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迎接中国和非洲文化共兴的新时代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8-09-07

在刚刚结束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同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由此可见,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关系到维护中非人民的大团结局面,肩负着建设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性重任。

谈到中非友谊,我们经常提及的是“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要做到相知,需要彼此在文化上的相知相惜,进而形成殷殷情谊。笔者曾与摩洛哥的大学教授交流,谈到反殖民主义和现在的中非合作,虽然都饱含热情,但当我们谈到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族叔杜环曾经在8世纪中叶到达摩洛哥,其见闻记录在中国史书中时,我们彼此的认知突然升华到了巍巍大唐和阿拉伯帝国兴起的那个伟大时代,基于历史自豪感和文化自尊感让我们的亲切感陡然提升,发自内心的感慨从这段历史蔓延开来。从“茶”这个词语在中国、非洲的同一发音,到郑和下西洋与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直达内心深处的文化上的交流,让我们真正感觉到了超越人种、地域、宗教的人心相通。由此,我们不能不感谢文化工作者挖掘中非交往的历史题材的重大意义。

中非文化交流的历程,证明了中非拥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奋斗历程。提及中国,很多塞内加尔人刚开始会跟我们评论中国援建的各种设施,但似乎对中国人并没有多少历史文化共通的情感。如果跟他们谈及19世纪塞内加尔第一条铁路的建设者有大量中国人,他们看我们的目光就会立即发生变化了,因为中国人参与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反殖民文化建设。同样的交流体验也发生在跟苏丹人谈太平天国起义时,发生在跟阿尔及利亚人谈中法战争时,以及跟毛里求斯人谈最早的岛屿商业文化时……

应该承认,中国与非洲在文化上是长期隔绝的,差异之大可谓天高地迥。对中国来说,中国文化的国际化经验来自于古代南亚的印度文化、中亚和中东的伊斯兰文化,以及近代的西方文化。非洲本土文化与世界主流文化起源、发展、特征都不相同,超出了一般中国人的历史视野。但距离产生美,中国与非洲的文化差异,反而更让彼此间惺惺相惜,相互辉映。中非建交以来,政府和民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增多,深受双方人民喜爱。喀麦隆一名将军跟笔者说起,儿时曾经观看了中国艺术代表团的表演,对他造成了巨大的艺术冲击,因此终生保留着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之情。笔者身边的很多同事之所以走上了对非合作的道路,或多或少都因为心心念念于非洲色彩斑斓、充满激情、张扬澎湃的文化和风物。

文化交流对民间交往意义重大,更深受中国与非洲各国政府的重视。1955年,中国与埃及签署了第一个中非国家间的文化合作协定,此后,中非文化界高层互访频繁,团组来往不断,艺术展规模和内容日益丰富,文化和艺术人员培训合作蒸蒸日上,中国在非洲的文化中心影响力日渐增长。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决定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同非方深化文明互鉴;打造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增强版;实施50个文体旅游项目,支持非洲国家加入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等联盟;打造中非媒体合作网络;继续推动中非互设文化中心;支持非洲符合条件的教育机构申办孔子学院;支持更多非洲国家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

一系列重大举措,呼应于历史,响应于民意,立足于实际,深植于人心。中非同心协力,必将开创文化共兴的新时代,开创人类文化交融的新时代。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