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海上雄关——福全古城 泉州晋江一座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城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8-09-29

位于泉州晋江的金井镇福泉村,是一座具有六百多年悠久历史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城。

福全 古城墙

福全 古城墙

在这里,一片片望不到边的城墙,种植在突兀嶙峋的海岸峭壁上,吸纳了历史的风风雨雨,盛开了石头的雄浑之花……它既是一个载誉海疆的坚强堡垒,又是一张保家卫国的国防名片!

这一座曾令顽敌为之丧胆的海上雄关,这一幅扬我国威的海洋画卷,这一幢闪耀过明代末年时政光芒的“宰相府邸”,这一处积蓄科举辉光实现功名的奋勉海村,这一条轮转柴米油盐的绵延古街,这一排满是山货海味的热闹商埠……一切的一切,在此蝶变融汇为同一的荣誉——福全古城,泉州东南的锁钥之地,晋江海涯的商贾集散地。

本期最闽南,东南早报记者踏勘福全古城雄关古迹以及关于这座古城的文化历史印记。

福全“城隍公宫”

福全“城隍公宫”

福全北门城楼

福全北门城楼

海防重镇 历经血火考验

从市区出发,四十多公里的车程,便来到了福全古城。踏上古城土地的那一刻,心里涌起的是一种庄严肃穆的崇敬之情,映入眼帘的是修复一新的西门城楼,可以想象当年古城气势之恢弘。而站在城内最高点“元龙山”上,则整个古城尽收眼底。

有关资料记载,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位于号称泉州“三湾十八港”之一的围头湾内,东望水波浩瀚的台湾海峡,西邻逶迤向远的沿海大通道,北连石圳村,南接溜江村,至今村人都称之为“所内”。明代初年,为巩固海防,太祖皇帝朱元璋下令在帝国沿海的险峻突出之地筑造卫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遍览了泉州一带的沿海山川,奉命在此筑建卫所,据说表面上是为了捍卫海疆,暗地里是处处在替朱元璋破坏天底下的风水宝地,避免再现真龙天子来抢夺朱家皇帝的宝座。无论出于何因,海上雄关——福全开始出现在明代初年的泉州府晋江县南门外十五都,嵌入大明帝国的卫戍系列,写进华夏东南的史乘志书,丰富了海峡西岸的民间传说,后来村民为避明代中后期的倭寇之乱,纷纷迁入卫所之内,形成村庄,故称“所内”。

建成以后的福全古城方圆六百五十丈,墙基阔一丈三尺,墙高二丈一尺,有官署、军营、演武校场,并建有十六个用于屯兵宿营的窝铺,城门四座,上有城楼。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的限制,更为了配合军工建设的需求,整个卫城的外形酷似一个葫芦,被称为“葫芦城”。其中,出于军事防卫的现实考虑和刚性需要,从内部格局来看,一字排开的北门街与西门街、庙兜街等街巷的参差连接,南门的前街和后街等,构成了一组组“丁”字形的市井格局,被称为“丁字街”,不但发挥了原始地形上因地制宜的图腾想象作用,适合战争运用的实际原则,而且蕴含了闽南人“人丁兴旺”“兵丁强壮”的祈盼与祝愿。于是,又有了“葫芦城,丁字街”的美誉。明永乐十五年,就是在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并行经泉州,在清源山脉的东麓——灵山圣墓留下“行香碑”的同一个年份里,都指挥谷祥将福全卫城增高城墙四尺,加筑东西北三座月城;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和千户蒋勇,增筑四门敌楼;清康熙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和巡抚陈瑸重修卫城。城的规制和建设日趋完善,城的历史和功用也更为丰满。

城内的老街古巷在蓝天白云青树碧草下纵横交错开来,当年的建造者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用不规则的石块,铺就规则的巷道,不经意之间切割出井然有序的“十三境”,里面住着一千多户人家,有数十个姓氏,遂有“百家姓,万人烟”之称。

明朝中期,倭寇猖獗犯我海边期间,福全军民数次击退倭寇和海盗,福全卫所成为保障东南沿海一方安宁的海防重镇。

福全迎恩门

福全迎恩门

蒋德璟“相国府”遗址

蒋德璟“相国府”遗址

人才辈出 文物景观颇多

有人说,福全是一个因为收集了战火硝烟和碧血丹心而被载入史册的村庄。在明清两代,它虽然“贵”为海疆军事要塞,但除了恪尽海防前沿阵地的职守之外,同时还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这里,历代出过进士十一名、举人九名,许多姓氏的祠堂前面都立着标榜科举荣耀的高高旗杆,有“无姓不开科”之说,无愧于福建省科举村落的名号。还有不少名将神童、鸿儒巨商,或者载于史册,或者传于口耳。其中最有名的当数蒋氏,不但世代承袭所城千户的职务,还出了一位相当于国务院总理级别的相国,他就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蒋德璟。他侍奉过明代天启和崇祯朝两代大一统的皇帝,后来还效忠于偏安一隅的南明福王和唐王小朝廷。他担任过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重要的高级职务,晋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入阁拜为首辅,成了民间所说的“阁老、丞相”。他持正守恒秉公处事,充分发挥宰衡元辅的职能,出于公心为国荐贤,他博学强识精研国务,善于理财治兵,一生以拯救百姓为己任,是福全引以为傲的人物。现在,肯定无法在北京找到蒋德璟的“相国府”了,但能在晋江金井的福全找到依稀的影子:村里至今还残存蒋德璟的“相国府”遗址,有正厅一座及府第围墙、花园、饮马槽、大石砛、旗杆石等物件,以供后人凭吊。蒋德璟的父亲蒋光彦一生为官正直文武兼修,给了蒋德璟很好的人文影响和文化熏陶。他和父亲蒋彦、弟弟蒋德玮都是进士出身,都曾为国效力,赢得了“父子进士”“兄弟进士”的美誉。

除此,城外靠近溜江村的地方,有纪念五代时期的“晋江王”留从效的庙宇,为晋江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说起留从效,无论是否泉州人,现在了解的人似已不多了,但如提起刺桐城,知道的人却可以车载斗量。留从效就是那个在泉州旧的衙城和子城的基础上扩建新城,将古代泉州城的高度、厚度和宽度放大了七倍,并且环城种满了刺桐树,使得泉州城赢得“刺桐城”雅称的那个人。留从效从小因为孝顺母亲、尊敬兄长而远近闻名,长大后因为行商贩货经常路过溜江村附近,一天晌午得以就食于老婆婆许媪家。担任军职后,因为军功不断升迁显贵,赐许媪宅第良田,那一带被叫做“许婆庄”,后又谐音为“古婆庄”。留从效最大的功绩是他善于应对诡谲多变的历史风云,为处于五代战乱时期的泉州、漳州一带的人民,赢得了相对安稳的生活生产环境。他还能够体恤民间疾苦,以勤俭养民为务,召集民众垦田围海,兴修水利等。老百姓为了感念他,就建庙来祭祀他。留从效庙始建于宋,历代均有修建,现存为民国时期的建筑物,为三开间二进深单檐硬山顶建筑,庙内还存有宋代覆盆柱础及棱形柱,青石门柱为上粗下细形状,实属较为罕见。

城内的元龙山上,巨石林立,站在山顶,可以眺望烟波浩渺的东海。在战争时期,这里还是观察城内外的瞭望台和抗倭的指挥台。和平时期,文人骚客在此观赏佳山秀水,留下咏诗题刻,附近分布着“元龙山”“天子万”“山海大观”等摩崖石刻,古老的残存诉说着历史的记忆,字迹遒劲有力,规制气魄宏大,有的内容令人费劲揣摩,是研究明代福全所城历史人文积淀的实物佐证,近几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全元龙山祭祀岳飞的“岳帝宫”

福全元龙山祭祀岳飞的“岳帝宫”

福全元龙山“天子万”摩崖石刻

福全元龙山“天子万”摩崖石刻

得名福船 延续人文光辉

关于“福全”名称的由来,始终流传着一种说法,据说是跟载誉至今的“福船”有关。众所周知,福船是中国“四大古船”之一,是古代海船中的一种船型,为闽浙一带沿海尖底海船的通称。明朝廷派出的出国使臣乘坐的官船即为福船型海船。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驶向西洋各国,途经太平洋、印度洋,还要去波斯湾和东非沿岸等深水海域,选择的仍然是这种尖底、深吃水、长宽比小的船型。因为“福船”和“福全”在闽南语中读音相近,寓意也有相同的地方,所以这是“福全”得名的由来。

六百多年前,一个海风吹拂的边陲之地,外寇浪人妄图肆虐的海岸关隘,不但撑起了保家卫国的传奇,而且繁殖了生生不息的文化。尚武和行文,是如此不经意又是如此完美地在此结合,绽放出瑰丽的边海之花。

无数已经载入史册和更多未能载入史册的爱国者的名单,曾在福全的城上城下呐喊厮杀,喊进了石头里的忠贞果敢与英勇无畏。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也要守住城楼的勇敢,在这里无限张扬。今日的福全卫城,不仅不会因为城墙曾被拆卸移作他用,仅留残垣断基,而中断她的历史和精神,更会因为有望恢复当年的海上雄姿,而无限延续她的人文光辉。

可以说,福全卫城保存的文物特别丰富,并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这是一座跨越了两个朝代的海上雄关,是融合了忠贞果敢,兼容了工艺和技术的心灵卫所。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