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泉州李尧宝刻纸花灯

时间:2019-11-26 来源:

一、概述

李尧宝(1892.11-1983.3),又名李国富。他将自己独创的刻纸艺术融入料丝花灯,创造出了富有闽南特色的刻纸料丝花灯。李尧宝的刻纸花灯结构非常巧妙,没有一丝骨架,全靠平衡力支撑整盏花灯重量。灯内装上电灯,灯光一亮,四面玲珑,八面透光,垛垛的刻纸图案宛如浮雕一样被衬托出来,图案的后面,由于一条条料丝的折光,光芒四射,折射出夺目动人的光彩,显得富丽堂皇、金碧辉煌。

李尧宝刻纸料丝花灯聚刻纸、油漆彩绘、灯艺、料丝镶钳艺术于一体,是泉州独有的花灯品种,也是中国南派花灯的代表。2008年刻纸花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尧宝女儿李珠琴,孙女李婵娟、黄丽凤,以及徒弟许谦慎等人继承了李尧宝的刻纸花灯技艺,前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后三者入选省级传承人。当代刻纸花灯由于各种因素而陷入困境,2013年被泉州市政府列入濒危项目而加以抢救保护。

二、工艺制作:

(一)原辅材料:

原料以硬纸板(卡纸)、料丝(玻璃丝)为主,皆产自福建,应该说纸板的发明,才有刻纸灯的出现。

(二)制作流程

1、工艺流程

(1)裁纸板。根据设计好的灯体样式,裁出各个部位硬纸板的形状。灯体形状有圆形、四方形、六方形、棱形、花篮形、鱼形、瓶形、扇形、卷书形、扇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品种包括吉祥如意灯、双鱼灯、玉簪灯、恭灯、庆灯、绣球灯、多角灯、卷书灯、双鲤灯、金尊灯、花篮灯、金瓶灯、金蛇狂舞灯、玉莲灯、金凤来仪灯、鼓灯、双狮戏球灯、双龙戏珠灯、双凤朝阳灯、庆灯、渔家乐灯、五星灯、飞天灯、丝路花雨灯、古城新韵灯、百花祝福灯、和平海丝灯、南曲传云霄灯、伊斯兰风情灯、金猴闹春灯、仙桃祝寿灯、龙马精神灯等等。

(2)刻图案。设计好图案,将图案装订在纸板上,精心细致镂空雕刻出来。装订时的纸张多少要根据纸的质地而定,纸张可以是大红纸、蜡光纸、金纸、宣纸等等。李尧宝刻纸图案内容包括龙凤、吉庆、博古、花鸟、交枝、人物等,以博古图案、交枝曲己图案最具闽南地方特色。当代花灯刻纸创作题材比较丰富,可以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也可以是反映人们美好愿望的图案。

(3)粘料丝。再用均细晶莹的玻璃丝一根根整齐的粘贴在灯体图案的背后。

(4)施彩绘。灯体全身根据设计施以绚丽多彩的手工彩绘,然后拼合成灯。彩绘借鉴了油漆家具的彩绘方式,色彩从深到浅分为三个层次,形成了富有立体感的装饰风格。

(5)装电源。灯体内装入圆形电灯泡,根据需要装小型马达。

(6)加灯盖。灯的顶部加上“古盖”,古盖类似古建筑的屋面,古盖四边装上凰凤、蝙蝠、金龙为顶草,灯身以交技缠草为角草。

(7)装饰。在古盖的顶草、灯身的角草、灯底配上各种适宜的珠绥。

2、关键技法

这里的关键技法主要指刻纸板、粘料丝。

(1)刻纸板。刻纸板不仅考验刀工,还考验创作者构图设计能力,能够处理视觉效果和图案的连接。泉州刻纸花灯的图案大部分是李尧宝的原创,但也有部分是其继承者的创新,如黄丽凤的“雀之灵”灯,就是自己设计的图案镂刻而成。刻纸的刀法一般是:先内后外,先精细部位,再大块面,先刻中心,再刻边框。在刻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首先刻纸刀要随用随磨,始终保持刀口锋利,其次刻纸时是手腕用力,持刀要正,行刀要直,不能左右摇摆,尤其是刻厚纸时不要划,走刀时刀是靠上下用力来游动刀口。

(2)粘料丝。料丝由玻璃抽丝而成,将玻璃丝一根根整齐的粘贴于硬纸板图案背后,需要花费几年的功力,只有少数几人掌握这种技法。

(三)工装器具

李尧宝刻纸灯的刻纸花灯虽然灯体结构复杂,造型多变,但制作器具却颇为简单,料丝花灯以刻刀为主要工具,整套必备的工具有:刻刀、蜡盘、磨刀石、修刀的削刀,以及黏贴所用浆糊(现代改胶水等),彩绘用毛笔、颜料(国画、水粉、丙烯等)等。

三、工艺历史

(一)创始年代

泉州花灯起于唐,盛于宋元明清,延续至今。据南安丰州傅姓、黄姓族谱记载,唐僖宗年间,傅实以尚书左仆射衔带兵入闽,驻于荣武,在桃源建唐王宫,按长安结灯的礼仪祝圣天子万年,于是有了桃源点灯的开始。宋代梁克家《三山志》载有“泉州花灯品种色色俱全”。明清时观灯习俗更盛,天子观灯与民同乐,放灯时间延长,灯式愈发丰富,灯品种类日众,甚至采用优质、名贵材料制灯。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云: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乾隆版《泉州府志》中有“灯火三层,蘸沉檀其上,香闻数里”的记载,可见明清灯节之盛景。

料丝灯起于何时没有定论,但明代时料丝灯已经风行一时,为此明人薛蕙写了《咏料丝灯》一诗,其中“淮南玉为碗,西京金作枝。未若兹灯丽,擅巧昆明池”提到料丝灯的材料和发源地。明代文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亦记载:“料丝灯出于滇南,以金齿卫(今为云南保山县)者胜也。用玛瑙、紫石英诸药捣为屑,煮腐如粉,然必(用)北方天花菜点之方凝,然后缫之为丝,织如绢状。”在弘治年间,江苏丹阳人从云南把这种工艺带到丹阳,加以改进,风行一时。料丝灯经过几代人的翻新改进,更为古雅精巧,金碧交辉,如镂玉裁云,令人称奇,历来为名贵灯品。

至于泉州料丝灯所用料丝,是玻璃抽丝而成的。据清代陈葆堂的《温陵岁时记》提到“或以五色纸、或以料丝、或以通草,作人物鱼虫,燃以宝炬。”证明清或清之前泉州已经有料丝灯,但是到了清末由于人亡艺绝而失传。李尧宝经过数年的实验创新了料丝花灯艺术:传统料丝灯是以料丝冷却后的硬度为支撑力,加上绘画成灯,而李尧宝创新为将玻璃丝镶嵌于刻纸图案上,所拼合的料丝花灯整盏灯没有丝毫的竹、木、铁作为骨架,全靠灯身整体结构平衡力作为支撑。

泉州刻纸始于唐,盛于宋元,八闽大地历来的刻纸仅限于供应春节及喜庆的“红笺”、“福符”等。(“福符”是张贴在大门、厅门上的横楣,红笺是张贴在房门上的横楣)。历来刻纸师能刻不能画、善画者就不善刻模板,刻模板者不善刻纸,且缺一不能成事,同时图案较单调、呆板。这一局面直到李尧宝刻纸图案的问世才有了根本的变化。出生于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棋盘园的他出身工艺世家,祖父、父亲李九史和哥哥李琦是著名的闽南古建筑油漆画家,李琦擅长刻纸。李尧宝继承了漆画和刻纸工艺,能刻善画,因材施艺,20世纪20年代初,李尧宝应用刻纸技法镂空刻制油漆画样稿的办法创造出阴刻图案,深受油漆画同行的称赞并采用,当成工业纸模。195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尧宝刻纸集》,风行海内外,一时洛阳纸贵。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是李尧宝刻纸艺术最重要的特色。解放初期,李尧宝的刻纸艺术图案在闽南地区就广为流传。他率先把刻纸艺术图样直接地运用到建筑装饰、庙宇漆画、具有闽南风格的古眠床、家具木雕、船舶彩绘;锡雕、剧装、鞋帽、花灯等日用品、观赏品的装饰及包装装饰、工艺美术、宣传广告等领域。五十年代初,在政府的关心扶持下,李尧宝发起倡议,组建工艺美术工场,众推为“场长”,从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李尧宝陆陆续续收授学徒十八人,第一位学徒陈湛湛,后有方天泉及李尧宝的独女李珠琴,后又陆续吸收了潘丽卿、黄雪宝、郑淑珍等十几人,在李尧宝无私的言传身教之下个个刀功了得,在当时号称十八把刻刀。

李尧宝把刻纸艺术的工艺移植到濒临失传的料丝灯上,使刻纸艺术在料丝花灯上得到高度的呈现。花灯一问世,便深受国内外欢迎。福建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元宵乐”影片中,就有李尧宝的特写镜头。制片厂还多次摄制他的作品集。1954年北京新华社曾拍照并向国内外介绍。1959年他制作的“劳动光荣灯”送往北京,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花灯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等同志看了很感兴趣,详细了解花灯的制作过程和艺人的情况,刘少奇主席还和李尧宝在灯下合影留念。李尧宝的刻纸料丝花灯曾是国家馈赠外宾的礼品。1960年11月8日董必武来厂参观时题字:“丰富多彩,意匠生新,能见其大,能传其神”。李尧宝制作的“五星灯”,及一百六十五个等边三角形的“多角灯”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后选送出国展览,李尧宝的作品历年均被各级政府评为“优秀奖”、“创新奖”、“优秀传统奖”或“一等奖”。

1981年,泉州工艺美术公司成立了泉州刻纸花灯厂,“生产得到发展,人员也有所增加,创作了许多别开生面的花灯”(吴祖赞《李尧宝刻纸艺术初探》,《泉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1983.3)。刻纸花灯的生产进入高峰期。至90年代开始,受到市场的冲击而停产,工人解散后大多改行,只有少数几人坚持制作刻纸花灯。

今日李尧宝刻纸花灯依然闪耀在各大灯会展览上,李尧宝独女李珠琴,孙女李婵娟(主要学刀工)、黄丽凤(主要学绘画)继承了刻纸花灯艺术并发扬光大。她们的作品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历年设计制作的料丝花灯参加元宵灯展均有得奖。2004年春,李珠琴携两个女儿参加泉州市旅游局举办的“首届泉州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分别获得金奖、铜奖、优秀奖三个奖项。

(二)传承谱系

第一代:油漆画师李九史,男,李尧宝的父亲,李九史的父亲也是泉州地区杰出的油漆画师,李九史的画工精细,他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形成自己的画风和风格,在当时的行业内部享有较好的声誉。

第二代:李琦,李尧宝的哥哥,当时以刻门笺、福符、喜花、纸料为生,因刀功精细,所做产品畅销,门笺福符是闽南地区过年过节必用之物,李琦过逝后这些产品的生产由李尧宝继承,直至八十年代还在流行。

李尧宝,略(如前述)。

第三代:陈湛湛、方天泉和李尧宝的独女李珠琴,以及潘丽卿、黄雪宝、郑淑珍等十八人,时号称十八把刻刀。

李珠琴(1941—)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灯彩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自幼跟随李尧宝学习绘画、刻纸、灯彩技艺。1957年到工艺美术厂当学徒,学习刻纸及无骨料丝灯设计、制作技艺。擅长花灯传统制作,代表作品《绣球》、《双龙戏珠》、《玉簪灯》等。设计出上百种刻纸图样,其无骨刻纸料丝灯别具一格,造型美观、形式多样,品种繁多。

吴祖赞(1943—):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师承李尧宝,深得真传。1987年刻纸料丝灯《孔雀开屏》参加北京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93年花灯《火烧少林寺》、《多角灯》参加新加坡裕华园举办的泉州民间花灯展。作品屡屡获奖,1997年被中国轻工总会授予全国优秀工艺美术技术人员光荣称号。

许谦慎(1942—):首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66年考入原泉州工艺美术社,师从李尧宝学习刻纸和料丝灯制作,尤精通刻纸、制图。自1987年以来,其设计的花灯参加历届泉州市花灯展览并多次获奖,并赴新加坡、加拿大多国和地区参展,获得很高的赞誉。

第四代:李婵娟和黄丽凤。

李婵娟(1967—)。第二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1975年随李尧宝、李珠琴学习绘画,1979年学习刻纸、料丝花灯制作。深得祖父李尧宝真传。其设计出上百种形象优美的刻纸图案和造型优美的料丝花灯。作品参加各级展览深受好评。积极参加各种相关的工艺活动,展示花灯制作技艺,开展传承活动,带徒授艺三人。

黄丽凤(1968—)。首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74年师从李尧宝学绘画,擅国画白描、花鸟写意。1976年学刻纸,1978年学习花灯技艺。1980年开始设计花灯和刻纸,深得李尧宝真传并有创新,其惠女、南音、泉州民俗系列作品获得好评,花灯艺术参加各级各类展览频频获奖。其与泉州六中合作,开办李尧宝刻纸传习所,并共同编辑校本课程。

(二)李尧宝刻纸花灯传承谱系

(三)传承方式

李尧宝刻纸花灯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并以合作社的形式(泉州工艺美术厂)生产,因此在传授技艺方面,有了家传的形式,还以工厂师傅带徒弟、老人带新人的方式,很好地克服了传统家庭手工技艺传承所存在的“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等陋习,也改变了传统的师徒关系,这种新型的带徒方式,大大简化了传统的拜师仪式、出师要求等条件。

作为一门手工技艺,长期以来基本以口头传授和手工示范为主,少有理论上的总结与指导。

四、艺术价值

李尧宝的刻纸花灯聚刻纸、油漆彩绘、灯艺、料丝镶钳艺术于一体,备受海内外赞叹,誉满中外,是南派花灯的代表。其艺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李尧宝刻纸艺术精华的高度呈现。李尧宝全面继承了闽南刻纸艺术并发扬光大,他吸取了窗棂、装饰花纹、国画花鸟、木刻纹样、刺绣纹样等多门类民间艺术造型于一体。现存刻纸图案纹样逾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人们喜闻乐见的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有象征吉祥的博古、交技曲已、瓜果鱼虫等。其作品构图奔放自如,布局严密紧凑,疏密得当,一气呵成,层次分明,繁而不乱。造型新奇独特,优雅秀丽,栩栩如生。刻工纤毫毕露,线条细腻婉转,刚柔并齐、有的刚健挺拔,有的流畅利落,技法巧妙。画面黑白对比强烈,虚实阴阳兼用,手法细腻,采用对称、放射、连续,对角等形式。体现着优美、工整、清新、鲜明的独特艺术风格。特别是李尧宝的博古图案、交枝曲己图案最具闽南地方特色,形象造型古朴典雅,立意深远,博古通今,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第二,李尧宝将刻纸图案与绚丽多彩的油漆画风格相结合运用在花灯上,丰富了灯的装饰纹样,使花灯的艺术性大为提升,并构成了花灯重要的地域特色。

第三,料丝花灯艺术包含了闽南地区古建筑的所有装饰纹样、形式、又有古建筑力学原为主要特征,从另一个角度说料丝花灯的无骨架结构也是古建筑结构的缩影,对研究古建筑、油漆画、砖雕、泥雕、木雕的传统装饰纹样具有很高的参考、借鉴价值。

最后,李尧宝花灯继承和创新了濒临灭绝的料丝花灯艺术,使之得以流传。

五、业态现状

刻纸、料丝艺术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以前花灯广泛存在元宵节以及闽南民间红白喜事等各类习俗中,随着民俗的淡化,花灯的需求减少;此外,人们对生活空间的装饰品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西方审美的冲击,建筑基本采取西式建筑样式,低矮的空间并不适宜悬挂花灯;同样,剪纸也逐渐退出了室内装饰品的行列,传统刻纸、花灯艺术的生存空间受到大幅度压缩。同理,料丝原来在民间也有广泛的用途,今天由于没有市场需求而一度销声匿迹。致使新时期新一代青少年对李尧宝刻纸,料丝艺术感到陌生,甚至表示不了解。

由于“文革”的冲击,李尧宝所带的学徒相继转行,自谋出路。唯他的女儿、孙女尚执着地继承李尧宝刻纸、料丝艺术,以个体经营的形式,勉强维持着李尧宝刻纸、料丝艺术陈列馆。入不敷出的现状使李尧宝刻纸、料丝艺术馆面临着关闭的地步。繁琐的工序,高超的技艺以及日益萎缩的市场,致使李氏刻纸花灯绝技面临着传承问题,李尧宝刻纸、料丝艺术的发展举步维艰。

六、保护措施

(一)抢救保护措施及落实情况

对于花灯项目,政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保护,每年元宵节的花灯灯会,政府要求各行政单位向艺人订制花灯参加灯会,并开展评奖活动,有效的保护和激励花灯作坊继续做灯的积极性。鼓励艺人参与各种展览,扩大泉州花灯的知名度,这其中就包括刻纸花灯。

此外,根据泉政办﹝2013﹞196号文(《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关于泉州市抢救保护传统工艺美术濒危品种技艺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李尧宝刻纸花灯属17项抢救保护性艺种之一。依此政府实施了有效的措施,近两年来采取了如下行动:

1、建立工作室。支持设立黄丽凤大师工作室,并授予泉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传统保护单位,获得经费补助1万元,鼓励其在工作室专心带徒、授艺、创作,帮助李尧宝刻纸花灯恢复传统字号,建立工作室,申请经费补助,创建家族品牌,开展作坊式经营。

2、师带徒授艺。鼓励省级以上大师进行带徒授艺,并采取师徒双向补贴的办法进行扶持,激发学徒学习的积极性,让此类艺种后继有人。目前,此类艺种大师共带徒10人,且年龄都较小,有的是在校学生。

3、资金的补助。此类艺种划拨工作室补贴3万元,带徒授艺双向补贴10.08万元,2013年至2015年来,共划拨12.08万元。

4、建档保存。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与档案局联合搜集整理与李尧宝刻纸花灯有关的传承谱系、技法流派、名家名作、典藉记载、传统图谱,鼓励大师将资料永久保存档案馆。

5、培养人才。正是在这些政策与专项资金的扶持下,才使原本被市场所淘汰的刻纸花灯重新获得发展。艺人能够专心从事自己喜欢的刻纸、料丝灯的创新,并与泉州各个学校合作,积极培养下一代传承人。2007年6月,在鲤城区教育局和文体旅游局的领导下,黄丽凤与泉州六中合作建立“泉州李尧宝刻纸艺术传习班”并编印了《刻纸》校本传承教材,不定期为六中老师和同学传授刻纸和花灯技艺;应邀为南安市小学艺术教师进行刻纸技艺课程培训;与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第三中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经验交流;应福建教育学院邀请为全省高中美术教研组长做校园传承专题讲座、为全省300多名中小学美术教师举行刻纸专项技能培训;应泉州师范学院邀请为泉州市中学美术音乐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使刻纸花灯艺术得以有效的传承。李婵娟也经常参加相关的工艺活动,并无偿无私的展示花灯技艺,培养了三个继承人。

(二)抢救保护建议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为现状所深深忧虑。

专家建议:刻纸花灯保护抢救的首要在于保存和记录,目前,由于刻纸花灯保存时间短,历代作品,特别是名家名作几乎没有,如果不收集、记存就来不及了。花灯艺人平时有订单才做灯,做完后交付,手头没有遗存多少作品。

因此,政府要建立专项的基金,向艺人订制各类题材的精品,保存和记载这门手艺;由于刻纸灯保存时间很短,因此,要研发新的材料和工艺,有效的保护精品花灯,使之能流传下来。

艺人建议:要给艺人更大的平台。花灯作坊多位于泉州鲤城老城区,交通拥挤,环境逼仄,展示的空间很小。希望政府能够给艺人们提供一个大的创作、展示空间;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措施为花灯的销售提供一些渠道,如果能够通过订制一些精品作为礼品之用,解决作坊的生存发展问题,这样,就能更好的培养后备人才;李尧宝刻纸花灯的精华在于刻纸和花灯的结合,二者的艺术性都不容忽视,刻纸艺术在当代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希望能够建立专门的博物馆,使李尧宝刻纸艺术能够被后辈子孙了解和传承。

[责任编辑:傅少锋]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