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泉州模具“匠心立业”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8-12-14

早期模具从业者凭借“工匠精神”塑造了行业的根基,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则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壮大

在老一辈模具人的记忆里,泉州模具业最初只是一个依附于钳工的工种,未能自成体系。借助改革开放的机遇期,泉州模具得以发展成型,并在业内具备一定的知名度。随着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的成立,泉州模具行业迅速凝聚合力,走上抱团发展之路。

“匠心”助产业成型

模具行业的成型,得益于一批技艺精湛的模具“工匠”的探索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模具行业最初的雏形诞生于泉州的一些公社办企业、集体企业中。这些企业在制作一些小产品时需要用到模具,就由机修人员进行制作。随着需求的扩大,逐渐产生一个群体专门从事这个行当,模具行业由此而来”,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振声回忆道。

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会长陈经伟告诉记者,“1974年高中毕业后,我以学徒的身份进入泉州电器厂,被安排在钳工车间的模具小组,学习热固性塑料模具。不久后,高考正式恢复,我进入大学就读石油机械专业。毕业后,出于对模具的热爱,选择回到了新成立的泉州试验机厂。”陈经伟在国企待了十几年,并从技术员、科长一路做到厂长。

改革开放后,不少跟陈经伟一样具有精湛技艺,兼具国企历练的人,成为模具“从匠到业”的探路者。陈经伟表示,“像力利玩具的许永定、晋江万代好的吴清标等人,都曾在晋江通用机械厂当钳工,这一经历为他们自主创业打下基础。可以说,泉州的国企培养了第一批模具人才”。

彼时,习得一门技术傍身是社会的主流,加之模具师傅的工资在所有工种中处于领先水平,成为许多人择业时的首选。王振声告诉记者,从1979年开始,他每天白天在泉州华侨大厦上班,晚上则到一家私人模具厂当学徒,学习做模具。“当学徒的工资,就比在华侨大厦的工作要高。等到1985年学成后,每个月可赚几千元,是华侨大厦薪酬的十多倍”。

“早期泉州模具主要接一些马赛克模、鞋模订单,到了20世纪80年代,泉州的一些鞋服小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鞋模迅速发展。而当耐克在泉州设厂后,其所孵化的产业集群更是带动起泉州鞋模产业的发展”,陈经伟表示,改革开放以后,泉州经济发展迅速,模具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鞋模、玩具模、人造花等日用品模具的开发上有了一定名气。

泉州模具业的兴起,也让不少外地从业者看到机遇,纷纷到泉州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理念,助推了产业的发展水平。祖籍福清的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秘书长吴升长,正是其中之一,他于1994年开始在泉州从售卖五金工具、刀量具等做起,逐步步入泉州模具行业,并于1997年在市区浮桥街道开始独立经营,销售五金工具、机床设备等模具配套产品。

师徒传承是泉州模具业的一大特色,这也造就了后来模具企业经营者成长于一线的特点,具备很高的专业度。“早期的工具较为简陋,只有一台钻床,其他都需要自己手工制作。”多年学徒生涯的钻研与磨砺,让王振声学到了过硬的技术,他开的模具精度较高,许多人都找他学习做模具,至今已培养了100多位学徒。如今,有10多位学徒,已经成为模具行业的一线经营者,其中承达模具魏承坚、一扬模具吴生灵等,企业规模都不小。正是对“工匠精神”的践行与传承,泉州模具行业才能在改革开放前期迅速发展。

协会凝聚行业“合力”

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的成立,为行业搭建了服务平台,凝聚发展合力

泉州模具行业的起步较为顺畅,起点也颇高。然而,由于泉州模具企业多为民营企业或个体户,发展过程中受资金、场地、技术、信息交流等诸多方面的局限,企业自我提升的速度较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泉州模具行业开始走下坡路,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何向社会发出泉州模具企业的呼声、提高模具行业地位,已成为许多模具人的共同心声。

2004年,在泉州模具人的积极响应下,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应运而生,推举吴静瑜成为首任会长。“当时成立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既因为我在华侨大学学的就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对于模具的知识储备较足,毕业后又长期在生产一线负责技术和产品开发,在生产刹车片时,设计和制造多套刹车片模具。同时,我在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会刊《模具工业》当特约通讯员时,接触到的许多通讯员都是各地模具协会的业务骨干,对于模具协会如何发展有所了解”。

协会成立之初,就将服务模具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交流平台作为主要任务,并在泉州电视台、《中国模具报》、《泉州晚报》、《机电商报》、《福建模具工业》等电视、报纸杂志上发出行业呼声,积极宣传模具行业。据吴静瑜介绍,2004年6月通过和上海交大阮雪榆院士沟通,组织浔兴股份、双塔汽配、艺达车用电器等协会骨干企业相关负责人,到上海交通大学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考察学习,同时与华侨大学模具技术研究中心合作,为模具行业提供智力加持。

由于吴静瑜有段时间离开泉州到海南创业,模协第一届后期活动偏少,如何优化班子、重振活力自然提上了议事日程。一次机缘巧合,担任福建省模具技术工程学会副会长的陈经伟与吴升长、王振声等模具行业同行一拍即合,决定接手泉州模协第二届运作。于是,三个人发挥各自的人脉优势,在第一届的基础上,吸引了更多同行加入协会,并于2014年正式召开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陈经伟担任会长主导协会工作,吴升长担任秘书长负责协会秘书处工作,王振声则负责协会财务事宜,三人各司其职。同时,协会创会会长吴静瑜在换届后担任荣誉会长,牵头成立数控一代华大海西智造课研组,并组织完成《2016泉州模具行业调研报告》。在新老两届领导班子的通力配合下,将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打造成一个组织健全、运作规范、互动高效的行业服务平台,得到模具行业同仁的高度认可。

陈经伟: 模具推动泉州经济发展

(泉州市模具工业协会会长、泉州宗大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于1974年开始进入模具行业,从青年奋斗到了老年,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大潮。

国企在改革开放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早期技术的主要来源,也为泉州培养了很多模具人才。1979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刚成立的泉州试验机厂,并从技术员、科长做到厂长。在这期间,通过国企这一平台,我得以与中国计量科学院、上海轻工计量所等院所密切合作,学到了较好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较早接触到windows操作系统和“甩图板”等国际先进技术。

20世纪80年代末,泉州经济发展迅速,鞋服、玩具、对讲机等行业逐渐壮大,催生了泉州鞋模、玩具模、对讲机模等模具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和泉州许多国企老员工一样,白手起家成立了宗大模具厂。在我看来,模具企业在推动泉州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泉州市连续19年位居全省GDP第一离不开民营中小企业,也离不开我们模具行业。令我感到骄傲的是,我们公司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十年以上的员工都有车有房,过着幸福的小康生活。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企业大量引进设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我们为国外输出各种技术装备,随着“一路一带”建设的推进,中国制造在全世界也将得到更多认可,泉州模具也将借此漂洋过海,更好地造福全世界。

来源:泉州商报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