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喜”文化巧融闽南“古早”味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9-05-17

设计师挖掘并延伸“喜”文化内涵,创作出与“喜”文化相关的形象,并将之卡通化,散发闽南文韵而又趣味十足,吸引更多年轻人

火鼎公婆在跳迪斯科

火鼎公婆在跳迪斯科

文昌帝君拿着高考必备资料,代表学业有成。

文昌帝君拿着高考必备资料,代表学业有成。

“喜”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中国“喜”文化早已在几千年的文化沃土中生根发芽。喜悦涵盖了精神与物质生活的丰裕,喜悦的生活成了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梦想,诸多人生美妙时刻几乎都可以用“喜”来概括。

今年以来,泉州的创意达人们,创新性地挖掘并延伸“喜”文化内涵;创作出与“喜”文化相关的形象,并将之卡通化,吸引更多年轻人。

拓展内涵 不同喜对应不同习俗

喜文化的语言表现——喜字。人们为喜字创造了两个符图,一个符图“禧”,另一个符图“囍”,两者都有表示喜事临门、吉庆欢乐的意思。“囍”表示喜事多多,喜上加喜,喜事连连。“禧”字,则主要用于节庆场合,如新春佳节来临,有在门上或房梁上贴“禧”的习俗。

“囍”字,更多地用于婚嫁场合渲染气氛。“囍”字是从“喜”“禧”两字演化而来。“囍”为两个喜字相合,含有夫妻恩爱、天长地久之意,“囍”字自然就成为婚姻的代名词。在传统婚俗中,迎亲之日,男女双方各在自家家门、街门粘贴大红喜字,俗规男方贴“囍”字,女方贴“禧”字。不过“禧”的影响远不及“囍”。

财神

财神

拍胸舞

拍胸舞

嗦啰嗹

嗦啰嗹

“呷欢囍”负责人苏小辉说:“我们在做文创时有较多的联想,最终还是聚焦在喜文化上。因为在泉州,人们最多最深的记忆便是老君岩、东西塔,而喜文化则是一个新题材,还未有人去开拓。做喜文化对我们来说既是创新也存在风险”。

他们所推崇的喜文化包含甚广,“喜文化不单纯是结婚,很多人会认为喜就是结婚,其实应该这样定义,所有的人生高光时刻都是喜事。”苏小辉认为,在闽南乃至全国,从新生儿落地起便是喜,其啼哭的第一声便是喜音,故人们常有听喜音的传统;周岁时抓周亦是喜事一件;至16周岁是成人,“这是闽南人较为重视的,也是一件喜事”;紧接着便迎来高考,学业上的第一大事;学成踏入社会,将有事业有成、高升之喜;遇良人、结良缘的新婚之喜;此后还有喜获麟儿之喜,做寿之喜……不同人生时刻有不同之喜,不同之喜对应不同的喜物、喜形象。如学习上对应文曲星;事业、财运上对应关公、财神爷;做寿有寿星;结婚是媒婆等等。不同形象的选择亦是有讲究、有意义的,受中华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

七娘妈的形象像媒婆,代表结婚喜庆。

七娘妈的形象像媒婆,代表结婚喜庆。

媒婆

媒婆

舞龙

舞龙

跨界改造 文创作品萌化多样

设计师从喜文化出发,整合诸多闽南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文创衍生品。如可置于车上、房内等地做装饰用的摇头娃娃;为宣扬喜文化及闽南传统文化并提升产品形象而设计的具有特色外包装的“喜果子”;印有“囍”字及各式形象的手机壳、袜子、马克杯、抱枕、T-shirt……

作为文创产品,他们的目标人群是年轻人,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和喜好,所有形象皆进行Q版化。据小辉介绍,他们所设计的形象是一个系列的,在此版之前还存在一版较为常规的,但要想更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喜爱,便要进行突破、改变、创新。

摇头娃娃的跨界改造是喜文化中较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泉州一家文创公司施佳荣也在做与喜相关的文化,它做的摇头娃娃共有四组,分别是关公、财神爷、火鼎公婆和媒婆。设计者将这些人物“Q版”年轻化,融入现代时尚元素,进行跨界改造,但同时也保留人物的标志性特征,体现人物的精髓。财神爷寄寓着人们“趁大钱”(闽南语,即“赚很多钱”的意思)的愿望。在设计者的改造下,“Q版”财神爷穿着小皮鞋,两脚各踩祥云和福猪,身披斗篷,脖戴大金链,一手抬着装着红包的碗,一手做出摇滚手势,鼻梁上架着小黑墨镜,头戴标志性财神帽,逗趣非常。“Q版”关公穿一双运动鞋,脚踩滑板,身穿牛仔外套,腕上戴着大金表,手持青龙偃月刀,一派神采飞扬。“Q版”火鼎公婆正跳着“转究Disco”,媒婆正走在说媒的路上,皆是十分传神又有趣。

手机壳喜意十足

手机壳喜意十足

卡通形象很欢喜

卡通形象很欢喜

风狮爷伸出手指比“耶耶耶”的手势

风狮爷伸出手指比“耶耶耶”的手势

现今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壳也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在手机壳上,风狮爷手比剪刀,喊着“耶耶耶!!!”;关公搭配着“事业有成”;火鼎公婆跳出“诸事皆顺”;喜庆媒婆说着“余生是你”;嗦啰嗹传达祈福,希望能够风调雨顺;舞龙舞狮营造出热闹的喜庆场景……各种各样的闽南特色形象搭着相得益彰的配字,将喜文化和闽南传统文化带至全国各地。

不论何种文创产品上皆有“囍”字,抱枕套也不例外。在抱枕套上,一面是图案,一面是配字。如媒婆图案为主的抱枕套背面便写着“欢欢喜喜,余生是你”;财神爷图案的抱枕套上写着“不辞万里,赶来见你”;风狮爷图案的是“风里雨里,抱你怀里”等等。

“做喜文化的初心还是为了推广闽南的‘古早’味。”施佳荣说。他们在闽南名小吃的食品外包装上融入闽南传统文化元素,“闽南文化内涵丰富,宗教、建筑、民俗、饮食等等,涉及面很广。而在这么泛的文化元素里,我们选择喜文化融入‘古早’味里,表现在食品外包装上。”他们将识别度较高的与喜文化有关的文字、人物形象应用到花生、面线、蜜饯的外包装上。如蜜饯蜜桃干的外包装便以粉色为底色,中心位是喜庆的媒婆形象并在一侧配上“这一刻不再桃之夭夭,只想蜜在一起。多味蜜桃,一生有你,好生欢喜”的文字。除了媒婆形象,火鼎公婆、风狮爷、财神爷、舞龙舞狮等较具代表性的闽南形象也被应用其中。

文化创意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家都在试水,也要适应市场。据苏小辉介绍,他们不仅在挖掘喜文化,也立志宣扬传播好喜文化。不仅是文创产品,他们也拍摄各种有趣好玩的反转小视频,通过设置反差巨大的故事情节并借由新媒体如抖音等来推广、传播。通过造成心理反差来吸引观众,起到传播、宣传喜文化的作用。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