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粉彩桃花仕女瓷 含蓄之美藏故事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9-06-21

器型有盘、瓶、碗、油灯、脉枕、粉盒等;画面多以桃花映衬花下美人,人物身着古装汉服,读书教子、针织赏花,从中可了解古代社会生活风貌

“二乔坐石闲谈”粉彩碗

“二乔坐石闲谈”茶壶

对碟

“三娘教子”罐

“黛玉葬花”长方盘

脉枕

茶壶

“红楼梦二玉”圆盘

“花间扑蝶”盖罐

“三娘教子”多层粉盒

胭脂粉盒

赏瓶

核心提示

粉彩桃花仕女瓷,其图案常出现一株或数株桃树,树上有桃花,桃花以点点粉红色渲染,映衬着花下的美人,她们身着古装汉服,或读书、或教子、或针织、或赏花……不论怎样的生活小景或历史片断,她们均有着相似的形态,清眉细眼,削肩细腰,弱不禁风的样子,让人生出几分怜爱。

因喜爱古文化而收藏

走进石狮市遣心古艺苑,里面的藏品琳琅满目,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清末粉彩桃花仕女瓷系列,瓷器釉面莹亮洁净,在灯光的抚摸下,柔亮的光泽汇聚在瓷器表面,生动流畅的画面令人流连忘返。

古艺苑的主人,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卢珊珊钟爱收藏粉彩桃花仕女瓷,并且从这些流淌着清雅内敛的含蓄之美的瓷器中收藏快乐。

卢珊珊七八年前在一家古玩店发现一件题材为“黛玉葬花”的长方形盘子,非常经典,神韵迷人,因钟情于《红楼梦》这部名著,难以抵挡古文化的诱惑力,越是喜爱它,越是想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它里面丰富的文化信息,激发了她的求知欲望,于是买回家欣赏。

卢珊珊个人非常崇拜明末清初有着“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艺术才子李渔。他的代表作非常多,有《奈何天》《万年欢》等,其中《无声戏》的“三娘教子”,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及人性品德的考验,具有一定的认知和教育价值。再后来,卢珊珊收藏了数十件“桃花粉彩仕女”瓷器,器型有盘、瓶、碗、油灯、脉枕、粉盒等等。

粉彩瓷是晚清的主流瓷器品种,而桃花仕女又是粉彩瓷中的多见纹饰。美人在瓷器上永远鲜活,美人迟暮与此类瓷器无关。当初的画家费丹旭、改七芗、王素等人,多才风流。《红楼梦》中黛玉式的女子,是他们为之垂青的对象,氤氲在他们思想里的胭脂气息,渗入他们的创作。他们在白描打底、运用勾染皴擦等技法描绘女子时,总或多或少移植了“黛玉”的基因。可能他们都没想到,他们笔下“倚风娇无力”的女子,会成为一种独特的审美符号——仕女们踮起纤足,从容地从宣纸上跃身到瓷器上,占据了瓷器表现纹饰的主流。

纸本画作终究不如瓷器好保存一些,流传许久的“桃花仕女”瓷器,玩瓷的人,都接触过,爱者也多,毕竟雅俗共赏。卢珊珊说,每当看到它们,如遇久别重逢的老友。瓷器的画面生动流畅,看着这些画面,想到仕女青春永驻的容颜,想到仕女不受喧哗外界干扰的对话,不觉有暗暗惊喜涌上心头。

画面婉约含传奇

“汉衣冠”作为审美性的符号体现在清末民初的粉彩仕女瓷,仕女皆身着明代服饰,风格独特,在画风与表现手法上,在中国传统的人物瓷器纹饰上比较少见。卢珊珊说,清末民国时期人物画瓷最能体现当时瓷器的特色。瓷画匠们用他们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对美好生活及理想的追求,借助艺术层面表达了对精神文化的渴求,给人艺术感召力。

粉彩桃花仕女瓷画,不管是“黛玉葬花”“三娘教子”“坐石闲谈”“琴棋书画”,或是“花间扑蝶”等,在艺术题材和表现手法上,由意生气,运笔落墨的体现,构图纹饰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均以桃花、仕女为主题,在各式各样的瓷器上屡屡反复使用,传递着历史、文化、艺术信息。

据《红楼梦》中的“索隐派”考究,《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原型是以晚明的秦淮明艳董小宛为蓝本而塑造。明末清初,清兵南下,董小宛为避战乱,随丈夫,明末复社人士冒襄隐居于风光秀丽的南北湖鸡笼山麓,聪慧、多情的董小宛为遍地的落花无限伤感,怜惜而葬之,心生万千愁绪,抒发了国破家散之恨。董小宛葬花,在民间传之,文字记载,始见于清代吴东发的《澉浦竹枝词》,民国时期在南北湖发现石碑“董小宛葬花处”六个字。出生于清末的作家、红学家俞平伯一说:“《红楼梦》葬花一事,无论如何,系受古人的暗示而来。”卢珊珊收藏同一题材的油灯、盘、罐、碗,碗的另一面墨书唐崔护著名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 盘的造型规整小巧,釉色温韵,丰富的明暗层次,尽显立体感;画中的环境芳草萋萋、桃花缤纷,仕女身着明代服饰,淡雅秀气、纤纤细腰、弱不禁风,裙纱飘逸流畅。《红楼梦》中林黛玉最怜惜桃花,觉得花落后埋在土里最干净,如她的纯洁。画面的表达,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十分成功,恍然“葬花呤”就在你的耳畔呢喃:“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惜春半恼春。”“侬今葬花人买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葬花者一般表现为触景生情,伤春感逝,隐含着对消逝的某种事物的惋惜、无奈与不满。感花伤己,惜惺惺,怜同命,无限向往着安定美好的生活。在传统文学中,桃花的飘零,寄托着无限的愁思、离散之恨。

“红楼梦二玉”圆盘上的画面主角为《红楼梦》中的经典人物贾宝玉与林黛玉,一个令人心碎又令人心醉的画面再次呈现,在桃间坐石倚栏中,贾林互诉衷肠,极致、纯粹的旷世爱情却有着无限隐忍的痛苦。画中技法洗练,线条流畅,风格雅致秀气,意味深长。画面中的环境与人物形象十分和谐,人物形象的刻画动态、表情细腻精致,栩栩如生。皎月容兰花指,把“弱柳扶风”“娇柔善感”、 倚石而坐的黛玉刻画得淋漓尽致,“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聪明灵秀、痴情的宝玉低头好言劝慰……让人不禁沉溺其中。

以微知明,闻一而知十。释解其上文化信息,其他画面的内容虽有所不同,但表达的意义却不解自明,“三娘教子”故事出自明代《无声戏》,画面多画或少画一两个人物已是十分常见之事,但并不改“三娘教子”其意。画面中,仕女刻画笔力娴熟,静中有动,眉清目秀、粉面桃花,婀娜多姿;婴孩动态天真可爱,聆听着母亲的教诲。典故中的倚哥在三娘含辛茹苦的培育下,发愤读书,终为明朝的状元。

卢珊珊表示,富有时代意义的粉彩桃花仕女瓷逐渐从历史舞台上淡出,但喜欢收藏记忆的藏者没有忘记关于她的故事,收藏者在收藏的过程中已经与他们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熟知关于他们的故事和传奇,他们的是与非、功与过、美与丑、得与失、来与去、聚与散,在理解领会中实现欣赏,故赏她、不求奢华,藏她、在乎故事,是热衷于收藏的真正意义。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