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精彩活动 > 内容

歌舞剧《古厝娶亲》演绎闽南婚礼大观

时间:2019-03-15 来源:泉州网

《古厝娶亲》荟萃了诸多闽南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及民俗文化经典,借助现代科技、融古铄今、中西结合的演绎让人耳目一新

LED与演员表演同步,图为新娘正对着菱花镜梳妆打扮,现场出现很多自己的影像。

LED与演员表演同步,图为新娘正对着菱花镜梳妆打扮,现场出现很多自己的影像。

媒婆是典型的高甲丑角

媒婆是典型的高甲丑角

核心提示

近日,《古厝娶亲》上演,座无虚席。泉州歌舞剧团时隔两年再次复排复演了闽南民间婚俗歌舞《古厝娶亲》。该剧在题材、表演形式、人物造型、舞台背景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融合创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展现了泉州文化的无穷魅力与丰富内涵。

近年来,泉州努力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双向良好互动,泉州的不少剧团积极尝试创新,同时探索一条商业化运作之路。

演出中演员还与观众互动

演出中演员还与观众互动

以婚俗为题 立体再现闽南婚礼

《古厝娶亲》以泉州民间独具特色的传统婚俗为主题,立体形象地再现了古时盛大、热闹的婚礼场景。同时该剧串联了泉州民间婚俗、礼俗、歌舞、戏曲、民歌、童谣等元素,以一种便于游客观赏、参与的形式,结合现代科技舞台技术,生动传神地展现了泉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南传统婚俗是该剧的线索,在剧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古时泉州人结婚的一系列流程(如迎亲、出轿、上头、过火盆、入洞房等)及相关的礼节习俗。从男方迎亲,吹红甲、打四轿,招摇过市、大吹大擂,热闹奔向女家;到古厝内外,姑姨舅姈,备嫁妆,准备着各种各样的结婚礼品、食品,忙碌碌;再到古厝闺房之中,新娘正对着菱花镜梳妆打扮,做着出嫁前的最后准备,而闺房外又有新嫁娘闺中女伴伴夜听窗口,笑闹待嫁娘;同时,在新郎家有众乡里赶来观灯、贺喜,主家延请戏班“搬戏”热闹;终于新娘上路了,街邻乡亲们齐聚相送,迎亲队伍排成长龙,各种踩街表演队伍纷纷赶来助兴;最后,新娘顺利地抵达新郎家,迎亲笼吹响起,新郎牵着新娘上场了,钻米筛,跨火盆,行三拜礼,新郎挑“乌巾”,新娘展芳容,新人撒喜糖,喜婆分发婚庆时点,全场欢腾,婚礼达到高潮。

以民俗为题材打造精彩剧作,泉州不少剧团也做了尝试。泉州市木偶剧团在中央电视台2017年春节戏曲晚会时献上的《金鸡焕彩》便是民俗文化与民间技艺的大展示。嗦啰嗹、赏花灯、踢球舞、拍胸舞、舞狮等泉州民俗文化和棍棒、对打、转碟、顶缸等多项木偶杂技技艺都在舞台上纷纷亮相,可谓精彩纷呈,别有韵味。而高甲戏剧团也有不少反映泉州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的作品,如高甲戏神话剧《海上女神》讲的就是妈祖林默娘的故事。

梨园戏的元素融入其中

梨园戏的元素融入其中

以歌舞为体 融汇其他表演形式

《古厝娶亲》作为歌舞剧自然以歌舞形式来呈现闽南民间婚俗,但它又不局限于单一的歌舞表演,而是将泉州独具特色与风格的地方戏曲,如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等及中国古老乐种——南音都巧妙地融入其中。在不同场合选取不同的闽南经典,以便更加具体恰当地表现故事、人物及情感。这大大丰富了该剧的内容,也提升了其艺术价值与品位。这样荟萃众多泉州经典技艺、蕴含厚重泉州历史文化的优秀剧目值得人们细细品味、慢慢观赏。

据泉州歌舞剧团团长黄金锡介绍,节目伊始的迎亲舞蹈是以高甲戏经典的吹喇叭、抬轿子、傀儡丑等戏曲舞蹈作为基本元素的。正是通过夸张手法及诙谐风格,把泉州独特的高甲丑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其中通过高甲女丑来展示的媒婆便是突出代表。媒婆本身便是如同丑角一般的角色,用高甲女丑来表现她是无比契合的,媒婆那开朗、圆滑、幽默的形象特点生动传神地扎进观众心里。此外,该剧还运用经典的梨园戏《陈三五娘》选段来讲述新人的恋爱过程。剧团不是僵硬地直接将《陈三五娘》选段搬上舞台,而是抛弃戏曲的程式化,而使其舞蹈化,改变了形式却不改变情节。这样的创新既真实再现闽南地区凡喜事必延请戏班“搬戏”的古俗,又藉此向现场观众展现梨园戏文雅细腻的表演特色。同样的,在闽南风俗中,迎神赛会、婚丧喜庆时,“搬演”木偶司空见惯。《古厝娶亲》借木偶之口劝诫新人要重孝道、侍父母,既延续剧情发展,又承续古老木偶戏擅长伦理说教的传统场口,也向观众展示了泉州提线木偶精湛的技艺。

“在听窗这一情节中,融入了南音四宝打击乐来反映新娘姐妹们在当下的心理节奏,来表现她们的心情、情绪”。该团副团长王小春如是说。南音四宝惟妙惟肖地诠释了姑娘们轻轻的脚步、窃窃的话语、不敢张扬的笑声和那静谧却流淌着喜气的待嫁之夜的特定氛围,也借此充分展示了南音四宝极具魅力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色。除了地方戏曲与音乐的融入,踩街表演、拍胸舞、火鼎舞等传统民间表演也被运用到剧中,为婚礼的热闹喜庆再助一把力,再添一把火。

女方家准备嫁妆的忙碌场景

女方家准备嫁妆的忙碌场景

以传统为底 创新借助现代元素

《古厝娶亲》的成功不仅在于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得益于它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该剧在舞美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创新地运用LED大屏来展现背景、环境,让原本静止的、平面的场景动起来、活起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运用LED屏表达人物情绪情感,如在表达待嫁女复杂心理时屏幕上怦怦跳动的红心,立体感、鲜活感扑面而来。

同时LED屏与舞台是同步的,屏幕显示的画面图景随舞台表演而变换;LED屏与舞蹈演员是互相配合的,如LED屏上飘落的红头巾“盖”在舞者头上,屏幕上逗弄新娘的男子与给出娇羞反映的新娘,二者相映成趣;LED屏与演员的表演之间具有延续性,表演者做开门动作,而LED屏随之显现的已是门外的景象。现代科技的运用让整个表演更加富有观赏性,场景更加真实,人物更加鲜活,情节更加引人注目,整体更加好看出彩。

中西结合,巧设情节,引发悬念。在节目临近尾声、婚礼接近结束时,特意设计了“停电”情节,借机点起蜡烛,响起婚礼进行曲,让人恍如西式婚礼现场,通过现代婚礼的形式另类结束全剧。同时,又摒弃传统的谢幕形式,让一众表演人员走下舞台,列队于两侧过道,鼓掌送宾,有如婚礼结束时主人家门口送客,契合传统婚俗。

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创新结合是泉州其他剧团也在做的实践。近年来,泉州木偶表演频频登上各大卫视的舞台,为各地人们展示木偶的神奇与高超。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洪世键认为,让传统文化跟现代娱乐相结合,效果应该不错。他们希望将娱乐与传统相结合,让传统显得不那么枯燥,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也推动木偶在更广阔的世界绽放光彩。

听窗这一情节中,融入了南音四宝打击乐来反映新娘姐妹们的心情。

听窗这一情节中,融入了南音四宝打击乐来反映新娘姐妹们的心情。

以剧为媒 探索商业化运作新道路

泉州歌舞剧团一直在不断探索与尝试着歌舞剧的商业化运作,试图以各式各样的歌舞剧为媒介,走出一条适合泉州的“文化+旅游”的新道路。为此,剧团也与泉州市旅发委展开积极合作。此次的“《古厝娶亲》就是旅游专场,就是做给游客看的”,黄金锡介绍道,“该剧本身的时间也比较短,约一个小时,不会太长,就把泉州的多种民俗融合在一起了”。剧目不长,演员也只有三四十人,演出成本不算太高,还是比较适合泉州旅游市场的。同时,《古厝娶亲》采取低票价措施,“一张票大概二三十元,也可通过点赞、集赞来获得门票,这是为了培养民众的文化消费意识。”王小春解释道。

低票价公益性演出在泉州似乎已经成了常态。不仅泉州歌舞剧团用低票价来吸引观众,培养其文化消费意识,泉州的其他剧团也在身体力行着,力图为文化、为艺术、为旅游献一份力。泉州南音乐团便时常在南音艺苑举办公益性演出,观众均可免票入场享受古老南音的余音绕梁。而泉州木偶剧团也几乎每个月都在嘉礼馆举行公益性演出,同时在泉州木偶剧院也有低票价演出,每人每票只需20元。泉州高甲剧院里也常常举办一些惠民演出,如高甲·打城小戏专场等,每票也仅需20元。

在黄金锡看来,想用一场演出或一个剧来促进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明显是不可能的。泉州各景点太过分散,且景区又大多较小,游客逗留时间短。要促进旅游业发展首先应整合泉州旅游资源,演出只能作为旅游的配套项目。文化与旅游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拉动的。只有赋予自然旅游以人文内涵,才能刺激旅游,实现长远发展。

据黄金锡介绍,泉州歌舞剧团的新剧场就建在清源山下,作为景区的配套设施。这样将剧与景区配套,“在景区可以做一些专场,也可定制,比如固定时间演出”,以此增加游客在景区的逗留时间,拉动景区的收益。同时,剧团演出还可与旅行社配套,游客玩一圈后刚好再看个演出。不仅能增进游客对泉州的了解,使其感受到古城的文化底蕴与地域特色,也能促进旅游业及经济的发展。

此外,一个剧做好了可以延伸出许多东西来,可产生很多衍生品。就《古厝娶亲》来看,黄金锡举例:“木偶,可以做木偶头;惠女服饰可以供游客照相;游客可以体验扮演新人,坐花轿抬花轿等,如同角色扮演一般”。“新娘服装融合了惠安女服饰,是独一无二的。”王小春补充。该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曾有民众在办婚礼时请剧团实地演出,或借剧团的花轿抬新人入场等。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