颜料,色有黄、红、蓝多种,以涂刷或画的方法施行,一般用于内外销细瓷茶具、盖杯等中档产品的口沿、颈、足及整体的装饰。烧烤后,色彩光亮。

(三)工装器具

利刀、蓖笔、竹签、毛笔、模具等。

三、工艺历史

远在新石器时代,德化地区就有陶器生产,唐末五代瓷艺已趋成熟。北宋的青瓷、青白瓷和白瓷已销往国外。宋元之际,白瓷逐渐形成主流。瓷质白度达到相当水平。元代,瓷雕佛像盛行,并成为朝廷的御品,受到马可·波罗的称赞。明代著名的阶级窑的诞生,被誉为“国际瓷坛明珠”、“世上独一无二珍品”和“中国白”称号的象牙白瓷研制成功和投产,享有“东方艺术”精品之称的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瓷雕艺术的成就,仿青铜器的精巧艺术瓷的生产、产品造型和装饰艺术等的综合发展,把德化瓷的生产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明正德以后,釉下青花瓷进入德化瓷的装饰领域,至清代大量发展,成为德化窑又一鲜明地方特色。瓷雕题材品种不断增多,多式多样的日用瓷产量也相应大增,窑场作坊遍及全县各乡村。清至民国,自制釉上彩绘颜料,所绘制的古彩瓷,画工精细,用色考究。

民国期间,釉下青花逐渐被釉上新彩所取代,20世纪30年代初期,先后引进国内外的练泥、球磨、辘轳车等陶瓷生产机械,试行研制釉上彩绘料、试产色釉和电用瓷、瓷砖、化工瓷,在成型工艺上改用石膏模注浆和机压成型新工艺。但由于日军侵华和地方兵灾匪乱,瓷器锖路受阻,乡村民窑纷纷倒闭,瓷器生产日趋衰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陶瓷工业在不断调整中得到迅速的发展。1951年全县仅有国营瓷厂2家,职工43人,生产日用瓷3.2万件,产值0.24万元。1958年,职工发展到2752人,年产日用瓷3055万件,总产值173.86万元,其中出口瓷239万件。60年代初,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陶瓷工业进行调整和压缩,到1965年,全县陶瓷职工减为1793人,年产日用陶瓷1154.75万件,总产值226.09万元,其中出口瓷335万件。1970年在“以粮为纲”“左”的思想影响下,批削“重瓷轻农”,全县公社的集体瓷厂全部砍光,国营瓷业亦遭受损失,瓷业职工减至1149人,年产降至736.45万件。1978年,职工恢复到1622人,年产日用瓷3969万件,总产值1268万元,其中出口瓷860万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德化陶瓷工业发展迅速。到1987年,全县有陶瓷厂122家,职工9417人,年产日用瓷10654.57万件,占全省日用陶瓷总产量的41.69%,总产值3027.2万元;出口交货总值2136.16万元,占全省陶瓷出口的56.58%。到1990年,全县陶瓷厂246家,职工15425人,年产陶9852.78万件,年产值9431万元,出口交货总值达6541.0l万元。

四、业态现状

德化县目前拥有陶瓷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80%的陶瓷产品销往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中国首个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最大的陶瓷茶具和花盆生产基地,获评中国瓷都、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陶瓷文化历史名城,2015年被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德化陶瓷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德化成功举办国博白瓷展、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等一系列陶瓷文化盛事,尤其是在2018年“中国白”大量入选金砖会晤国礼瓷和国宴瓷,进一步擦亮了世界陶瓷之都名片。德化县政府为了振兴陶瓷产业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每年投资10亿元以上。因为连续多年来陶瓷电商交易额占全国80%市场份额,所以,德化也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的“互联网+陶瓷”全产业链线上营销集群平台。

但是,德化陶瓷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在德化,陶瓷产业大部分是以家庭式、作坊式的形式在经营,因此,它的现代化水平较低。还有就是,德化从事陶瓷行业的人员众多,但是专业人员较少。

五、保护措施

(一)树立产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产品的价值在于产品品牌如何给予消费者带来感觉等一系列无形的体验。良好的品牌能够引导消费,能够为企业树良好的形象更具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利润。树立良好的品牌首先必须提升产品的质量,由量化向精细化转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地位。其次,应赋予产品品牌文化,没有文化的产品只是产品,有文化的产品才能够让消费者获得情感体验。品牌树立后更需要维护,需要从有形产品到信誉等无形的保证,努力建立良好的企业品牌才能够创造更大的利润价值。

(二)在电商浪潮中,开拓国内市场

德化县小规模的陶瓷生产厂家上千个,由于其资金实力等因素阻碍其发展。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将为小规模厂家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能够给予厂商提供更为丰富的客户信息。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网站形成网上做推广,线下做生产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为企业大大降低信息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将陶瓷业与旅游业相结合

德化是福建省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境内森林覆盖率高的77.4%,绝对是个避暑度假胜地。德化境内还拥有九仙山、戴云山、石牛山等自然风景区,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应该与陶瓷产业较好的结合起来,为德化经济贡献更大力量。旅游业的发展将吸引许多外来游客,这将促使公共设施的完善又将对产生衣食住用行的需求,旅游经济是种绿色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为陶瓷产业带来更大的资源优势。大量的旅客对于旅游纪念品也将产生巨大的需求,从而促进陶瓷业发展。德化则可以利用陶瓷业发展陶瓷文化旅游,参与德化陶瓷生产制作过程尽情感受陶瓷文化魅力,可以为旅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双向互动。两者结合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又利于企业的产品推广,将旅游业和陶瓷产业相结合必有利于德化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刘鑫鑫]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