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泉港打造“海丝之光”文旅品牌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8-12-19

今年以来,泉港区结合“文化旅游发展年”行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等契机,实施“海丝非遗”传承保护工程等“三项工程”,打造“海丝之光”文旅品牌,为泉港的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新动能。

传承保护

推动海丝非遗双创

千年土坑,海商聚落。这里因海上丝绸之路民间贸易而兴起,集中展现了与海上贸易相关联的商人及其生活形态,成为全国首批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之一,也是唯一的聚落型遗产点。

今年8月,省市文物部门专家到土坑村实地考察指导,遴选百万大厝、施布当铺、绣花楼、来铺四间张、来铺五间张、肇元进士第、长春堂药铺、建捷十三行等8处为国保申报推荐点。目前,列入第一期修缮的12幢古建筑已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400多万元。

土坑村古建筑群申报国保,是泉港做好海丝非遗传承,推动海丝非遗双创的一个缩影。今年,泉港区将海丝非遗传承保护工程列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组织实施海丝非遗传承保护工程,有力推动海丝非遗双创。

除了编撰《土坑村文化生态保护》等,泉港区还开展南音、北管公益传承,并扶持开发了一系列海丝非遗文创产品。

为了让非遗双创深入民心,泉港区还创建了区海丝非遗双创中心,命名泉港区体育总会等10个单位为泉港区海丝非遗双创试点单位、泉港第一中学等5所学校为泉港区海丝非遗(闽南文化)双创学校、泉州市大福古船模制作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为泉港区海丝非遗(闽南文化)双创基地,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高海丝非遗(闽南文化)传承保护意识,推动海丝非遗(闽南文化)有效融入社会和群众生活。

文化惠民

弘扬海丝文化魅力

上个月,2018年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三赛段在泉港展开,18支国内外高水平职业车队参赛。此赛段亮点围绕“海”这一主题,以泉港后龙镇后龙村为起终点,绕骑海岸线公路十圈,总长约81.6公里,借着这个盛大的体育赛事,泉港展现了海丝文化休闲旅游重镇的魅力。

开展精品节庆民俗、文体活动,在提升群众创建“海丝之光”文旅品牌参与度的同时,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生文化工程。

今年以来,利用泉州市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在泉港区主办的契机,结合春节、元宵、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泉港着力打造“一地一节庆”“一镇一品牌”,广泛开展首届“灯耀泉港”元宵花灯展示系列活动、戏剧展演、峰尾古城文化节、“圭峰之春”、新春南音大会唱、游龙灯、赛龙舟、逗新娘、妈祖信仰等节庆民俗活动100多场次。

今年第14届“泉港之夏”基层宣传文化巡演期间,泉港区创演了《泉港红》《神韵太极》《渔家姑娘在海边》《采蛤》《海丝泉州·泉港太极》《海姑娘》《印出一个好兆头》《泉港·海丝神韵》在内的一系列融泉港特色和海丝非遗元素的作品,并在全区各镇(街道)进行巡演,深受群众喜爱。

此外,该区文体新局组织创演南音《海峡同名村》,突出闽台同名村、同宗亲、同礼乐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海峡两岸浓浓的根脉亲情,是我省唯一入选第二届全国曲艺“通州杯”小剧场新作展演的作品。

特色品牌

发展海丝游学产业

搭乘海丝东风,发展特色文旅,泉港区策划生成了一大批特色品牌工程,作为打造“海丝之光”文旅品牌的载体。 该区投入1.44亿元,打造“土坑村历史文化产业街区”项目,作为一个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于一体的历史文化产业街区,这个项目还获评泉州市第八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红星生态园、金钟潭、小坝蒙古族特色村寨等海丝乡村旅游点相继运营。泉港还与合作投资商接洽商谈,达成开发山腰海盐文化和峰尾古城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意向。

今年9月,为推介泉港海丝游学产品,打响泉港文旅品牌,推动海丝游学联盟在泉港落地生根,“海丝之光”泉港游学汇活动正式开幕,来自日本、韩国及中国北京、河北、山西、广西、云南、台湾等地游学团队的上百位嘉宾代表参加活动。 据悉,“海丝之光”泉港游学汇系列活动以“新时代·兴文化”为主题,来自日本、韩国及北京、河北、山西、广西、云南、台湾等地游学机构汇聚一堂,共商海丝游学,进一步拓宽海丝游学的深度与广度。

该活动以海丝文化遗产为主线,通过实地考察土坑海商聚落、山腰盐场、海上田园、大福古船等地,现场体验茶叶制作、陶瓷制作及推盐,一起探寻海上丝绸之路文明起点与历史演变,感受闽南特色的海丝文化与民俗风情。

据泉港区文体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区还将成立专业的游学运营公司,运营泉港游学产业基地,开拓游学产业新市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对台、港、澳游学示范基地;同时构建游学示范基地中心,辐射整合周边旅游资源,联合景区挖掘亲子游市场,延伸游学产业链。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吴阳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